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淤地壩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項重要措施,在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農業(yè)生產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淤地壩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之后提出了淤地壩安全運行的策略,為淤地壩的安全管理維護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淤地壩;安全運行;有效措施;存在問題
1.當前淤地壩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1工程設計存在問題
淤地壩工程在設計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設計選址隨意,而選址又直接關系到工程的安全、大小以及抗洪淤地的效果;還有就是建筑物布局不合理,存在對小淤地壩進行典型設計,尺寸不合理,導致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另外加上對淤地壩附近庫區(qū)淹沒損失、石料場選擇和占地賠償等考慮不周全,也會影響淤地壩建設的正常進行。
1.2施工企業(yè)相關資質缺少
在某一地區(qū),具有淤地壩職工資質的企業(yè)往往只有幾家。隨著近幾年國家對水利工程的重視,工程數量越來越多,對于淤地壩工程來說,其具有利潤少、投資小、施工條件差等特點,很難吸引這些有資質的企業(yè)來進行投標,最后實際承攬工程的一般是一些掛靠的自然人活著資質不全的小企業(yè),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工程質量無法保證、施工管理混亂等現象。
1.3前期工作問題多
很少有地方水土保持部門水保部門對小流域壩系規(guī)劃或可行性研究提前做好研究,如果需要,就臨時編造,與實際情況之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一些地方為了獲得項目,不進行準備,盲目夸大,一旦開始建設,問題多多。
1.4淤地壩后期監(jiān)督力度不強
目前,許多淤地壩建成后的移交工作僅僅是一種形式。按照規(guī)定,建成的淤地壩要移交給當地政府,雖然這一步工作已經完成,并進行了責任的明確,但是之后的管理屬于水土保持部門,由于沒有這方面的專項資金進行管理和維護,導致日常管理幾乎沒有。淤地壩運行管理的基本原則是誰受益、誰管護,而在沒有利用之前,淤地壩處于無人管的境地,尤其是除險加固存在的問題嚴重,一旦汛期險情增加,因無力對淤地壩進行修復,導致防汛壓力巨大。
2.淤地壩運行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產生原因
2.1壩體沖毀豁口
導致這一安全隱患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壩體存在橫向貫通性裂縫、漫頂或者獸洞,在這種情況下,洪水會穿壩體導致出現豁口。一般來說,壩體與邊坡的結合部位容易因為橫向裂縫而形成豁口,主溝與壩體相交的部位容易因為漫頂而形成豁口,無規(guī)則的豁口一般是獸洞引起的。壩體安全會受到壩體豁口的影響,導致壩體攔蓄洪水的功能受到影響,最終造成垮壩,危害嚴重。
2.2壩體裂縫
壩體裂縫分為三種:橫向裂縫、縱向裂縫和滑坡裂縫,不同的裂縫產生原因不同。
2.2.1橫向裂縫。產生這種裂縫的原因主要是未處理好筑壩時壩肩的結合部位,這種裂縫對壩體的危害很大,因其漏水,可能會導致垮壩。
2.2.2縱向裂縫。產生這種裂縫的原因主要是壩后附近有坑塘或部分壩基沉陷,這種裂縫的危害性小,及時處理,可以防止裂縫引發(fā)滑坡的出現。
2.2.3滑坡裂縫。產生這種裂縫的原因主要是土壩滑坡,這種裂縫的危害大,不及時處理還會發(fā)展成弧形裂縫。
2.3防洪壩高不夠
一般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工程超過淤積年限,導致工程的防洪能力達不到設計要求,遇到過剩的洪水造成垮壩,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必須及時處理。
2.4無放水建筑物或不能正常使用
受資金或者設計的影響,出現了許多無放水建筑物的淤地壩,或者因為放水建筑物出現缺損或漏水等原因,導致蓄積的洪水無法排出或者壩體出現漏水,無法有效控制和利用水資源,影響防洪庫容,導致管涌、垮壩。危害是十分嚴重,必須及時處理。
2.5下游有人口或重要設施
這類隱患主要擔心一旦發(fā)生潰壩,就會危及到工程下游的人口、村莊、學校、工礦、交通干線或其它重要設施的安全。
