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福建土樓,是在電視上看過一次宣傳片以后,完全被土樓那種獨特的神韻所吸引。所以在去廈門的時候,就想到了一定要去看看原汁原味的土樓,感受一下客家別樣的風土人情。
在去土樓之前,原本是做了一些功課的,但因為錯過了已經(jīng)定好的土樓一日游巴士,可返程的火車票我已經(jīng)買好,索性將錯就錯,來一場自己設計的路線。
大約3個小時的車程到達了土樓服務中心,原來以為這就到了景區(qū),實際上我們剛還要再行進13公里。美景都在幽深處,3個小時都跑過來了,就不差這10幾公里了。在進景區(qū)的途中已有不錯的風景,層層的梯田,整齊的茶山,滿山的竹林、到處綠油油的一片。
遠遠地,我就看到了4個大圓形土樓簇擁著中間1座方形的土樓,精神立馬振奮起來,人稱“四菜一湯”的田螺坑土樓群終于出現(xiàn)了!很高興,田螺坑還沒被鋼筋水泥淹沒,進村公路、村里小道、土樓周邊,依舊還是密密麻麻的石子路。
我們進村,直奔“四菜一湯”中唯一的橢圓型土樓——文昌樓,單從它的外面看,可真是夠原汁原味的,簡直土得掉渣。土樓是以生土作為主要建筑材料,摻上細沙、石灰、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jīng)過反復揉、舂、壓建造而成。樓頂覆以火燒瓦蓋,經(jīng)久不損。所以我也和來這里的游客一樣,好奇地用手摸摸這神奇土樓墻壁。
還沒進門,純樸民風撲面而來,門上寫著“龍飛、鳳舞”,對聯(lián):“且看淑女成佳婦、從此好男已丈夫”,橫批“喜氣臨門”。言簡意賅,喜歡、實在喜歡。相對絕美的自然風光,我更樂于親近這些地理位置偏僻卻極富生命力的原生態(tài)居住地,風格迥異的異鄉(xiāng)風情,總讓人期盼。
因為著急往下一站裕昌樓趕,在文昌樓匆匆吃了點居民賣的東西墊了墊肚子便離開了。旅行總是這樣,常常會不盡興,留下些許遺憾。不過,也許是下次再來的借口也說不定。
土樓古老而奇特,不論樓體造型或民俗風情,尤其是每一座土樓的故事,神奇而美妙,令人品味無窮。圈圈疊起5層近300間的裕昌樓,以“東倒西歪樓”著稱,在書洋鄉(xiāng)下板察的大山里,顯得格外雄偉壯觀。裕昌樓的歪斜在外面看不出來,進到土樓內(nèi)部可以看到3層和4層立柱分別向不同的方向傾斜,西側(cè)尤為明顯,樓歪歪近700年居然不倒,而且劉姓家族居住至今已經(jīng)25代,經(jīng)歷多次地震,經(jīng)歷無數(shù)風雨,有驚無險安如山,堪與比薩斜塔叫板。
裕昌樓與田螺坑土樓不同,它的祖堂很有意思,不設在大門對面的大土樓一層,而是設在了大天井中心。裕昌樓祖堂有3個門:正門為喜門,喜事、祈神由此進出;左為生門,祈愿孩子平安有作為,由此進出;右為死門,辦喪事由此進出。
這座目前已知的最古老又最大的圓樓里面,人聲鼎沸,摩肩接踵,幾乎成了土產(chǎn)市場。自家門前擺攤、賣茶,已成土樓人的日常生活。難得看到有一間賣畫的,都是本土題材的作品,充滿了對土樓的感情,倒是特別讓人感覺有氣息了。
我抻頭往一家住戶里看,有一副堂聯(lián):“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須待分你我;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宜注重人倫?!彼枥L的正是一樓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的動人情景。
不知不覺,天色便暗了下來,樓下開始響起了鍋碗瓢盆聲、打招呼聲、上樓腳步聲漸漸多了起來,而我卻要離開了。若不是訂了回程的車票,我真想在這安詳、寧靜的小樓里住一晚。想象著,在這里過夜,咳個嗽,恨不得全樓人都聽得清楚的地方,若是鄰居間發(fā)生點矛盾、情侶說個情話、夫妻斗個狠嘴,那可真是一點隱私都沒有。這里,故事一定不少。
走進南靖土樓,就仿佛走進時光的隧道,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它以最老、最美、最高、最大、最小、最奇而聞名于世,這次一個人的匆匆之旅讓我意猶未盡,還沒走出裕昌樓,已經(jīng)在謀劃著下次還要自己再來,看看這次沒來得及瀏覽的云水謠。也許,正是這種充滿新奇和遺憾的經(jīng)歷,才是我們喜歡旅行的真諦吧,就像我們的人生旅途一樣,不能苛求完美,月有陰晴圓缺,總有收獲亦總留下遺憾。責編/馬沖沖ma-ch-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