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湖盆細粒沉積特征與富有機質頁巖分布模式
    ——以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長7油層組為例

    2015-01-03 08:58:04袁選俊林森虎劉群姚涇利王嵐郭浩鄧秀芹成大偉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5年1期
    關鍵詞:深湖細粒鄂爾多斯

    袁選俊,林森虎,劉群,姚涇利,王嵐,郭浩,鄧秀芹,成大偉

    (1.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2.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

    湖盆細粒沉積特征與富有機質頁巖分布模式
    ——以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長7油層組為例

    袁選俊1,林森虎1,劉群1,姚涇利2,王嵐1,郭浩1,鄧秀芹2,成大偉1

    (1.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2.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

    基于對細粒沉積學發(fā)展趨勢的分析,指出完善針對性的研究方法、重建古沉積環(huán)境、建立細粒沉積巖分類體系與成因模式是目前學科研究的前沿。以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長7油層組為例,應用巖心描述、薄片觀察、X衍射、地球化學測試、有機碳測井定量計算等方法研究湖盆細粒沉積體系分布規(guī)律及主控因素。長7油層組富有機質頁巖以湖侵—水體分層沉積模式為主?!俺练e相帶、水體深度、缺氧環(huán)境、湖流”是富有機質頁巖形成與分布的主控因素。長73沉積期快速湖侵,湖水深度和范圍急劇增加,湖泊表層水體與下層水體由于溫度差異導致循環(huán)受阻,形成了深湖區(qū)大面積的缺氧環(huán)境,有利于富有機質頁巖的大規(guī)模發(fā)育。遠離三角洲前緣的寧靜深湖區(qū),富有機質頁巖發(fā)育,有機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型為主;發(fā)育砂質碎屑流的深湖區(qū),富有機質頁巖與砂巖互層,富有機質頁巖有機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Ⅱ1型為主;鄰近三角洲前緣的半深湖區(qū),波狀—塊狀粉砂質泥巖發(fā)育,干酪根以Ⅱ型為主。圖7表2參42

    細粒沉積;富有機質頁巖;巖石組構;分布模式;三疊系延長組;鄂爾多斯盆地

    1 細粒沉積學研究進展與發(fā)展趨勢

    1.1 研究進展

    細粒沉積的概念最早由Krumbein在巖石粒度分析中提出[1],目前已被普遍接受和廣泛應用。細粒沉積巖主要指粒徑小于0.1 mm的顆粒含量大于50%的沉積巖,主要由黏土礦物和粉砂等陸源碎屑顆粒組成,也包含少量盆地內生碳酸鹽、生物硅質、磷酸鹽等顆粒[2]。全球各類沉積巖中約70%為細粒沉積巖[3]。

    國外細粒沉積研究首先從泥巖開始。早在1747年,Hoosen就提出了泥巖的概念,但直到1853年,Sorby才首次利用薄片來研究泥巖的微觀特征[4]。20世紀20年代以來,隨著X衍射、掃描電子顯微鏡等技術的引入,定量識別黏土礦物類型與顆粒形態(tài)已經實現(xiàn)[5]。Picard首次較為系統(tǒng)地提出了細粒沉積巖的分類方法[2],指出“細粒”的意義在于分選良好,粉砂或泥質含量必須大于50%。Potter等編寫的《頁巖沉積學》[6]對細粒沉積研究具有深遠影響。

    20世紀80年代以來,晚第四紀或現(xiàn)代細粒沉積研究進一步加深,并在生物化學和沉積機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Dean等對深海細粒沉積進行了三端元分類(鈣質生物顆粒、硅質生物顆粒和非生物顆粒)[7]。Dimberline認為半遠洋沉積是以粉砂級顆粒為主的層狀細粒沉積,可以夾砂級或泥級的濁流沉積(風暴影響),也可形成獨立沉積相,并提出半遠洋細粒層是浮游生物繁盛與粉砂充注交替進行的結果,這種交替作用一年一次或一季一次[8]。David研究湖盆細粒沉積后認為湖平面變化、構造作用、沉積物源和盆地底形會影響細粒沉積相帶分布,其中盆地底形是最關鍵的因素[9]。

    細粒沉積模式的研究對象主要為海相黑色頁巖,已建立了海侵、門檻和洋流上涌等沉積模式[2]。海相黑色頁巖的形成主要受物源和水動力條件控制,滯流海盆、陸棚區(qū)局限盆地、邊緣海斜坡等低能環(huán)境是其主要發(fā)育環(huán)境。海相富有機質的黑色頁巖形成必須具備兩個重要條件[10-11]:表層水中浮游生物生產力必須十分高;沉積條件必須有利于有機質保存、聚積與轉化。Macquaker等提出“海洋雪”作用和藻類爆發(fā)是海相富有機質細粒沉積物的主要成因[12]。陸相湖盆沉積水體規(guī)模有限,水體循環(huán)能力遠不及海洋,富有機質頁巖主要以水體分層和湖侵兩種沉積模式為主[2]。