3.淤地壩工程安全運行的有效措施
3.1科學布局、合理選址
應根據各地區(qū)的特點配置淤地壩,確保淤地壩重點突出、因地制宜、均衡布設,選址要兼顧各種需求和突出安全效益,堅決避免“單打一”的做法,首先要保證壩址處地形發(fā)育完整,堅決不能使斷層、裂縫、泉眼以及滑塌體;其次土壤條件要好,不能再遇水易崩解疏松的土壤上建壩;第三,建壩區(qū)的植被條件要好,氣象水文觀測資料齊全;第四,壩址下游無重要設施、公路和住戶。
3.2精心設計、認真勘測
淤地壩工程質量好壞、安全運行以及效益發(fā)揮的關鍵是地質勘測,因此,應加大勘測質量,組成專門的技術勘測小組,勘探水文泥沙資料,編制設計報告,嚴把審查關。
3.3嚴格把關、提高質量
3.3.1嚴把工程設計關。加強施工設計與規(guī)劃階段的監(jiān)理工作,重視對設計文件的審查。在項目的規(guī)劃、可行性研究、建議書寫以及初步設計階段,應對淤地壩的壩址地形、地質條件等進行勘探,然后才進行工程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工程變更,提高淤地壩設計的質量。
3.3.2增強工程的安全意識。淤地壩建設區(qū)縣水保局要把淤地壩工程建設作為重要工作內容,開展業(yè)務培訓、現場指導、技術比武、專家點評、質量警示等活動,全面提高技術與管理人員的質量、責任和安全意識。
3.3.3掌握好監(jiān)理管理關。監(jiān)理工程師在合同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聯(lián)系建設方和施工方的紐帶。高素質的監(jiān)理工程師公正公平的處理實際工程中遇到的問題,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實際情況,監(jiān)理方首先應在施工過程中檢查施工方技術人員的到崗情況,發(fā)現問題,應及時進行調整;其次應認真審查進場施工人員申報表,調查施工方的技術人員是否按規(guī)定到崗,技術水平是否滿足工程需要等;第三應定期檢查施工方的施工現場和施工記錄情況,及時糾正發(fā)現的問題,確保工程資料內容的規(guī)范與真實。
3.3.4監(jiān)督管理關。建立一個專門的淤地壩監(jiān)管機構,落實好每個人的責任權限,統(tǒng)一收繳承包費用,并設立專門的賬戶。與此同時,針對不同條件的類型淤地壩制定相應的管護辦法,給予那些管護優(yōu)秀的個人和村莊一定的獎勵,處罰出現問題的個人和村莊。為避免產生糾紛,應明確管理范疇。
3.4健全機制、及時維護
建立健全防汛指揮辦事機構,與當地氣象、水文等部門保持聯(lián)系,及時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制定好防汛搶險預案,組建防汛隊伍,落實防汛物資,確保工程安全度汛;形成淤地壩汛情通報,確保工程安全生產,定期對工程建筑物進行檢查,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對工程建設動態(tài)情況、水沙情況、安全情況、效益情況等進行檢測,現場勘察測量并記錄結果。對淤地壩的運行管理實行改革,采用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運行管理模式。通過產權制度改革,調動受益戶的積極性,增強管護達到以壩養(yǎng)壩的目的,從而保證了淤地壩工程的正常運行和效益的發(fā)揮。
淤地壩建設是一項以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為主、兼顧發(fā)展生產的社會公益事業(yè),建立責權統(tǒng)一的淤地壩運行與管理機制,可以使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有利于促進我國淤地壩的正常運轉。有關部門應加強淤地壩科學管護的宣傳力度,通過宣傳,使大家加強淤地壩管護的重視程度,為淤地壩的正常運行和合理使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曉霞.甘肅省黃土高原地區(qū)淤地壩安全運用對策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2012,06:23-24.
[2]宋志杰.實現淤地壩安全生產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及技術措施[J].中國水土保持,2012,08:5-6.
[3]王焱,紀永貴,周艷梅等.榆陽區(qū)淤地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致富導向,2013,2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