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嵌入生物識別芯片的身份證,還是要求懷孕女性獲取的“準生證”,中國人習慣了他們私人生活受到權威部門的肆意侵犯。不過,還有另外一種幾乎無形的社會控制機制,管束著數(shù)億城鎮(zhèn)居民,那就是檔案,即記錄著各種平凡瑣碎事情的個人文件。這一制度源于毛澤東時代,記錄生活中極私密的細節(jié),由老師、共產(chǎn)黨的官員和雇主進行更新,地方上的檔案館、警方或雇主保管。
中國對市場經(jīng)濟的大力接納,以及外企和私營雇主創(chuàng)造的就業(yè)機會,削弱了檔案影響一個人事業(yè)的力量。然而,對那些希望在體制內(nèi)——包括國有企業(yè)和銀行——謀生的人來說,檔案里的一條不良記錄可能就會毀掉他們的工作前景。檔案不見了的人,可能會陷入遭官僚體制邊緣化的窘境,導致其教育計劃被打亂,有時候甚至會被剝奪領取養(yǎng)老金的資格。
然而在中國,想要窺探自己的檔案是不允許的。然而一個48歲的藏人作家是個例外,偶然間,他僥幸看到了自己的檔案,“我覺得檔案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像一個隱形的怪物一樣跟著你。我覺得這個是極權國家的特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