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峰 向鵬 梅敏
【摘要】目的:觀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聯(lián)合阿米卡星治療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所致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神經(jīng)外科危重癥患者院內獲得性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致肺炎38例為觀察對象,分為3組,具有可比性。A組11例,給予頭孢他啶治療;B組13例給予常規(guī)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聯(lián)合常規(guī)注射阿米卡星治療;C組14例給予持續(xù)性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聯(lián)合纖支鏡支氣管內注射阿米卡星治療。對比3組臨床療效及治療7d后痰培養(yǎng)結果。結果:C組總有效率、治療7d后痰培養(yǎng)“-”高于A組、B組,治療7d后痰培養(yǎng)“+++”低于A組、B組;B組總有效率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論:持續(xù)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聯(lián)合支氣管內注射阿米卡星治療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所致肺炎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肺炎
【中圖分類號】R563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1-0059-02
銅綠假單胞菌(PAE)是醫(yī)院ICU感染的重要條件致病菌,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呈不斷上升趨勢,甚至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株(PDRPA)也不斷出現(xiàn)[1]。據(jù)國內2007年CHINET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監(jiān)測顯示PDRPA 檢出率為32%[2]。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出現(xiàn),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危害,也給臨床治療造成了極大困難[3]。神經(jīng)外科危重癥患者病情一般較重,在治療過程中的機械通氣,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大量抗生素的使用等均會使患者感染PDRPA的風險加大,從而使患者患上醫(yī)院獲得性肺炎,其治療難度較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神經(jīng)外科診治的危重癥患者院內獲得性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致肺炎38例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美國胸科學會(ATS)制定的重癥肺炎診斷標準[4],檢查肺部可聞及濕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部紋理變寬,患者均需要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出現(xiàn)銅綠假單胞菌性肺炎表現(xiàn)停止使用呼吸機。其中,男性27例,占7105%;女性11例,占2895%,平均年齡47歲。其中9例(2368%)因各種原因導致大量腦出血住院感染,13例(3421%)因顱內動脈瘤≥4級住院而感染,其余16例(4211%)因車禍、打架、墜落物砸傷等導致的重型顱腦外傷手術后住院感染。其中,運用免疫抑制劑而感染9例,運用大量抗生素而感染10例,因病情嚴重APACHEⅡ評分≥16分而感染5例。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3組。A組11例,B組13例,C組14例。所有患者治療前均知情同意,且三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過敏史,感染原因與途徑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A組給予頭孢他啶20g+100ml生理鹽水常規(guī)滴注,2次/d;B組給予常規(guī)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100ml生理鹽水,3次/d,聯(lián)合常規(guī)注射阿米卡星04g~08g/次,1次/d;C組給予給予常規(guī)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100ml生理鹽水之后,給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加20ml生理鹽水以微量泵2ml/h持續(xù)泵入,2次/d,纖支鏡注射阿米卡星04g/次,1次/d。
13治療評定標準依據(jù)我國原衛(wèi)生部制定的抗菌藥物臨床研究及知道原則中相關標準和相關文獻報道。痊愈:相關臨床癥狀消失,體征恢復正常,痰培養(yǎng)結果提示為陰性。顯效:臨床基本癥狀出現(xiàn)明顯改善,體溫和白細胞計數(shù)均在正常范圍內,痰培養(yǎng)結果提示為陰性。進步:臨床基本癥狀出現(xiàn)一定改善,體溫和白細胞計數(shù)均在正常范圍內。無效:用藥3d后,臨床相關癥狀和檢查結果均提示患者病情未見改善或者出現(xiàn)惡化[5,6]。所有患者治療7d后進行痰培養(yǎng)。
14統(tǒng)計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SPSS190進行數(shù)據(jù)的錄入與分析,兩兩比較均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神經(jīng)外科危重癥患者感染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性肺炎治療后,C組總有效率、治療7d后痰培養(yǎng)“-”高于A組、B組,治療7d后痰培養(yǎng)“+++”低于A組、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總有效率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3組臨床療效及治療7d后痰培養(yǎng)結果比較(n,%)
組別
臨床療效7d后痰培養(yǎng)
痊愈顯效進步無效合計總有效率(%)_++++++合計
A組1127113636111811
B組*△2146135385a243413
C組#7313147857b c9 b c21214b c
合計10571638611112961138
注:a 與A組比較,P<005;b與A組比較,P<001;c與B組比較,P<005。
3結論
