吾桐
食鹽是人們的必需品,也是化學工業(yè)重要的原料。我國有著各種各樣的產(chǎn)鹽,四川自流井的井鹽,青海的池鹽,淮北和長蘆的海鹽,還有巖鹽等等。
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事。有趣的是,有些植物居然也會產(chǎn)出食鹽來。
我國黑龍江省和吉林省接壤的地方,長有一種六七米高的樹,每當夏季來臨時,樹干上會冒出“汗”來,并凝結成一層雪花似的鹽霜,只要用小刀輕輕刮下,就可作食用。質(zhì)量挺高,能同高級精鹽媲美。人們給了它一個名副其實的稱號:“木鹽樹”。
說來真巧,我國甘肅和新疆一帶,長著一種叫瓣鱗花的草,高約十幾厘米,分枝繁多,四葉輪生,花兒細小,粉紅顏色,能生活在一般植物沒法生長的鹽堿地上。這是什么道理呢?原來它有一種奇怪的機能,一套分泌鹽水的巧妙方法。每當瓣鱗花根從土壤吸取了鹽和水分后,就很快通過葉的表面分泌出鹽水來,含有氯化鈉和硫酸鈣等鹽類。鹽水經(jīng)太陽光照射,水分蒸發(fā)掉,留在葉面上的,是一層白花花的結晶,人們把它收集起來食用。
科學家曾作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用兩株瓣鱗花,分別栽到含鹽和不含鹽的兩種土壤中。結果發(fā)現(xiàn),在無鹽分土壤中生長的瓣鱗花,沒有分泌鹽水,不產(chǎn)鹽;在帶鹽分土壤中生長的瓣鱗花,分泌鹽水,產(chǎn)出鹽來。
科學家面臨著一個新的課題。在那些未經(jīng)改良的鹽堿地上,如果大面積培植瓣鱗花,能否做到一箭雙雕;瓣鱗花既產(chǎn)鹽,又改造了荒漠。
新疆孔雀河和塔里木河匯合的地方——鐵干里克,蔥郁的異葉楊在這兒茂密地生長。它的樹皮上,樹枝杈和樹窟窿里,有大量純白色蘇打(碳酸鈉)長出,人們叫它“蘇打樹”。當?shù)鼐用窠兴嗤A。
陜西省有一種樹叫白乳木,只要撕破它的葉子或扭斷枝條,破損處就會流出白色的油液。這種油可以食用,也可以點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