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聚焦大齡女青年婚戀問題的《盛女,為愛作戰(zhàn)》欄目悄然走紅,不光在電視頻道獲得了超高的收視率,連愛奇藝的視頻點播上也名列前茅。有人說,它之所以能從扎堆的相親節(jié)目中脫穎而出,與切中“盛女”群體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不無關系。那么,作為與“剩女”相對立的詞,“盛女”代表的是哪一部分女性?她們的生活狀態(tài)又是怎樣的呢?
一、名詞解釋
剩女: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指現(xiàn)代都市女性,她們絕大部分擁有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長相也無可挑剔,因她們擇偶要求比較高,導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歸宿,而變成“剩女”的大齡女青年。
盛女:是將“剩女”提升的稱號,是指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充滿自信和擁有正確感情觀的女性。英國有調查指出,大多數(shù)女性到35歲,在品味和外形,都顯得更有自信和更有個人風格,而且更快樂,進入女人的黃金時期,成為真正的“黃金盛女”。
二、觀點臺:剩女?盛女!
茜茜公主,女,25歲,碩士研究生一直不明白“剩女”這個詞是怎么出來的。難道不結婚就是被挑剩下的?要知道女孩讀完本科都22歲了,碩士畢業(yè)也要25歲,出來以后正是鮮花盛放的年紀,怎么看也應該是“盛女”才對。
曉曉樂,女,30歲,部門主管現(xiàn)在男女比例失調,單身男性的數(shù)量多于女性,為什么沒人用“剩男”這個詞來稱呼他們?所以我覺得“剩女”應該退出社會,這其實是一種對女性的歧視。
三:盛女們的故事
1、高知女子為自己正名我不是滅絕師太
李亦非29歲在讀博士
有人說,世界上分3種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以前看到這句話,腦海里總浮現(xiàn)出滅絕師太的影子,覺得能讀到博士的女人,一定是戴著厚瓶底眼鏡,穿得像個老學究,平日里不茍言笑的書呆子,直到我自己也變成了女博士。
當初考慮讀博的時候我也猶豫過,畢竟博士畢業(yè)都要小30歲了,以后還怎么嫁人呢?可我又覺得,人活著的目的又不是只有婚姻,為了趕在“剩女”時間線上倉促結婚而放棄夢想,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讀了博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社會上流傳的那種“滅絕師太”的形象太夸張了,雖然女博士的確很大精力放在做課題上面,但她們并不是書呆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也很注意在各方面提升自己。比如我們宿舍的妹子,論文發(fā)了一籮筐,還彈得一手好鋼琴,隔壁宿舍的學姐,公派出國留學,還是一名業(yè)余插畫師。
這讓我更堅定了要為女博士正名的決心,于是在讀博期間,我反而比讀本科時更注意全面發(fā)展:我辦了一張健身年卡,每天做完實驗就去鍛煉一會兒;學校的各種晚會、慶典我都會踴躍報名,我的特長是舞蹈,讀了博之后也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排舞、表演節(jié)目。
我對感情屬于慢熱型,覺得長期相處積累的感情才能深厚。現(xiàn)在,雖然已經(jīng)跨入了29歲的門檻,但我并沒有年齡上的焦慮,因為我始終相信,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在遇到“真命天子”之前,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我報了廚藝班,下學期空閑的時候就打算去學做飯了,我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更值得別人去愛。
點評:從前,社會上對于高學歷的女性存在很大的偏見,認為她們是只懂學術的“女先生”。但最近網(wǎng)上流傳的一組“劍橋女博士靚照似明星”的圖片卻讓廣大網(wǎng)友直呼“立志娶個女博士”。其實,高學歷的女性并不神秘,她們也有自己的愛好和業(yè)余生活,舉手投足之間,更帶有知性的氣度,那是跨越了年齡壓力的優(yōu)雅和從容。
2、為緣分堅守女人不應是因年齡而區(qū)分的物種
萬曉萌32歲人事經(jīng)理
過年回家最怕聽到“你結婚了嗎?”“這么大怎么還不結婚?”“要不阿姨給你介紹一個?”簡直是逼婚三部曲。我今年32歲,那又怎樣呢?32歲就活該像市面上的小白菜,買一把還送一把?
