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了切削用量三要素的基本概念、選擇方法,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三要素對普通車床工件加工的影響,并通過舉例方法,列出了三要素的計算選擇方法。
【關鍵詞】切削用量;影響;選擇;計算
一、切削三要素
切削三要素 (又叫切削用量)是衡量車削運動大小的參數(shù)。它包括切削深度、進給量、切削速度。
(1)切削深度ap(背吃刀量)。
切削深度為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間的垂直距離,單位為mm。即:ap=(dw-dm)/2
其中:dw—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徑,(mm);
dm—工件已加工表面的直徑,(mm)
切斷、車槽時的切削深度為車刀主切削刃的寬度。
(2)進給量f。
工件每轉一轉時,車刀在進給運動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叫進給量,用(f)表示,單位是mm/r(也叫每轉進給量)。進給量還可表示進給運動時的速度,進給速度(fv)就是在單位時間內(nèi)刀具在進給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單位mm/s。
fv=n×f
其中:n —主運動的轉速,(mm/s);f —每轉進給量,(mm/r)
(3)切削速度V。
主運動的線速度叫切削速度,單位為m/min。車削外圓時的切削速度計算公式為:V=π·d·n/1000;其中: d—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徑,(mm);n—工件的轉速,(r/min);V—切削速度,(m/min)。
二、切削用量選擇原則
切削用量的大小對切削力、切削功率、刀具磨損、加工質(zhì)量和加工成本均有顯著影響。車床數(shù)控加工中選擇切削用量時,就是在保證加工質(zhì)量和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機床性能和刀具切削性能,使切削效率最高,加工成本最低。
根據(jù)加工性質(zhì)、加工要求、工件材料及刀具材料和尺寸查切削用量手冊并結合實踐經(jīng)驗確定,并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①生產(chǎn)效率②機床特性(機床功率)③刀具差異(刀具耐用度)④加工表面粗糙度
具體來說:
(1)粗加工時切削用量的選擇原則;首先選取盡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要根據(jù)機床動力和剛性的限制條件等,選取盡量大的進給量;最后根據(jù)刀具耐用度確定最佳的切削速度。
(2)精加工時切削用量的選擇原則;首先根據(jù)粗加工后的余量確定背吃刀量;其次根據(jù)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選取較小的進給量;最后在保證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盡可能選取較高的切削速度。
三、切削三要素的選擇方法和計算方法
(1)背吃刀量aP(mm)的選擇和計算方法
①選擇方法
如果根據(jù)表面精度來選擇:
粗加工(Ra10~80μm)時,一次進給應盡可能切除全部余量。在中等功率機床上,背吃刀量可達8~l0mm。半精加工(Ra1.25~l0μm)時,背吃刀量取為0.5~2mm。精加工(Ra0.32~1.25μm)時,背吃刀量取為0.2~0.4mm。如果根據(jù)加工性質(zhì)和加工余量來確定:粗車時取ap=2~6mm;半精車時取ap=0.3~2mm;精車時取ap=0.1~0.3mm;
如果在下列情況下,粗車應該多次走刀:
剛度低,余量不均勻時;余量太大導致機床功率不足時;斷續(xù)切削時;
②計算方法
舉例計算:要將直徑為30mm的軸一刀車至24mm,試問切削深度是多少?若試車時測得直徑為28.4mm,這時中拖板(每格為0.05mm)手柄應轉多少格?
解:a 切削深度ap=(dw- dm)/2=(30-24)/2=3mm
b 試車后切削深度ap=(dw-dm)/2 =(28.4-24)/2 = 2.2mm
手柄應轉的格數(shù)為:2.2/0.05=44格
(2)進給量f(mm/r)和進給速度fv(mm/min)選擇和計算方法
①選擇方法
根據(jù)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要求、刀具及工件材料等因素,參考切削用量手冊選取。
實際操作加工時,需要根據(jù)公式vf=nf轉換成進給速度。
a.當工件的質(zhì)量要求能得到保證時,為提高生產(chǎn)效率,可選擇較高的進給速度,一般100~200mm/min;b.在切斷、加工深孔或用高速鋼刀具加工時,宜選擇較低的進給速度,一般在20~50mm/min范圍內(nèi)選取;c.當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時,進給速度應選小些,一般在20~50mm/min范圍內(nèi)選?。籨.刀具空行程時,特別是遠距離“回零”時,可以采用該機床數(shù)控系統(tǒng)設定的最高進給速度。
②計算方法 舉例計算:車工件時主軸轉速為n=600r/min,進給量f=0.1mm/r,要將一根長800mm的軸一刀車完要用多少時間
解:時間T = L / ( n × f )= 800 / ( 600 × 0.1 ) = 13.33 ( 分 )
(3)切削速度vC(m/min)的選擇和計算方法
①選擇方法根據(jù)已經(jīng)選定的背吃刀量、進給量及刀具耐用度選擇切削速度。可用經(jīng)驗公式計算,也可根據(jù)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在機床說明書允許的切削速度范圍內(nèi)查表選取或者參考有關切削用量手冊選用。
在選擇切削速度時,還應考慮以下幾點:
a.應盡量避開積屑瘤產(chǎn)生的區(qū)域;b.斷續(xù)切削時,為減小沖擊和熱應力,要適當降低切削速度;c.在易發(fā)生振動的情況下,切削速度應避開自激振動的臨界速度;d.加工大件、細長件和薄壁工件時,應選用較低的切削速度;e.加工帶外皮的工件時,應適當降低切削速度。
車削外圓時的切削速度計算公式為:
V=πdn/1000
其中: d—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徑,(mm);
n—工件的轉速,(r/min);V —切削速度,(m/min)。
②計算方法
舉例計算:車削直徑為300mm的鑄鐵帶輪外圓,若切削速度為60m/min,試求車床主軸轉速
解:根據(jù)公式V=πdn/1000
得:n=1000V/πd=1000×60/3.14×300 =63.69r/min
在實際生產(chǎn)中,理論上計算出的主軸轉數(shù)應從車床轉速表中最接近的一檔選取。
四、總結
本文針對在車床切削中的切削三要素進行了系統(tǒng)的概念解釋與分析,列舉了三要素對車床加工的影響和重要性;并通過舉例的方法,系統(tǒng)說明了三要素的選擇和計算方法,加深對切削用量的理解與分析。
參考文獻
[1]胡秉文等.《機械制造工藝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2]華茂發(fā).《數(shù)空機床加工工藝》.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
[3]焦士仲.《金屬切削原理》.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1
[4]王正君.《金屬切削刀具》.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1
[5]和永利,段紅,王仲民.鋁合金高速切削表面粗糙度的實驗研究.機械制造與設計,2006,(1)
作者簡介
李春友,男,1978年01月生,湖南婁底,湖南大學工學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領域為CAD/CAM技術、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