    中國細粒沉積研究的主要成果可概括為以下4個方面:①基于石油地質認識,根據(jù)湖泊構造成因、地理位置和氣候等條件,對中國中—新生代湖泊類型進行了劃分,并系統(tǒng)研究了不同類型湖泊的沉積特征與生油能力[13-16]。淡水湖泊一般形成于潮濕氣候環(huán)境,以泥巖、頁巖等細粒碎屑巖沉積為主,平面上呈環(huán)帶狀分布,干酪根多為腐泥型;咸水湖泊一般形成于大陸干旱氣候環(huán)境,以各種蒸發(fā)類沉積為主,如湖相灰?guī)r、白云巖、石膏、鹽巖等,亦有各種碎屑巖伴生。從生油能力分析,湖水鹽度過高會影響生物生長,干酪根類型多為腐殖型,不利生油,因此鹽湖沉積生油質量不及淡水湖。②沉積環(huán)境與沉積特征解剖。根據(jù)沉積巖組分、顏色、結構、展布和化石等對古代湖泊沉積亞相進行劃分,并預測生油巖與儲集巖分布。研究認為浪基面、枯水面和洪水面是湖泊沉積亞相進一步劃分的重要依據(jù)[13]。半深湖—深湖環(huán)境位于浪基面以下,為缺氧還原環(huán)境,以細粒沉積為主,發(fā)育黑色泥巖、頁巖,常見薄層泥灰?guī)r或白云巖夾層,生油潛力最大(指黑色泥巖、頁巖)。湖灣和沼澤環(huán)境一般也以細粒沉積為主,主要發(fā)育粉砂巖和泥巖,甚至可發(fā)育黑色頁巖,可形成煤成氣和少量凝析油[17]。③通過現(xiàn)代湖泊考察,對湖泊物理、化學、生物過程及沉積特點、富有機質頁巖分布、早期成巖作用等進行了研究,深化了對湖泊相沉積的認識[18-20]。20世紀60年代初,為了深入了解湖泊相沉積的生油能力,圍繞“陸相生油理論”對青海湖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提出湖流、水深、氧化還原環(huán)境等因素共同控制富有機質頁巖的形成與分布。同時部分學者對中國渤海灣、鄂爾多斯、北部灣等盆地湖相優(yōu)質烴源巖的沉積特征與發(fā)育機制進行解剖,探討了其形成與分布的主控因素[21-26]。④開展了以有機地球化學為主的沉積-有機相研究。有機相最早由Rogers提出,主要用于描述生油巖中有機質數(shù)量、類型與產油氣率和油氣性質關系[27]。中國陸相湖盆沉積-有機相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對陸相烴源巖的認識與評價進一步深化。陳安寧等將沉積相、生物相、有機地球化學相結合起來,提出了沉積-有機相的概念[28];郝芳提出有機相是具有一定豐度和特定成因類型有機質的地層單元,并首次提出有機亞相的概念[29]。金奎勵、朱創(chuàng)業(yè)等提出陸相碎屑巖和海相碳酸鹽巖沉積-有機相分類方案[30-31]。

    目前陸相湖盆細粒沉積體系的研究還比較薄弱,急需進行典型細粒沉積巖組構特征解剖,揭示陸相湖盆細粒沉積巖的分布規(guī)律與主控因素,建立細粒沉積體系成因模式,從而指導巖相-沉積相-有機相工業(yè)編圖,推動陸相致密油氣、頁巖油氣的發(fā)展。

    1.2 發(fā)展趨勢

    細粒沉積巖作為烴源巖不但控制常規(guī)油氣藏的形成與分布,而且與致密油氣、頁巖油氣等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緊密相關[32-35]。細粒沉積學是目前國內外研究前沿,研究程度相對較低,急需開展典型解剖與工業(yè)化應用研究,更好地指導油氣勘探與開發(fā)[26,36]。通過系統(tǒng)調研與實踐研究,筆者認為湖盆細粒沉積學發(fā)展需強化以下3方面研究:

    ①建立行之有效的細粒沉積巖研究方法體系。與砂礫巖等粗粒沉積巖不同,泥頁巖等細粒沉積巖顆粒細小、成分多樣、成因復雜,傳統(tǒng)碎屑巖沉積的研究內容與方法,已不能完全滿足科研與生產需求。一方面要發(fā)展和完善薄片、X衍射、地球化學、微古生物等傳統(tǒng)實驗分析測試手段,開發(fā)數(shù)字巖心CT掃描、礦物組分與元素定量分析(QEMSCAN)等特色技術,重點開展細粒沉積巖微觀特征研究,建立古物源、古氣候、古水體介質、古生產力等沉積環(huán)境的恢復方法。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地球物理技術的開發(fā)與應用,為工業(yè)化開展巖性-巖相精細識別與空間展布規(guī)律研究提供有效手段。目前地震儲集層預測、層序地層學、地震沉積學等方法技術能夠有效預測砂巖等粗粒沉積巖的空間分布,但對細粒沉積巖空間分布的預測還不能滿足科研與生產需求,因此需進一步發(fā)展相應技術。相關測井定量評價技術已能較好地識別巖性、定量計算烴源巖有機碳含量等,這為無取心井地區(qū)細粒沉積巖特征研究提供了一種快速有效的方法。另外還需要針對性開展細粒沉積現(xiàn)代考察與水槽模擬實驗研究,進一步揭示不同類型細粒沉積巖的成因機理與分布規(guī)律,明確其形成與主控因素。

    ②加強典型盆地巖石微觀組構與宏觀分布規(guī)律等解剖研究,建立不同類型湖盆細粒沉積體系的成因模式。中國地質歷史上發(fā)育淡水、咸水等不同類型的湖泊,形成了包括泥巖、頁巖、湖相碳酸鹽巖等多種細粒沉積巖,目前對其成因、分布的研究程度總體較低。一是要加強湖盆細粒沉積巖石學的科學分類體系研究;二是需要重建不同類型湖泊的沉積古環(huán)境,揭示富有機質頁巖形成的主控因素,建立不同類型湖泊細粒沉積巖成因模式;三是需要應用多種資料編制巖相-沉積相-有機相等圖件,預測烴源巖與有利儲集相帶空間展布。

    ③加強湖盆細粒沉積與粗粒沉積整體研究,揭示其相互控制機理,建立不同類型細粒沉積體系的分布模式,為區(qū)帶評價提供地質依據(jù)。湖盆細粒沉積主要分布在湖泊環(huán)境中,黏土礦物等細粒沉積物主要由河流—三角洲或水下扇等粗粒沉積體系提供,因此湖泊周緣和湖泊內部粗粒沉積體系發(fā)育的程度與規(guī)模不但控制湖泊碎屑巖的物質來源,同時控制湖泊水動力條件和湖底底形,因而直接決定湖泊細粒沉積巖的發(fā)育類型與分布模式。湖泊中主要發(fā)育泥巖、頁巖、湖相碳酸鹽巖等細粒沉積巖,同時還廣泛發(fā)育三角洲前緣水下分流河道、前三角洲席狀砂、淺水灘壩、深水重力流等砂體,這些砂體與細粒沉積的圍巖構成了成因相關的整體,是目前巖性油氣藏或致密油氣勘探的主要對象。

    本文針對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長7油層組開展細粒沉積體系、泥巖與頁巖組構特征、古環(huán)境恢復等研究,并探討淡水湖泊富有機質頁巖分布模式與主控因素。