坦白地說,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也著急過。那時候家人、朋友親戚都在勸,說找個差不多的就嫁了吧,女人沒幾年好時光。聽多了我也開始受影響,于是參加了幾次相親會,在遭遇N個奇葩男以后,終于遇到了傳說中的“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各方面都很差不多,在一家普通的國企當普通的技術員,穿普通的衣服留普通的頭發(fā),對我也差不多,談不上多好,但也不算差。我們會固定時間聯(lián)系,偶爾一起去吃個飯,看看電影,不慍不火。如此幾次之后,“差不多先生”跟我說:“我看我們處得也差不多了,年底就結婚吧。”我張了張嘴吧,沒有吐出一句拒絕,倒不是因為我想嫁給他,而是實在找不到一個不嫁給他的理由。
“結了婚還不都一樣?過日子哪有那么多情呀愛呀的。”身邊的人如是說。
于是在29歲的末尾,我和“差不多先生”訂了婚,家人開始歡天喜地地為我籌備嫁妝,可我的心里卻總有一種難言的情緒,就像是花高價買了一件不合時宜的衣裳。訂婚宴過后,“差不多先生”開始跟我冷靜地分析未來:“婚前財產還是要分清楚,婚后你來管賬,我每月上交工資的80%,我后年就升任技術部主管了,所以我們最好明年就要孩子,然后你辭職照顧家事,至于雙方老人的贍養(yǎng)費……”
我盯著“差不多先生”一張一合的嘴巴,忽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就叫“搭伙過日子”?他說的其實都合情合理,我也不是什么事業(yè)型的女人,可想到我要為一個“搭檔”生孩子并且放棄事業(yè),心底總有一陣陣的抗拒,然后在那一瞬間我忽然想明白了,我不嫁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我不愛這個人。
也許婚姻真的不像戀愛那么浪漫,但我還是覺得如果連愛情都沒有,婚姻依靠什么來進行最初的建立?
后來我和“差不多先生”和平分手了,年紀也邁過了30大關,但我反而不再焦慮了,我把時間用來學習和提高自己,漸漸地也小有成績。我覺得女人不能單純地以年齡來區(qū)分,只要心懷對愛情和緣分的向往,大齡女也會找到真愛。
點評: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傾向于將女性做一個年齡上的劃分,久而久之,很多女性也把這條隱形的年齡分界線當做嫁人的最后通牒。然而,婚姻不管如何實在,它的基礎依然是愛情,而愛情是不受年齡束縛的,女人的魅力,也不在于年紀,而在于修為。
3、享受一個人的生活誰說女人一定要靠男人
劉楠33歲財務主管
周末我自己開車去了趟泰山,雖然夜爬泰山累得夠嗆,但朝陽升起那一刻的絢爛還是讓我覺得不虛此行,那一幕幕的美景都被我定格在單反相機里。
周一回來上班,辦公室的人都在追問,“小劉你去泰山啦?看你的微博了,真的好美啊!”我笑著把山東的特產分給他們,一邊還盛情推薦:“很美,哪天大家一起再去一趟?!?/p>
分完特產我拿起水杯去接水,回來的時候卻聽到他們在議論我,“看人家小劉多瀟灑,說去哪兒就去哪兒?!薄澳强刹?,她是單身,不用帶孩子更不用伺候老公?!薄翱膳斯鹿聠螁蔚?,終究還是可憐啊!”
我裝作沒聽見,笑吟吟地坐下來開始一天的工作。
我今年33歲了,還是個女光棍,可能因為自己性格比較獨立,總覺得一個人生活挺開心的,雖然不是激進的不婚主義者,但也絕不是因為年紀而對命運屈服的人。好在爸媽都是知識分子很開明,從來不催我,我就樂得逍遙自在了。
閨蜜總說我不像個女人,她說女人只有結了婚,生命才是完整的,如果空窗期持續(xù)太久,女人就會像花朵缺乏水分一樣枯萎,可我一點也沒覺得我有“枯萎”的跡象啊。一個人的時候,我也會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有滋有味。
比如,下班以后我可以開開心心地參加同事聚會,而不用惦記著回家給誰做飯;周末我會在家里給自己做一頓豐盛的大餐,然后泡一杯香濃的下午茶,靠著舒適的沙發(fā)墊看電影;或者喊上三五好友出去郊游,自己開車去臨近的省市旅行也是不錯的選擇。晚上在小區(qū)里跑跑步,練練瑜伽,生活別提多愜意了。一旦公司發(fā)了年終獎,我就撥出一部分專項資金用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單反相機就是這樣買來的。
周圍的人都說我看起來不像是30多歲的人,我想可能是心態(tài)的原因。我覺得能找到一個相知相伴的人固然好,但在找到之前,也應該讓單身的時光精彩些,一個人如果不熱愛生活,不打點好自己的生活,那么她即使步入了婚姻也是一樣。女人應該首先能夠給自己快樂,而不是把全部的幸福建立在一個男人身上。
點評:有人說單身也是一種修行,能夠享受孤獨的人,才能真正掌控生命的快樂。所以,在遇到合適的另一半之前,不妨自己多愛自己一些,將生活安排得精致、舒適一些,以最獨立的姿態(tài),靜待緣分的到來。
4、走出失敗婚姻綻放自己的盛年
陸青青35歲外企部門經(jīng)理
攥著手里的離婚證,我心中百感交集,最終還是走了這一步,看著爸媽失落的眼神,我告訴自己,走錯的路我要一步一步再走回來。
我和明宇的婚姻,說到底,就是倉促惹得禍。那時候我28歲,到了傳統(tǒng)觀念里“剩女”的年紀,父母著急自不必說,連親朋好友都把我的婚姻大事提上了日程,紛紛發(fā)動一切社會關系給我介紹男朋友。
我就是在這時認識了明宇,他各方面條件都挺好,只是在剛接觸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他有點小心眼,愛吃醋,但年齡高壓線下哪兒有時間細細考量,我們很快地就結了婚。
婚后我才發(fā)現(xiàn),明宇的大男子主義暴露無遺,他竟不許我出來工作,理由是工作中會有太多機會跟男性打交道,我想著既然如此就忍了吧,結果我的退讓卻換來他的變本加厲,漸漸地我竟然連和閨蜜去逛街也要被他查崗,而他自己則全然相反,整日不務正業(yè),和狐朋狗友喝酒打牌,還時常有女人半夜撥打他的電話。那段時間里,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我為什么要結婚,難道因為年齡到了我就不得不放棄心愛的事業(yè),接受一段失敗的婚姻?
