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勝,朱 平
院前應用替羅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
岳 勝,朱 平
目的 觀察院前應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國產(chǎn)鹽酸替羅非班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介入治療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選300例接受介入治療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院前替羅非班組(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基礎(chǔ)臨床情況、30 d期間不良心血管事件、TIMI血流分級,心肌梗死后30 d左室射血分數(shù)、出血事件、血小板計數(shù)及血小板聚集,死亡率。結(jié)果 兩組基礎(chǔ)臨床情況、出血事件、血小板計數(shù)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替羅非班組死亡數(shù)、病死率和血小板集聚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心肌梗死后30 d左室射血分數(shù)較對照組有所提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院前應用國產(chǎn)鹽酸替羅非班能顯著減少介入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功能,明顯降低血小板集聚率,且不增加出血風險。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替羅非班;不良心血管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危及人民生命健康的一種危重疾病。當下對于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及早給予開通堵塞血管,恢復血流供應,對于提高生存率,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介入治療是開通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種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觀察院前應用替羅非班對接受介入治療的STEMI患者臨床效果。
1.1 納入標準 選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300例因急性胸痛而撥打120電話,120醫(yī)生到后給予行心電圖檢查診斷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符合以下條件:①典型心肌缺血性胸痛,發(fā)病時間≥30 min,而≤12 h,②心電圖顯示連續(xù)兩個或兩個以上導聯(lián)ST段抬高,胸部導聯(lián)≥0.2 mV,肢體導聯(lián)≥0.1 mV。隨機分為對照組152例(直接PCI)和試驗組148例(院前替羅非班+PCI)。兩組患者平均年齡、危險因素,發(fā)病至120醫(yī)生到達現(xiàn)場施救時間,現(xiàn)場施救至血管開通時間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已知的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有抗凝禁忌癥或明顯出血傾向者,出血性卒中,可疑主動脈夾層患者,就診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患者,持續(xù)嚴重高血壓患者(收縮壓≥180 mmHg或者舒張壓≥110 mmHg),碘過敏,梗死相關(guān)血管太細,不能行PCI者或者患者及家屬拒絕接受PCI者,以及無法立即行PCI者。
1.3 給藥方法 醫(yī)生診斷為STEMI患者給藥阿司匹林腸溶片300 mg,氯吡格雷片600 mg口服,試驗組院前給藥替羅非班應用,對照組不給予。兩組患者到院給予相關(guān)術(shù)前準備后送入介入科?;颊逷CI后轉(zhuǎn)入CCU病房,術(shù)后常規(guī)給藥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氯吡格雷片75 mg口服,一天一次,低分子肝素鈉5 000 U,一日兩次皮下注射,連用5 d~7 d。
1.4 觀察指標 有效性的觀察終點為計算PCI術(shù)前、
術(shù)后梗死相關(guān)血管的血流情況(用TIMI血流分級進行評價),心肌梗死后30 d左室射血分數(shù),30 d期間不良心血管事件。
1.5 安全性觀察 安全性的終點包括術(shù)后出血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血小板減少等,于術(shù)前、術(shù)后檢查部分活化凝血酶時間(APTT)及血小板計數(shù)。
2.1 兩組臨床特征(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特征比較
2.2 兩組臨床指標 (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2.3 兩組患者PCI治療前后TIMI血流情況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TIMI血流分級 例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診科常見的危重癥。癥狀重,病情變化快,預后差,死亡率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及時給予開通閉塞血管,對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急診PCI是治療STEMI的一種重要手段。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體是血小板表面表達最密切的黏附分子,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道。理論上阻斷其功能必然能消除一切激活劑誘導的血小板聚集。而替羅非班是非肽類、短效、高選擇性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起效快,可劑量依賴性地抑制體外血小板聚集、延長出血時間、抑制血栓形成。給藥后5 min 對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達96%[1],因此適合急診PCI患者中應用。
本研究表明,院前給予鹽酸替羅非班(欣維寧)可以顯著改善STEMI患者PCI術(shù)前及術(shù)后血流分級。使患者能平穩(wěn)和安全地進入導管室,降低了PCI術(shù)后復合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其結(jié)果與國外研究結(jié)果相近[2]。術(shù)后30 d心功能的恢復狀態(tài)試驗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安全性方面兩組均未發(fā)生大量出血、腦出血和明顯血小板減少現(xiàn)象,試驗組APTT較對照組延長。出血事件試驗組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國外研究顯示,鹽酸替羅非班的主要不良反應是出血和血小板減少,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較低,大多是可逆的[3]。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死亡率下降,提示早期應用替羅非班能夠提高生存率。
替羅非班是一種有效的抗血小板藥物,提倡早期院前應用,能夠改善STEMI患者短期和長期臨床結(jié)果。
[1] The RESTORE Investigators.Effects of platelet glycoprotein Ⅱb/Ⅲa blockade with tirofiban on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pationswith unstable angina 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plasty[J].Circulation,1997,96:1445- 1453.
[2] De Queiroz F,Araujo JO,Veloso HH,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abeiximab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m Heart J,2007,148(6):937-943.
[3] Stone GW,Witzenbichler B,Ouagliumi G,et al.Horizons AMI trial investigators:bivalirudin during primary PCI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N Engl J Med,2008,358:2218-2230.
(本文編輯 王雅潔)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河南洛陽 471000),E-mail:yue377@163.com
R542 R256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7.022
1672-1349(2015)17-1978-02
201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