    2 長7油層組細粒沉積體系

    2.1 研究區(qū)概況

    鄂爾多斯盆地位于華北地臺西部,面積約25×104km2,發(fā)育古生界和中生界兩套含油氣系統(tǒng)[37]。古生界含油氣系統(tǒng)以煤系為主要烴源巖,石炭-二疊系致密砂巖和奧陶系碳酸鹽巖風化殼為主要儲集層,在鄂爾多斯盆地北部斜坡帶已發(fā)現(xiàn)蘇里格等大型致密砂巖氣田和靖邊等大型碳酸鹽巖巖溶天然氣田;中生界含油氣系統(tǒng)以三疊系延長組長7油層組湖相泥頁巖為主要烴源巖,延長組低滲透—致密砂巖和侏羅系常規(guī)砂巖為主要儲集層,在盆地南部已發(fā)現(xiàn)安塞等大型巖性油田和華慶等大型致密砂巖油田。截至2012年底,鄂爾多斯盆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1.47×108t,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267 5×1012m3,已形成中北部連續(xù)型大氣區(qū)和中南部連續(xù)型大油區(qū)(見圖1)[11,38]。

    圖1 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勘探形勢圖[38]

    研究區(qū)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中南部,西起姬源,東至安塞,北達定邊,南到慶陽,面積為10.8×104km2(見圖1)。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沉積上三疊統(tǒng)延長組、下侏羅統(tǒng)富縣組和延安組[39],縱向上形成兩個2級旋回和3套含油氣組合(見圖2)。延長組發(fā)育一套厚800~1 200 m的深灰色、灰黑色泥巖和灰綠色、灰色粉砂巖、中細粒砂巖互層的旋回性沉積。根據(jù)巖性、電性、含油情況,自上而下劃分為10個油層組(長1—長10)。延長組經歷了湖盆初始形成階段(長10油層組沉積期)、湖盆擴張階段(長9—長7油層組沉積期)和湖盆萎縮消亡階段(長6—長1油層組沉積期)[40]。長7油層組沉積期是盆地三疊紀湖泊發(fā)育的最主要時期,湖泊面積超過5×104km2,深湖區(qū)水深可達150 m[41],湖盆中央以泥頁巖等細粒沉積為主,形成了中生界含油氣系統(tǒng)最重要的烴源巖,控制了中生界油氣的宏觀分布[38]。

    圖2 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含油氣系統(tǒng)剖面示意圖

    2.2 巖相展布特征

    針對長7油層組湖泊細粒沉積特征進行精細研究,應用研究區(qū)295口探井的綜合錄井資料,分小層按細砂巖、泥質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鈣質砂巖、砂質泥巖、粉砂質泥巖、泥巖、頁巖、凝灰質泥巖10種巖性進行統(tǒng)計與工業(yè)編圖,厘定長7油層組巖相格局,刻畫長7油層組3個小層(長73—長71)的細粒沉積體系。隨機選取有取心資料的11口井進行巖心觀察描述,證實錄井數(shù)據(jù)與取心數(shù)據(jù)平均符合度較高,為87.5%。實踐表明利用綜合錄井資料進行細粒沉積巖分布研究的方法可行,可在勘探程度較高地區(qū)的湖盆細粒沉積研究中進行推廣。

    巖性分布統(tǒng)計表明長7油層組主要發(fā)育細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和頁巖5種巖性或巖相,其總厚度約占地層厚度97%。根據(jù)各小層不同類型巖性厚度分布與巖相編圖(見圖3),明確了長7油層組巖相發(fā)育特征與演化。

    圖3 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長7油層組3小層巖相分布

    長73小層主要發(fā)育頁巖相,細砂巖相集中在東北部;長72小層主要發(fā)育泥巖相和細砂巖相,湖盆中部頁巖相開始萎縮,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砂質碎屑流沉積形成的細砂巖相;長71以細砂巖相為主,集中在東北部和西南部,湖盆中部砂質碎屑流沉積形成的細砂巖相范圍進一步擴大。

    通過典型巖心觀察與沉積微相分析,揭示了不同巖相的主要沉積環(huán)境:頁巖相主要發(fā)育在半深湖—深湖沉積環(huán)境;細砂巖相主要發(fā)育在三角洲分流河道和砂質碎屑流沉積環(huán)境;泥質粉砂巖相在三角洲平原最發(fā)育;粉砂質泥巖相在前三角洲最發(fā)育;泥巖相在濱淺湖最發(fā)育,分布最廣泛,其向內邊界反映半深湖界線。

    2.3 沉積相特征

    沉積相綜合研究表明長7油層組主要發(fā)育湖泊、三角洲和砂質碎屑流等沉積相,不同小層的沉積相分布規(guī)律有明顯差異(見圖4)。

    圖4 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長7油層組小層沉積相

    長73沉積期,湖泊水體急劇擴大與加深,并很快達到鼎盛,此時湖泊面積最大,超過5×104km2[38]。湖盆中心主要發(fā)育深灰色、灰黑色泥巖和油頁巖,有機質豐富,是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最主要的生油巖發(fā)育區(qū)。半深湖—深湖亞相位于慶陽、華池、姬塬、富縣廣大區(qū)域內,呈北西—南東向不對稱展布;淺湖亞相呈環(huán)帶狀圍繞深湖區(qū)展布,東部寬闊,湖盆邊緣在安塞—靖邊一帶。隨著湖平面快速上升,湖泊面積擴大,環(huán)湖各類三角洲體系明顯向岸退縮:東北部靖邊、安塞等地區(qū)曲流河三角洲范圍明顯縮??;西部坡度較陡,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前緣相帶較窄,因此洪泛河水攜帶的沉積物可迅速注入深湖中。局部地區(qū)發(fā)育重力流沉積,在平面上零星分布,慶陽地區(qū)發(fā)育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砂質碎屑流沉積。

    長72沉積期,湖盆開始萎縮,半深湖—深湖亞相面積較長73沉積期時略有縮小,湖盆中心稍向東遷移,縮小至姬塬、華池、富縣地區(qū),三角洲砂體較長73沉積期時更發(fā)育。東北部靖邊、安塞等地區(qū)曲流河三角洲范圍基本不變;西南部辮狀河三角洲明顯向湖泊延伸,分布范圍擴大。半深湖—深湖亞相沉積重力流砂體,砂質碎屑流砂體廣泛分布于慶陽—華池等地區(qū)。

