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在爭芳斗艷的百花叢中,很少見到黑色的花。
科學(xué)家介紹,黑色的花在世界上一共只發(fā)現(xiàn)過8種,往往特別名貴,如黑菊、黑牡丹等已成為稀世珍品。黑色花為何稀少呢?因為太陽光是由7種色光組成的,其波長長短不同,所需熱量也不一樣。黑色的花能吸收全部光波,在陽光下升溫快,花的組織容易受到傷害。所以,經(jīng)過長期的自然淘汰,黑色花的品種就所剩無幾了。
《老子》中說:“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币馑际钦f,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欲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增廣賢文》中有兩句話:“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比说挠麩o止境,但人實際的生存需求卻十分有限。
蘇格拉底有一次參觀完貨物琳瑯滿目的市場之后感慨道:“原來世界上還有那么多東西我用不到!”倘若把蘇格拉底換成一個個落馬的貪官,答案也許恰恰相反,看到眼花繚亂的商品,他會說:“這世界上有這么多好東西我還沒有呀!”
歐陽應(yīng)霽在他的《半飽——生活高潮之所在》一書中說:“半飽是一種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才是一整片藍(lán)天?!泵鞒t(yī)學(xué)家龔延賢在《壽世保元》中說:“食宜半飽無兼味,可壽也。”國畫大師齊白石也說:“半飽富平生?!崩霞矣芯滢r(nóng)諺,“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正在長身體的小兒,尚且不能多食才能茁壯成長,那么所需能量日趨下降的中老年人,更應(yīng)該“寧少勿多,寧饑勿飽”。
“半飽”是一種程度,更是一種知足常樂的態(tài)度。“半飽”對應(yīng)著“常滿”——那些希求常滿之人反而常常不滿。
香港美食家蔡瀾先生說,有一次,他到西班牙旅游,在一個風(fēng)景旖旎的小島上,他看到一位老人在垂釣。那個地方實在美極了,就連海水也澄碧到可以一眼望到底。然而,讓他感覺蹊蹺的是,老人釣上來的,都是很小的魚兒。“老人家,遠(yuǎn)處不是有更大的魚嗎,為什么偏偏只釣小的上來呢?”老人微微一笑,回答了一句讓他久久不能忘懷的話:“夠一頓早餐就好了,多余的東西,再好,我也不需要?!?/p>
1980年,美國《新難民法案》通過。紐約水牛城收容所里的512名難民因此成為美國合法公民。25年過去,法學(xué)博士霍華德·休斯對這512人進(jìn)行了細(xì)致的調(diào)查。他發(fā)現(xiàn),這群人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將近一半的人成為美國的中產(chǎn)階級。但是他們普遍感到并不幸福,有的人從來沒有感到過快樂。調(diào)查中,一位在邁阿密的水產(chǎn)商由開始的一間店鋪發(fā)展到了連鎖店。為了與對手競爭,20年來,他沒有休息過一天,更沒有一次外出度假。報告提交到美國國會,并迅速移交到美國移民部。512名原水牛城的難民都收到了一本小冊子,封面上寫著:一個窮人成為富人之后,如果不及時修正貧窮時所養(yǎng)成的貪婪,就別指望跨入幸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