銅綠假單胞菌是醫(yī)院常見感染的一種革蘭陰性桿菌,近年來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水平變化很快,已經(jīng)為臨床上重要的耐藥菌之一,給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極大困難[7]。又特別是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醫(yī)院內獲得性感染病例逐年增加,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也給臨床治療諸多挑戰(zhàn)。
觀察結果顯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聯(lián)合阿米卡星治療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性肺炎具有明顯的療效,與目前多個研究報告結果基本一致[8-10]。且持續(xù)性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結合纖支鏡支氣管內注射阿米卡星較頭孢他啶單劑使用、常規(guī)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結和常規(guī)注射阿米卡星療效更顯著。
他唑巴坦屬于β-內酰胺酶抑制劑,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持續(xù)靜脈輸注β-內酰氨類抗生素具有藥動學和藥效學方面的顯著優(yōu)越性[11、12]。β-內酰氨類抗生素是時間依賴性抗生素,殺菌活性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而增強,當藥物濃度增加到最小抑菌濃度(MIC)的4~5 倍時,其殺菌活性最強,因此,持續(xù)輸注β-內酰氨類抗生素可以使細菌暴露期間合理化,即T﹥MIC 最大化[6]。因此,持續(xù)性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能使血藥濃度在最小抑菌濃度之上的時間遠遠超過常規(guī)要求的40%~50%,對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性肺炎的治療具有明顯的療效。
阿米卡星穿透氣道到達病灶的能力較差,同時受PH的影響使得藥效不明顯。纖支鏡支氣管注射藥物是近年來運用于肺炎治療的新方法。運用纖支鏡可以對患者的氣道進行有效清理,從而利于觀察病灶及給藥。同時,運用纖支鏡支氣管局部注射藥物,能將強力的藥物直接注入病灶內,使局部藥物達到高濃度,對病灶內細菌起到直接的殺滅作用[13]。
綜上所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聯(lián)合阿米卡星對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性肺炎有明顯效果,加之運用持續(xù)性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方法,能使血藥濃度在最小抑菌濃度之上的持續(xù)時間超過常規(guī),同時,運用纖支鏡支氣管內注射阿米卡星使藥物直接達到病灶,從而使得治療效果非常滿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曉青.住院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的分析及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12(10):455-456.
[2] 孫景勇, 倪語星, 汪復, 等. 2007 年中國CH INET 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監(jiān)測[ J ] .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09, 9( 3) : 192-195.
[3] 張江平,董杰,劉燕,等.呼吸內科患者多耐藥菌感染的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12(15):563-564.
[4] Niederman MS,Mandell LA,Anzueto A,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Diagnosis,assessment of severity,antimicrobial therapy,and preven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7):1730-1754.
[5] 于天杰,劉建剛.老年銅綠假單胞菌性肺炎多重耐藥一例糾治體會[J].臨床誤診治,2009,8(11):428-450.
[6] 李志強,張印剛,王長友,等.持續(xù)靜脈輸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療重癥肺炎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37(15):2949-2951.
[7] 鄭喜勝,李充壁,董照剛,等.ICU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4):3327-3329.
[8] Milne KE, Gould IM. Combination testing of multidrug-resistant cystic fibrosis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 ginosa:use of a new parameter, the susceptible break point index[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0,65(1) : 82- 90.
[9] 楊菁菁,孫鐵英,胡云建.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抗菌藥物聯(lián)合殺菌試驗[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0,10(5):357-362.
[10] Burgess DS. Use of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 acodynamics to optimize antim icrobial treat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 inosa infections [J].Clin Infect Dis,2005,40(Suppl 2):S99-104.
[11] Langgartner J,Lehn N,Glück T,et al.Comparison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piperacillin and sulbactam during intermittent and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J].Chemotherapy,2007,53(5):370-377.
[12] Buck C,Bertram N,Ackermann T,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intermittent dosing versus continuous infusion[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5,25(1):62-67.
[13] 唐神結,肖和平.肺結核的介入治療[J].中國防癆雜志,2003,25(2):113.
(收稿日期:201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