    長71沉積期,湖盆繼續(xù)向東南縮小,深湖中心縮小至姬塬、華池、富縣一帶,在北西—南東向的狹窄區(qū)域內展布。此時東北部定邊、靖邊、安塞等地區(qū)曲流河三角洲略向湖盆延伸;西南部辮狀河三角洲繼續(xù)向東北延伸入湖,分布范圍擴大。西南物源的砂質碎屑流沉積最為發(fā)育,分布面積大,平行湖岸線展布,在慶陽—華池廣大地區(qū)連片分布[42]。

    3 長7油層組泥頁巖組構特征

    三疊系延長組長7油層組是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的主力烴源巖。前人主要從有機地球化學角度對其烴源巖特征與生油潛力進行研究與資源潛力評價,但對泥頁巖組構特征、泥頁巖沉積環(huán)境恢復以及與有機質的關系等方面研究較少。本文應用巖心描述、薄片觀察、X衍射、地球化學測試、有機碳測井定量計算等多種方法,對鄂爾多斯盆地長7油層組典型湖相泥頁巖及其巖石組成、紋層結構等微觀特征進行系統(tǒng)解剖。

    通過巖心描述和薄片觀察,以及X衍射、熱解分析測試資料整理,長7油層組泥頁巖主要由黏土礦物和石英組成,其次為長石、有機碳和黃鐵礦等。通過300余塊巖心樣品(13口井)的全巖X衍射分析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長73泥頁巖中有機碳、黏土礦物、黃鐵礦含量較高,平均分別為7.18%、53.20%、8.20%,長72、長71泥頁巖中有機碳、黏土礦物、黃鐵礦含量逐漸降低,反映湖水逐漸變淺、陸源碎屑物質供給逐漸增加的地質特征。

    A井位于研究區(qū)西北部的姬塬地區(qū),連續(xù)取心長度達158 m,是鄂爾多斯盆地針對長7油層組最為系統(tǒng)的1口取心井,取心層位包括長8油層組頂部與長7油層組(見圖5)。長8油層組沉積期湖泊范圍小,水體淺,發(fā)育三角洲前緣細砂巖—粉砂巖。伴隨湖侵,長8油層組頂部沉積淺灰色濱淺湖相泥巖和粉砂質泥巖,并快速進入長7深湖相頁巖沉積。A井長7油層組以半深湖—深湖相頁巖、泥巖沉積為主,夾薄層粉砂巖或泥質粉砂巖,反映該區(qū)受外來物源影響較小。黏土礦物含量一般為50%~70%,石英含量一般為30%~40%,長73—長72的長石含量較低,一般小于5%,長71長石含量較高,一般可達10%~20%;有機碳含量一般為4%~12%,黃鐵礦含量一般為1%~4%,最高可達15%。

    圖5 鄂爾多斯盆地A井三疊系延長組長7油層組組構特征綜合分析圖(SP—自然電位;GR—自然伽馬;R—電阻率;Δt—聲波時差)

    薄片觀察表明A井巖性與層理構造復雜(見圖5):既發(fā)育波狀紋層頁巖、水平紋層頁巖和似塊狀頁巖,也發(fā)育塊狀泥巖、粒序層理泥巖,反映沉積時湖泊水體環(huán)境變化較大,有機碳發(fā)育受其控制。泥巖有機碳含量相對較低,有機質一般分散分布;頁巖有機碳含量較高,有機質一般成層分布。

    B井位于研究區(qū)中部環(huán)縣地區(qū),連續(xù)取心長度達120 m,取心層位為長73—長71小層(見圖6)。長73小層中下部發(fā)育深湖相頁巖夾砂質碎屑流粉砂巖,以富有機質頁巖沉積為主,頁巖相發(fā)育,黏土礦物、有機碳與黃鐵礦含量高;長73沉積晚期湖泊水體開始逐漸變淺,盆地西北部三角洲快速生長,導致B井地區(qū)處于半深湖—前三角洲過渡相帶,因此長73上部—長71以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和泥巖沉積為主,并夾較厚層河口壩砂體。前三角洲—半深湖環(huán)境形成的泥巖有機碳含量明顯較低,一般小于1%。長73深湖亞相發(fā)育似塊狀頁巖,鏡下觀察主要由壓實后的有機質-黏土礦物結合體呈現(xiàn)的扁平狀透鏡體組成,可見多種組構的超微化石,有機碳含量可高達20%以上。長72沉積時水體受重力流沉積影響,發(fā)育半深湖亞相塊狀、粒序狀泥巖,常見變形構造。A井和B井有機碳含量縱向分布均具有明顯的旋回性,反映有機質勃發(fā)周期等特征。

    4 長7油層組富有機質頁巖沉積模式

    關于“泥巖”和“頁巖”的概念及其理論內涵在學術界還比較模糊[26],一般認為頁理發(fā)育的泥狀巖稱為頁巖,頁理不發(fā)育的泥狀巖稱為泥巖。本次研究通過實例解剖,揭示了長7油層組泥巖和頁巖在巖石特征與結構、礦物與元素組成、有機質賦存狀態(tài)與地球化學特征等方面的差異(見表1、表2)。

    圖6 鄂爾多斯盆地B井三疊系延長組長7油層組組構特征綜合分析圖

    表1 鄂爾多斯盆地長7油層組泥巖與頁巖沉積組構差異

    表2 鄂爾多斯盆地長7油層組泥巖與頁巖地球化學特征差異

    頁巖比泥巖顏色深,頁理構造發(fā)育,石英、長石等碎屑礦物含量較低,黏土礦物含量一般大于50%,黃鐵礦含量平均為10%,遠高于泥巖。頁巖殘余有機碳含量一般為4%~20%,最高可超過30%,平均為10.63%,是泥巖的5倍。泥巖殘余有機碳含量主要為0.5%~1.5%,最高不超過4.5%,平均為2.21%。頁巖S1平均含量是泥巖的3倍,產油潛率S1+S2約為泥巖的8倍。薄片觀察表明頁巖中有機質多呈紋層狀連續(xù)分布,而泥巖中有機質一般呈星點狀分散分布,或者與礦物層完全混合呈絮凝狀分布。頁巖干酪根類型以Ⅰ—Ⅱ1型為主,泥巖以Ⅱ1—Ⅱ2型為主。

