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用戶及數據量的不斷增加,現(xiàn)有一些通信機房的設備也達到飽和狀態(tài),原有機架和機房的散熱條件可能滿足不了現(xiàn)在的散熱需求。對上海地區(qū)很多在用機房的現(xiàn)狀實地調研,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局部機架內部溫度過高,影響設備的性能及使用壽命。在不改造通信機房的空調系統(tǒng),不影響機架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現(xiàn)提供多種機架本身的氣流組織熱改造方案(其中有專利項目),通過機房實例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在小成本投入下,明顯改善機架散熱性能,提高空調系統(tǒng)的能量利用效率,大大降低機架內溫度,最大限度保證設備的不間斷運行。
關鍵詞:通信機房;通信機架;氣流組織;實測;優(yōu)化;開孔率;開孔區(qū)域面積比
中圖分類號:TU831
1 背景
通信機房作為數據處理和電子通訊設備的存放基地,熱負荷大且持續(xù)穩(wěn)定,需要提供穩(wěn)定而適合的溫度、濕度環(huán)境才能保證這些設備正常工作。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電子設備的體積小型化、功能多樣化以及運行速度的不斷提高,單位面散熱量大幅增長,對機房的環(huán)境條件要求越來越高。許多在用機房,由于用戶及數據量的激增,處于成本和硬件條件限制,運營商不得不在原有機房內進行擴容,導致一些機架設備量達到飽和甚至超過設計容量,導致了局部機架的高發(fā)熱量。另一方面,作為通信機房熱管理主要設備的空調系統(tǒng)每年消耗大量的電能。
2 通信機房發(fā)熱量現(xiàn)狀調查
2.1 機房空調情況調查
2013年,通過對上海電信互聯(lián)網部近20個在用機房的現(xiàn)場實測調研,據調查,目前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在用機房的空調送、回風方式仍然類似民用建筑和一般工藝的空調送、回風方式,更多的是關注整個房間,而不是重點關注每個機架/機柜中的氣流流通情況。因此,一些機房的盡管空調送風量非常大,換氣次數甚至高達100次/h,但服務器區(qū)的環(huán)境溫度超標,空調系統(tǒng)能量利用率不高。
2.2 實驗測試
2.2.1 測試基本情況
實驗測試機房為上海電信互聯(lián)網部西藏南路某數據通信機房,該機房為滿足世博會期間的通信保障任務,擴容了部分機架,機房面積為280m2,機架朝向一致,分8列布置,排間距1.2m??照{送風方式為側送側回方式。
2.2.2 實驗測點布置
測試對象為數據機架,在數據設備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對每個機架的進風口、排風口不同高度和不同距離處的溫度進行了實驗測試,其測點布置位置見圖1。
圖1 機架測試點分布圖
實驗測試結果:
根據不同高度取水平方向A、B、C三點的平均值。表1為機架進出風口溫度測試結果。
表1 機架進出風口測試溫度(℃)
編號進風點平均值出風點平均值出風區(qū)域平均值
1(0.22m)18.632.423.8
2(0.66m)24.136.226.3
3(1.10m)24.233.525.6
4(1.54m)20.534.525.2
5(1.98m)19.532.124.1
6(平均)21.3833.7425
2.2.3 測試結果與分析
數據機架的冷卻效果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空調的制冷量和室內的氣流組織是最主要的因素。從表中可以看出機架進風點溫度為18.6~24.2℃,出風點溫度為32.1~36.2℃,離出風點300mm處溫度為23.8~26.3℃(見圖2)。測試結果表明:對整個機房而言,室內整體溫度符合環(huán)境控制要求,但存在局部過熱的現(xiàn)象,部分機架排風測點溫度達到了36℃。排風區(qū)域溫度<28℃,說明空調系統(tǒng)的制冷量能夠滿足設備冷卻要求。因此,氣流組織的不合理是造成局部過熱現(xiàn)象的主要因素。結合測試數據及機房具體情況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設備進風口進風量不足,出風口出風量不足,使得局部冷熱交換不均勻,設備排出的熱風不能很好的和環(huán)境中的冷風融合,造成機架排風處溫度過高。同時機架中缺少風道設備來管理氣流組織,使機架進風側的冷風不能有效的通過設備,也是導致機架設備溫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圖2 機架進出風口溫度分析
3 機房局部過熱的危害
3.1 設備運行溫度超標,造成宕機情況,嚴重影響系統(tǒng)運行;
3.2 設備長期處于高溫運行,運行風險增加,根據統(tǒng)計資料表明,溫度升高將導致:
(1)磁盤磁帶會因熱漲效應造成記錄錯誤。
(2)計算機的時鐘主頻在溫度過高都會降低。
(3)網絡設備傳輸誤碼率增高甚至失效。
(4)服務器自動保護停止工作。
(5)服務器硬盤損壞、引起火災等。
(6)溫度每升高10℃,計算機的可靠性就下降25%,使用壽命將減少到50%。
3.3 空調送風氣流不暢、短路造成有效送風量的降低,導致熱交換不充分,制冷系統(tǒng)過剩運行嚴重,造成空調投資與空載能耗升高。
4 改造方案
4.1 網絡機柜門通風面積計算方法
A1柜門總面積(S)
在評估機柜門(或類似部件)的開孔通風狀況時,該柜門(或類似部件)的正面面積稱為柜門總面積。
A2開孔區(qū)域、開孔區(qū)域面積(Sq)和開孔區(qū)域面積比(Rq)
