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偶然會見一位外地來京的中年人,他是筆者20多年前在某軍校的同事,后來轉(zhuǎn)業(yè)經(jīng)營一家企業(yè)。他說,這些年自己一心為國家,也一心為工人,內(nèi)部團結(jié),企業(yè)發(fā)展很順利,個人心情也很愉快。
交談中,他高興地講起一件同我有點關(guān)系的往事:“1991年春節(jié),你給大家拜年,祝大家萬事如意。又說,這不容易做到,如有不滿意之處,那就萬事寬心吧!我一直記著這句話,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保持平靜的心情?!蔽艺f:“這不是我的話,是1989年春節(jié)團拜時,聽一位老首長講的。因為深感此言富有哲理,后來我給人拜年,總說這句話?!?/p>
實際上,自從多年前離休后,我更是常以“萬事寬心”自勉。如今臨近春節(jié),再思此話,有更多聯(lián)想。
在漢語里,“萬事如意”這個詞,使用頻率很高。走親訪友,相互道之;商品包裝上,大筆書之;甚至家常用具也以它命名。做了貴妃的賈元春給賈府老太太的禮物,不就是一對“如意”嗎!其實,要說作為祝福語的實際效用,我覺得,講“萬事如意”,不如講“萬事寬心”實在。
萬事如意自然令人神往,但未免有點絕對化,而萬事寬心比較符合辯證法。萬事,言其多,言其極,即全部、所有之謂也。如意就是滿意,萬事如意大概就是一切天隨人愿,心想事成,客觀存在都符合自己的主觀愿望,就像有人形容的那樣,“達到無差別境界”。而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完滿、圓滿,只是相對的。世界萬象矛盾叢生,現(xiàn)實生活奇異復(fù)雜,即使生活瑣事也常起風(fēng)波。上街、走路、進商店、逛公園,這些看來誰都惹不著的事,也可能招來不愉快。就說近來在一個小廣場散步吧,一伙老頭老太太笑嘻嘻說東道西,而有個遛狗的年輕人,卻把自己的愛犬“指揮”到人群里橫沖直撞,老人急忙躲避,而遛狗者卻很自在地觀看,當(dāng)然引起一陣責(zé)罵。這就談不上“如意”了。至于閑言碎語,飛短流長,更難避免。如果不順心就生氣,那只有一直生活在苦悶和愁煩之中。
其實,事物不完滿、有缺陷才是實情,才是客觀反映。萬事如意既然根本達不到,自己卻偏要去追求,豈非自尋煩惱!在這種情況下,“萬事寬心”倒是一服特效藥,有了它煩惱會自解,愁緒會自消。
古代文人謝靈運有詩云:“萬事難并歡,達生幸可托?!笔钦f世上萬物不可能都如意,只有遇事寬心,才能有好心情。就說許多老同志吧,離退休了,環(huán)境變化了,會有點不習(xí)慣,耐不得寂寞的同志,甚至有失落感,有時生氣也在所難免。友人相見,說聲“萬事寬心”,是關(guān)懷,是勸說,也是鼓勵,有利于身心健康。一位103歲的老人,講他長壽的訣竅,就是“長笑笑,不煩惱”,可見寬心的妙用。如果說萬事如意要取決于環(huán)境,很難做到的話,那么萬事寬心則是人對客觀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是主動的,完全可以做到。當(dāng)然,人們講“萬事如意”,說者和聽者并非都那么認(rèn)真。說句笑話吧,飯店里有“千層餅”,鞋店有“千層底”鞋,誰也不會真的相信有“千層”。所以作為祝福的話、禮貌用語,“萬事如意”說說無妨,只是不要將它看作可以實現(xiàn)的目標(biāo)去刻意追求。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有“吃虧是?!敝f,自然不無道理,但似有牢騷之嫌。而遇事寬心,是平凡生活經(jīng)驗之談。人云心寬體胖,那也未必;而心寬是福,卻為實踐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