    泥巖一般形成于半深湖—深湖重力流和前三角洲與濱淺湖環(huán)境。由于陸源碎屑物質供給相對充分,沉積速率較快,因此其紋層構造不明顯,這是與頁巖在結構上的最直觀差異。半深湖—深湖重力流環(huán)境形成的泥巖,粉砂質含量較高,常見遞變層理和塊狀層理,其成因機制以濁流為主,縱向上可觀察到鮑馬序列。鮑馬序列C—E段巖性細,黏土礦物與有機質含量高,也可形成優(yōu)質烴源巖;而A—B段巖性較粗,石英、長石等含量較高,沉積快速,有機碳含量較低。由于受三角洲物源和水動力的影響,泥巖中粉砂質含量普遍較高,前三角洲環(huán)境形成的泥巖的有機碳含量明顯較低,發(fā)育受水動力和底棲生物改造的多種層理構造。

    頁巖主要形成于相對封閉的深湖環(huán)境,陸源碎屑物質供給不足,沉積速率低,底棲生物不發(fā)育,從而發(fā)育季節(jié)性紋層結構,形成硅酸鹽礦物與有機質的二元結構。當湖泊出現(xiàn)季節(jié)性分層時,可形成明暗相間的紋層。在有湖流或者濁流影響時,也能形成似波狀層理,有機質呈斷續(xù)分布,表明深湖區(qū)水體不是非常安靜。在陸源碎屑物質供給嚴重不足的深湖區(qū),由于長時間降解,有機質呈分散狀分布,這種富有機質頁巖一般形成于深度最大、最為安靜的水體中。此外,由黃鐵礦、膠磷礦透鏡狀定向排列分布的黏土集合體所形成的頁巖有機碳含量最高,普遍在長73底部出現(xiàn),反映當時沉積環(huán)境具有極高的生產力和較低的陸源物質輸入。

    富有機質頁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細粒沉積巖,是含油氣盆地最重要的烴源巖,同時也是頁巖油、氣的儲集巖。富含有機質是其基本特征。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長7油層組富有機質頁巖的沉積模式以湖侵—水體分層模式為主(見圖7),“沉積相帶、水體深度、缺氧環(huán)境、湖流”是控制其分布的主要因素。

    圖7 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長7油層組細粒沉積體系與富有機質頁巖分布模式

    本次研究認為:深湖亞相寧靜水體泥頁巖分布區(qū)頁巖有機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型為主,主要受湖流作用影響;砂質碎屑流背景下深湖相泥頁巖分布區(qū)以頁巖、砂巖互層為主,有機碳含量高,干酪根為Ⅰ—Ⅱ1型,受濁流和砂質碎屑流影響;前三角洲背景下半深湖相泥頁巖分布區(qū)以泥巖、粉砂質泥巖為主,有機碳含量低,干酪根以Ⅱ型為主,主要受三角洲噴流和湖流作用影響;河流—三角洲平原炭質泥頁巖分布區(qū)以炭質泥巖為主,有機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Ⅱ、Ⅲ型為主。

    長7油層組沉積期是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湖侵發(fā)育的最主要時期,長73小層沉積期的湖泊面積超過5×104km2,深湖區(qū)水體深度可達150 m,水體鹽度一般小于1‰,為淡水環(huán)境。長73沉積期快速湖侵,湖水深度和范圍急劇增加,深湖區(qū)表層水體與下層水體由于溫度差異導致上下水體循環(huán)受阻,造就了深湖區(qū)大面積的缺氧環(huán)境,因此有利于富有機質頁巖的發(fā)育。另外,火山活動對湖盆生產力的提高和缺氧環(huán)境的形成也有很大促進作用[22-23]。

    薄片觀察發(fā)現(xiàn),長7富有機質頁巖中存在具多種組構的微體、超微體化石。這些生物化石有多種類型,外形上有球形、橢球形等,常具有膠磷礦和黃鐵礦外殼,內部為有機質。原生的厚膠磷礦外殼和生物膜殼的快速黃鐵礦化是長7段有機質得以保存的主要因素。含有化石的層段多位于長73底部,且具有短暫的“勃發(fā)—消亡”特征,常出現(xiàn)在凝灰質紋層附近,因此證實火山噴發(fā)和湖底熱液活動等可能是其觸發(fā)機制。

    5 結論

    隨著全球致密油氣、頁巖油氣勘探開發(fā)需求的不斷增長,細粒沉積學已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前沿。與砂礫巖等粗粒沉積巖相比,泥頁巖等細粒沉積巖的研究程度總體較低,目前還缺乏系統(tǒng)性與完整性。因此急需發(fā)展與完善針對性的研究方法體系,開展典型盆地沉積環(huán)境與細粒沉積學特征解剖,建立不同類型細粒沉積體系的分布模式,預測致密儲集層與富有機質頁巖的空間分布,以推動致密油氣、頁巖油氣的勘探進程。

    鄂爾多斯盆地湖相富有機質頁巖主要分布于三疊系延長組長7油層組,是盆地中生界最重要的烴源巖和致密油勘探目的層。通過長7油層組3個小層的巖相-沉積相工業(yè)編圖,刻畫了其細粒沉積體系,明確了各小層的巖相與沉積相分布特征。應用巖心描述、薄片觀察、X衍射、地球化學測試、有機碳測井定量計算等方法,揭示了富有機質頁巖巖石學特征、紋層結構及其有機質分布規(guī)律。通過典型井地球化學測試與有機碳測井定量計算,發(fā)現(xiàn)有機碳含量縱向上具有明顯的旋回性特征。

    建立了以湖侵—水體分層為主的湖相富有機質頁巖的沉積模式,提出“沉積相帶、水體深度、缺氧環(huán)境、湖流”是富有機質頁巖分布的主控因素。遠離三角洲前緣的深湖區(qū),受湖流影響較小,水體相對安靜,表層水中浮游生物遺體與黏土或火山噴發(fā)物混合的有機質團粒,是富有機質頁巖的主要物質來源,因此巖石類型以頁巖為主,干酪根以Ⅰ型為主;發(fā)育砂質碎屑流的深湖相區(qū),富有機質頁巖與砂巖互層,有機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Ⅱ1型為主,砂質碎屑流砂巖沉積有利于下伏頁巖有機質的保存;鄰近三角洲前緣的半深湖區(qū),受湖流影響較大,水體相對動蕩,巖石組分除了浮游生物遺體與黏土外,還有三角洲帶來的陸源碎屑和植物碎片等,因此巖石類型以泥巖、粉砂質泥巖為主,干酪根以Ⅱ型為主。

    致謝:本文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鄒才能教授的指導與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1] Krumbein W C.The dispersion of fine-grained sediments for mechan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1932,2(3): 140-149.