機柜門(或類似部件)上被均勻、密集開孔的區(qū)域稱為開孔區(qū)域,見附圖3所示。以開孔區(qū)域邊界的孔的幾何中心連線所圍成的區(qū)域面積為開孔區(qū)域面積。開孔區(qū)域面積與柜門總面積之比為開孔區(qū)域面積比。
式中:
Rq——開孔區(qū)域面積比;
Sq——開孔區(qū)域面積;
S——柜門總面積。
圖3 機柜門板開孔區(qū)域示意圖
A3開孔面積(Sk)、孔徑(d)和開孔率(Rk)
對于機柜門(或類似部件)上的某一個孔,其通透部分平面積即開孔面積。開孔形狀為圓形時,其孔徑為孔的直徑;開孔形狀為其他形狀時,其孔徑為與孔等面積的圓的直徑。機柜門(或類似部件)上所有開孔面積之和與開孔區(qū)域面積之比為開孔率。
式中:
Rk——開孔率;
Sk——開孔面積;
Sq——開孔區(qū)域面積。
A4全通透率(Rt)
機柜門上(或類似部件)所有開孔面積之和與柜門總面積之比。
式中:Rt——全通透率;
Sk——開孔面積;
S——柜門總面積;
Rq——開孔區(qū)域面積比;
Rk——開孔率。
4.2 前進風機架,通過對前后門板的改造,增加進出風口通風量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用機房大多使用的是老式的機架結構,門板采用傳統(tǒng)的圓孔散熱方式,通風面積較小(如圖4所示),經過計算,其開孔率為27.7%左右,開孔區(qū)域面積比為21.6%左右,開孔面積占門板面積的6%左右,遠遠達不到目前網絡機柜的設計要求,前進風機架要求前后門均開孔,前門開孔率應≥60%,孔徑應在4.5mm~8.0mm之間,開孔區(qū)域面積比應≥80%,后門開孔率應≥50%,孔徑應在4.5mm~8.0mm之間,開孔區(qū)域面積比≥70%。
圖4 改造前機架門板開孔示意圖
通過一種實用新型的專利產品的應用(專利號:2010 2 0102033.4/2010 2 0033338.4),前后門均采用采用六角網孔結構,孔邊距小于1mm(如圖5所示),通過計算,其開孔率為81%左右,開孔區(qū)域面積比為70.6%左右,開孔面積占門板面積的57%左右。更換門板后的通風量接近原來門板的10倍,對比明顯(如圖6所示)
圖5 改造后機架門板開孔示意圖
圖6 改造前后機架門板對照
4.3 機架氣流組織改造
當機架內外環(huán)境相同時,機房內的空調負荷是相對穩(wěn)定的,并不會隨著局部過熱問題存在而改變。氣流組織的合理性才是問題的根源。增加機架進出風量的同時,增加機架的空面板和立柱側封板等(如圖7所示),有效改善機架氣流組織,降低冷風的不必要流失,使其充分的經過發(fā)熱設備,也可以有效的減少冷熱風的短路,對于局部發(fā)熱的現(xiàn)象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圖7 機架氣流組織改造措施
4.4 改造后的效果分析
4.4.1 氣流組織分析
如圖8所示,改造后的機架前后通風量明顯增大,冷熱氣流交換比較流暢,冷風進入設備也比較集中,增加了設備的吸風量。
圖8 改造前后氣流組織分析
4.4.2 測試結果分析
按照2.2實驗測試改造后的機架溫度,結果如表二所示。
表2 改造后機架進出風口測試溫度(℃)
編號進風點平均值出風點平均值出風區(qū)域平均值
119.227.121.5
223.929.224.8
324.127.224.2
421.328.623.5
520.427.522.9
平均21.7827.9223.38
從表中可以看出機架進風點溫度為19.2~24.1℃,出風點溫度為27.1~29.2℃,離出風點300mm處溫度為21.5~24.8℃(見圖9)。通過比較平均值,出風點溫度和出風區(qū)域溫度分別下降了5℃和2℃左右。測試結果表明:通過改造,機架的局部溫度降低明顯,設備溫度下降明顯,出風口的環(huán)境溫度也略有下降。
圖9 改造后機架進出風口溫度分析
5 改造效益分析
將給客戶帶來以下效益:
(1)解決數據機房局部過熱問題,設備正常運行,為客戶業(yè)務的正常開展提供保障;
(2)機房上架率提高,機房擴容能力增加,減小數據機房建設總成本;
(3)改造成本較低;
(4)改造過程不影響設備正常使用,不中斷用戶業(yè)務;
(5)機房空調機組運行能耗降低,電費節(jié)省,機房運行成本降低,為客戶節(jié)省大筆費用支出。
通過這種改造方案,對上海電信互聯(lián)網部的近20多個機房實施項目改造后,機架散熱節(jié)能效果達到預期,受到用戶一致認可。
6 結束語
隨著中國數據機房的逐漸增多,現(xiàn)有數據機房的局部過熱問題已經是一個全國共性問題。然而,在用機房由于設備已經投入運行,對于機架和空調系統(tǒng)的改造空間已經很小了。通過高精度、小成本的氣流組織的改造,能夠將冷能盡最大可能分配到需要的網絡設備上,在大大降低空調能耗的同時,也保證了數據設備的安全穩(wěn)定可靠運行。因此,我們認為上述“氣流組織的改造方案”是解決現(xiàn)有數據機房過熱問題的優(yōu)秀方案,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YDB071.5-2011通信電源和機房環(huán)境節(jié)能技術指南第5部分:氣流組織[Z],2012.
[2]GB50174-9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guī)范[Z].
[3]劉成.通信機房空調氣流組織合理化研究[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2010(05).
[4]簡棄非.通信機房氣流組織的模擬與分析[J].節(jié)能技術,2009(01).
作者簡介:王劍榮,男,上海嘉定人,中級工程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
作者單位:上海信電通通信建設服務有限公司,上海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