再后來,我與明宇的沖突愈演愈烈,在又一次爭吵之后,我提出了離婚。
選擇是容易的,承擔后果卻比想象中艱難。離婚后的一個月,我訂了去馬來西亞的機票,沒有什么目的性,只是單純地想散散心,非常巧合的是,在那里我遇見了一個法國女人,她比我年長幾歲,也剛離婚,現(xiàn)在辭職出來游歷世界,我們用英語交流得非常投緣,正是她告訴我,年齡只是個人用來約束自己的東西,而每個年齡都有自己的精彩。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覺得當初的我,還有周圍的環(huán)境,似乎都在刻意設置一個年齡節(jié)點,用來約束自己,但那個節(jié)點其實根本就不存在啊!回國之后,我立刻重新找了份工作,還抽空考了在職研究生,雅思拿到了7分的成績,職位也一再變動,終于坐到了經(jīng)理的位置。我覺得曾經(jīng)失去的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全部找回來了,而曾經(jīng)走錯的路,也成了我的財富,它時刻提醒我,婚姻是不能被年齡來催促的?,F(xiàn)在的我35歲,離過一次婚,但那又怎樣,我也許曾經(jīng)衰老過,但現(xiàn)在風華正茂。
點評:中國傳統(tǒng)社會總是為女性的生活設置各種障礙,比如年齡大了不好嫁,離了婚沒人要……其實這一切在女性意識覺醒的今天,早已不適用?;橐鍪羌辈坏玫?,倉促就容易出錯?;橐鍪∫膊⒎亲羁膳碌模壏挚傔€會出現(xiàn),只要你永遠不放棄讓自己活得更精彩,生活就不會虧待你。
四、專家解析:“剩女”已過時,“盛女”正當?shù)?/p>
“剩女”概念最早流行于坊間,是網(wǎng)絡時代的產物。“剩女”大幅出現(xiàn)的原因比較復雜,她們大都是面容姣好、工作體面、收入頗豐、學歷較高的“三高”人群,往往忙于事業(yè)或者學業(yè)而錯過了擇偶的黃金季節(jié),又或者因為“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而一剩再剩。
據(jù)調查,在中國“剩女”多是逆向淘汰(即優(yōu)質的反倒容易被剩下)的結果,所以她們還被親切地稱為“單身派”或“三高女”。在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李競先認為“剩女”一詞對女性不尊重,建議相對男性的“鉆石王老五”,稱之為“翡翠張小丫”。的確,“剩女”這一詞匯對于新女性崇尚自由自在,打破年齡歧視等新新觀念來說是種不尊重,我們有必要提出質疑:女人的終極價值是否就在于婚姻?或者說,當我們考量一個人幸福的標準時,究竟是以大眾眼光來評判,認為符合常規(guī)的生活軌跡才是幸福,還是更應該傾向于以當事人自身感受為評價標準?伴隨女性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剩女”這一詞匯在包容度不斷拓展的當今社會,將漸漸失去或淡化其所帶有的歧視意義,我們可以期待:“剩女”即將成為“盛女”,如花綻放,知性成熟。
五、本刊觀點:盛女綻放的年代
在過去的時代里,女人的年齡便是她的標簽,那時候的女人懷抱著“一定要在X歲之前嫁出去”的想法,認定女人唯一的宿命就是相夫教子,也使得她們的人生價值僅能在家庭中得以呈現(xiàn)。而當今時代的女性,已經(jīng)懂得了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屬于它的獨特的美感,那些優(yōu)秀的“盛女”們,在時光的洗禮中成長著、沉淀著,褪去稚嫩,變得愈發(fā)溫和從容,舉手投足間盡顯優(yōu)雅氣質。即使暫時還沒有來得及遇上那個攜手一生的人,她們也會選擇隨遇而安,不做強求。這樣的女人,就如同一朵朵盛放的鮮花,一邊沐浴著陽光,一邊靜靜地等待著緣分的到來。責編/馬沖沖ma-ch-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