    [2] Picard M D.Classification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J].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1971,41(1): 179-195.

    [3] Macquaker J H S,Adams A E.Maximizing information from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An inclusive nomenclature for mudstones[J].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2003,73(5): 735-744.

    [4] Schieber J,Zimmerle W.The history and promise of shale research[C]//Schieber J,Zimmerle W,Sethi P.Shales and mudstones: Vol.1: Basin studies,sedimentology and paleontology.Stuttgart: Schweizerbart Science Publishers,1998: 1-10.

    [5] Wright A E.Three-dimensional shape analysi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s[J].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1957,27(3): 306-312.

    [6] Potter P E,Maynard J B,Pryor W A.Sedimentology of shale: Study guide and reference source[M].New York: Springer-Verlag,1980.

    [7] Dean W E,Leinen M,Stow D A V.Classification of deep-sea fine-grained sediments[J].Journal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1985,55: 250-256.

    [8] Dimberline A J,Bell A,Woodcock N H.A laminated hemipelagic facies from the Wenlock and Ludlow of the Welsh Basin[J].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1990,147(4): 693-701.

    [9] Lemons D R,Chan M A.Facies architecture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fine-grained lacustrine deltas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late Pleistocene Lake Bonneville,northern Utah and southern Idaho[J].AAPG Bulletin,1999,83(4): 635-665.

    [10] Stow D A V,Huc A Y,Bertrand P.Depositional processes of black shales in deep water[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1,18(4): 491-498.

    [11] 鄒才能,陶士振,侯連華,等.非常規(guī)油氣地質[M].2版.北京:地質出版社,2013.Zou Caineng,Tao Shizhen,Hou Lianhua,et al.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M].2nd ed.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13.

    [12] Macquaker J H S,Keller M A.Mudstone sedimentation at high latitudes: Ice as a transport medium for mud and supplier of nutrients[J].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2005,75(4): 696-709.

    [13] 吳崇筠,薛叔浩.中國含油氣盆地沉積學[M].北京: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3.Wu Chongjun,Xue Shuhao.Sedimentology of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M].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3.

    [14] 馮增昭,王英華,劉煥杰,等.中國沉積學[M].北京: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4: 396-457.Feng Zengzhao,Wang Yinghua,Liu Huanjie,et al.Sedimentology of China[M].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4: 396-457.

    [15] 馮增昭.中國沉積學[M].2版.北京: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3: 706-811.Feng Zengzhao.Sedimentology of China[M].2nd ed.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13: 706-811.

    [16] 薛叔浩,劉雯林,薛良清,等.湖盆沉積地質與油氣勘探[M].北京: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2.Xue Shuhao,Liu Wenlin,Xue Liangqing,et al.Sedimentary geology and oil exploration in lacustrine basin[M].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02.

    [17] 胡見義,黃第藩,徐樹寶,等.中國陸相石油地質理論基礎[M].北京: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1.Hu Jianyi,Huang Difan,Xu Shubao,et al.The basis of continental petroleum geology theory in China[M].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1.

    [18]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青海湖綜合考察報告[M].北京: 科學出版社,1979.Lanzhou 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report of Qinghai Lake[M].Beijing: Science Press,1979.

    [19]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湖泊概論[M].北京: 科學出版社,1989.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Lim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ntroduction to China’s lakes[M].Beijing: Science Press,1989.

    [20]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云南斷陷湖泊環(huán)境與沉積[M].北京: 科學出版社,1989.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Lim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environment and deposition of rift lakes in Yunnan[M].Beijing: Science Press,1989.

    [21] 鄧宏文,錢凱.深湖相泥巖的成因類型和組合演化[J].沉積學報,1990,8(3): 1-19.Deng Hongwen,Qian Kai.The genetic types and association evolution of deep lacustrine facies mudstones[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1990,8(3): 1-19.

    [22] 張文正,楊華,楊奕華,等.鄂爾多斯盆地長7優(yōu)質烴源巖的巖石學、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發(fā)育環(huán)境[J].地球化學,2008,37(1): 59-64.Zhang Wenzheng,Yang Hua,Yang Yihua,et al.Petrology and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7 high quality source rocks in Ordos Basin[J].Geochimica,2008,37(1): 59-64.

    [23] 張文正,楊華,彭平安,等.晚三疊世火山活動對鄂爾多斯盆地長7優(yōu)質烴源巖發(fā)育的影響[J].地球化學,2009,38(6): 573-582.Zhang Wenzheng,Yang Hua,Peng Ping’an,et al.The Influence of Late Triassic volcanism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 7 high grad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in Ordos Basin[J].Geochimica,2009,38(6): 573-582.

    [24] 拜文華,吳彥斌,高智梁,等.淺湖—半深湖相湖灣環(huán)境油頁巖成礦富集機理研究[J].地質調查與研究,2010,33(3): 207-214.Bai Wenhua,Wu Yanbin,Gao Zhiliang,et al.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oil shale minerogenetic enrichment in the arm of shallow to half-deep lak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J].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2010,33(3): 207-214.

    [25] 黃保家,黃合庭,吳國瑄,等.北部灣盆地始新統(tǒng)湖相富有機質頁巖特征及成因機制[J].石油學報,2012,33(1): 25-32.Huang Baojia,Huang Heting,Wu Guoxuan,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ocene lacustrine organic-rich shales in the Beibuwan Basin[J].Acta Petrolei Sinica,2012,33(1): 25-32.

    [26] 姜在興,梁超,吳靖,等.含油氣細粒沉積研究的幾個問題[J].石油學報,2013,34(6): 1031-1039.Jiang Zaixing,Liang Chao,Wu Jing,et al.Several issues in sedimentological studies on hydrocarbon-bearing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J].Acta Petrolei Sinica,2013,34(6): 1031-1039.

    [27] Jones R W.Organic facies[C]//Brooks J,Welte D.Advances in petroleum geochemistry.London: Acadenaic Press,1987: 1-90.

    [28] 陳安寧,耿國倉,秦仲碧,等.鄂爾多斯地區(qū)上古生界煤系沉積有機相及成烴能力,煤成氣研究[M].北京: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87.Chen Anning,Geng Guocang,Qin Zhongbi,et al.Organic facie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bility of upper Paleozoic coal-bearing sediments in Ordos Basin,the study of coal generated gas[M].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87.

    [29] 郝芳,陳建渝,孫永傳,等.有機相研究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應用[J].沉積學報,1994,12(4): 77-87.Hao Fang,Chen Jianyu,Sun Yongchuan,et al.Organic facies studies and their use in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1994,12(4): 77-87.

    [30] 金奎勵,李榮西.烴源巖組分組合規(guī)律及其意義[J].天然氣地球科學,1998,9(1): 23-30.Jin Kuili,Li Rongxi.The compositional regulation of the source rock composition and its meaning[J].Natural Gas Geoscience,1998,9(1): 23-30.

    [31] 朱創(chuàng)業(yè).海相碳酸鹽巖沉積有機相研究及其在油氣資源評價中的應用[J].成都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0,19(1): 1-6.Zhu Chuangye.Sedimentary organic facies studies of marine carbonate rocks and their use in petroleum resource evaluation[J].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0,19(1): 1-6.

    [32] 賈承造,鄭民,張永峰.中國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與勘探開發(fā)前景[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39(2): 129-136.Jia Chengzao,Zheng Min,Zhang Yongfeng.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China and the prospect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2,39(2): 129-136.

    [33] 康玉柱.中國非常規(guī)泥頁巖油氣藏特征及勘探前景展望[J].天然氣工業(yè),2012,32(4): 1-5.Kang Yuzhu.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prospect of unconventional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China[J].Natural Gas Industry,2012,32(4): 1-5.

    [34] 鄒才能,楊智,崔景偉,等.頁巖油形成機制、地質特征及發(fā)展對策[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3,40(1): 14-26.Zou Caineng,Yang Zhi,Cui Jingwei,et al.Formation mechanism,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onmarine shale oil in China[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3,40(1): 14-26.

    [35] 鄒才能,楊智,張國生,等.常規(guī)-非常規(guī)油氣“有序聚集”理論認識及實踐意義[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4,41(1): 14-27.Zou Caineng,Yang Zhi,Zhang Guosheng,et al.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orderly accumulation”: Concep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4,41(1): 14-27.

    [36] 賈承造,鄭民,張永峰.非常規(guī)油氣地質學重要理論問題[J].石油學報,2014,35(1): 1-10.Jia Chengzao,Zheng Min,Zhang Yongfeng.Four important theoretical issues of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J].Acta Petrolei Sinica,2014,35(1): 1-10.

    [37] 楊俊杰.鄂爾多斯盆地構造演化與油氣分布規(guī)律[M].北京: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2.Yang Junjie.Tectonic evolution and gas reservoirs distribution in Ordos Basin[M].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02.

    [38] 楊華,付金華,何海清,等.鄂爾多斯華慶地區(qū)低滲透巖性大油區(qū)形成與分布[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39(6): 641-648.Yang Hua,Fu Jinhua,He Haiqing,et al.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arge low-permeability lithologic oil regions in Huaqing,Ordos Basin[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2,39(6): 641-648.

    [39] 毛明陸,李元昊,劉聯(lián)群,等.鄂爾多斯盆地晚三疊世湖盆沉積演化與層序地層特征[J].西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6,36(專輯): 48-54.Mao Minglu,Li Yuanhao,Liu Lianqun,et al.Lake evolution and sequence-stratigraphic features of Yanchang Formation,Triassic system in Ordos Basin[J].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6,36(Special): 48-54.

    [40] 鄧秀琴,藺昉曉,劉顯陽,等.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沉積演化及其與早印支運動關系的探討[J].古地理學報,2008,10(2): 159-166.Deng Xiuqin,Lin Fangxiao,Liu Xianyang,et al.Discuss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and the Early Indosinian Movement in Ordos Basin[J].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08,10(2): 159-166.

    [41] 楊華,竇偉坦,劉顯陽,等.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長7沉積相分析[J].沉積學報,2010,28(2): 254-263.Yang Hua,Dou Weitan,Liu Xianyang,et al.Analysis on sedimentary facies of member 7 in Yanchang formation of Triassic in Ordos Basin[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10,28(2): 254-263.

    [42] 鄒才能,趙政璋,楊華,等.陸相湖盆深水砂質碎屑流成因機制與分布特征: 以鄂爾多斯盆地為例[J].沉積學報,2009,27(6): 1065-1075.Zou Caineng,Zhao Zhengzhang,Yang Hua,et al.Genetic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of sandy debris flows in terrestrial lacustrine basin[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09,27(6): 1065-1075.

    (編輯 林敏捷 繪圖 劉方方)

    Lacustrine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features and organic-rich shale distribution pattern: A case study of Chang 7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NW China

    Yuan Xuanjun1,Lin Senhu1,Liu Qun1,Yao Jingli2,Wang Lan1,Guo Hao1,Deng Xiuqin2,Cheng Dawei1
    (1.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Beijing 100083,China;2.Prte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Xi’an 710018,China)

    The Chang 7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rule and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system by core description,thin section observation,X-ray diffraction,geochemical testing and TOC well logging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The main sedimentary pattern of organic-rich shale in Chang 7 Member is transgression-water layering.The sedimentary facies,water depth,anoxic condition and lacustrine flow are 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rganic-rich shale.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Chang 73Member,lake water invaded rapidly,lake depth and scope sharply increased.Because of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the circulation between upper surface water and lower water in deep lake was restrained,then large-area anoxic environment was formed in deep lake,which was favor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rich shale.In silent deep lake that is far away from the delta front,organic-rich shale was well developed,with high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mainly type I kerogen.In deep lake where sandy debris flows developed,organic-rich shale was inter-bedded with sandstone,which contains high organic carbon content,mainly with type I-II1kerogen.In semi-deep lake close to the delta front,wavy-massive silty mudstone was developed,mainly with type II kerogen.

    fine-grained sediment;organic-rich shale;rock texture;distribution pattern;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Ordos Basin

    國家油氣重大專項“巖性地層油氣藏成藏規(guī)律、關鍵技術及目標評價”(2011ZX05001);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項目(2014CB239000)

    TE122

    A

    1000-0747(2015)01-0034-10

    10.11698/PED.2015.01.04

    袁選?。?963-),男,四川南部人,博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湖盆沉積學與巖性地層油氣藏分布規(guī)律研究。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路20號,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石油地質實驗研究中心,郵政編碼:100083。E-mail:yxj@petrochina.com.cn

    2014-03-20

    2014-11-28

    猜你喜歡
    深湖細粒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走進通用技術中紡院
    MG-9#捕收劑在極細粒煤泥浮選中的應用
    選煤技術(2021年3期)2021-10-13 07:33:36
    細粒級尾砂高濃度膠結充填試驗研究與工業(yè)應用
    樁基托換在鄂爾多斯大道橋擴建工程中的應用
    石油天然氣工程
    青海省侏羅系油頁巖成礦模式研究
    濟陽陸相斷陷湖盆泥頁巖細粒沉積層序初探
    銳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爾多斯
    微細粒磁鐵礦提鐵降硫試驗研究
    珠-坳陷北部洼陷帶始新統(tǒng)半深-深湖相烴源巖綜合判識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av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久久狼人影院|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二区|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色老头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18|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91大片在线观看|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看片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 咕卡用的链子|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二区| 大型av网站在线播放|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嫩草影院精品99|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www.精华液|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免费av毛片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欧美中文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人人澡人人妻人|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020|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bbb黄色大片|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 色播亚洲综合网|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国产在线观看jvid|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videosex国产| 91国产中文字幕| www.精华液|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男人操女人黄网站|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91av网站免费观看|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12—13女人毛片做爰片一|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欧美在线黄色|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18禁美女被吸乳视频|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av超薄肉色丝袜交足视频| 91麻豆av在线| 50天的宝宝边吃奶边哭怎么回事| 看免费av毛片|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好男人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色老头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五十路高清| 午夜福利18|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91字幕亚洲|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国产一卡二卡三卡精品|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第一青青草原|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乱人伦中国视频|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久久性视频一级片|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悠悠久久av|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香蕉丝袜av|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丁香欧美五月|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刺激|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99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丁香六月欧美|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乱人伦中国视频|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大香蕉在线|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 啦啦啦 在线观看视频|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刺激| 侵犯人妻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jvid|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 最好的美女福利视频网|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熟妇熟女久久|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国产稀缺| 亚洲av美国av| 禁无遮挡网站| 人人澡人人妻人|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美女高潮到喷水免费观看|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日日夜夜操网爽|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大码成人一级视频|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天堂√8在线中文|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看黄色毛片网站|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免费少妇av软件| 嫩草影院精品99|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自线自在国产av|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亚洲色图av天堂|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超碰成人久久|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人伦9x9x在线观看| 老司机靠b影院|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刺激| 午夜激情av网站|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久久午夜亚洲精品久久|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ponron亚洲|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两性夫妻黄色片|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狼人影院|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欧美中文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熟女毛片儿|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岛国视频午夜一区免费看|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激情av|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久久精品91蜜桃|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电影成人av|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日本免费a在线| tocl精华|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50天的宝宝边吃奶边哭怎么回事|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不卡一级毛片|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身体一侧抽搐| 超碰成人久久| 欧美黑人精品巨大| 日本 欧美在线| 国产97色在线日韩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网| 91成人精品电影| 亚洲av熟女|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黄色片一级片一级黄色片|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videossex|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区一区二|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午夜福利18|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乱码|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黄色丝袜av网址大全|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久久草成人影院| 亚洲熟女毛片儿|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国产高清videossex| 亚洲全国av大片|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91在线观看av| 999精品在线视频|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综合色| 色在线成人网| 国产av精品麻豆| 女警被强在线播放|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成人手机av| 窝窝影院91人妻|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男人操女人黄网站|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精品巨大|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欧美日韩黄片免|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免费|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后天国语完整版免费观看|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变态另类成人亚洲欧美熟女 |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区|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大码成人一级视频| 色哟哟哟哟哟哟| 日本免费a在线|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亚洲专区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av精品麻豆|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自线自在国产av|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国产熟女xx|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av电影中文网址|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黄色成人免费大全|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香蕉丝袜av| 久久青草综合色|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本视频| 在线永久观看黄色视频|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svipshipincom国产片|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999精品在线视频|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 中国美女看黄片|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啦啦啦 在线观看视频| 色av中文字幕| 深夜精品福利| 美国免费a级毛片| 久久精品91无色码中文字幕| 91字幕亚洲|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人人| 午夜福利,免费看| 亚洲国产欧美网|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亚洲男人的天堂狠狠| 亚洲av成人av|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小说|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日韩三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99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午夜激情av网站|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久久中文看片网|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日本五十路高清|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视频| 嫩草影视91久久|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亚洲自拍偷在线|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国产麻豆69|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精品|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 丝袜美足系列|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禁无遮挡网站| 国产99白浆流出| 欧美乱妇无乱码|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久久人妻熟女aⅴ|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多毛熟女@视频| 黄色女人牲交|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91大片在线观看|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侵犯人妻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aaaaa片日本免费| 国产不卡一卡二|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99白浆流出|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亚洲av成人av|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全国av大片| 国产人伦9x9x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少妇粗大呻吟视频|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夜夜躁狠狠躁天天躁| 美女高潮到喷水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香蕉久久夜色|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熟女xx|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操美女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观看网址|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成人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成人欧美大片| or卡值多少钱| 色老头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18| 成人欧美大片|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黄色女人牲交|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 人人澡人人妻人| 女生性感内裤真人,穿戴方法视频|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