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這門新興學科與符合時代潮流和社會規(guī)范的思想觀念、道德準則結合起來,就能使信息技術學科中可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在增強學生操作技能的同時,加強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關鍵詞:信息素養(yǎng);愛國主義;競爭意識;遵守公德;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7-00-01
教育部周濟部長說過,“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信息技術課作為技能課,偏重于實踐、側重于操作,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密切。作為信息技術這門新興學科的教師必須有敏銳的洞察力,要根據(jù)學科特點,把符合時代潮流和社會規(guī)范的思想觀念、道德準則結合起來,穿插、滲透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就能使信息技術學科中可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一、激發(fā)愛國熱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思想道德之一,愛國是一種崇高的責任,是民族偉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信息技術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愛國主義素材,比如:計算機的發(fā)展過程中就明確提到中國的算盤是最早的運算工具;中國研制的巨型計算機神威系列、銀河系列性能都躋身于世界前列;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芯”、“漢芯”等芯片;擁有成熟的WPS辦公軟件、用友財務軟件以及金山毒霸、瑞星、江民等各種殺毒軟件;現(xiàn)在計算機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事例,比如,在excel的教學中,引入我國近幾年的經濟發(fā)展數(shù)據(jù)進行表格制作、平均值計算、排序、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圖表的運用的教學。通過實例,不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而且通過學生對我國經濟發(fā)展數(shù)據(jù)的分析,體會的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激發(fā)出學生熱愛祖國的熱情,以生在中國為自豪。同時也要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的不足之處,我國所使用的應用軟件和計算機硬件,大部分是由外國研發(fā)出來的,比如軟件office系列、編程語言、圖形處理軟件、工程控制軟件,硬件中央處理器、顯卡芯片、主板芯片、硬盤等等。而中國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占有率很少,大部分市場被美國、日本、德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qū)占有。教師通過課堂讓學生認識到祖國在這方面的落后情況,鼓勵學生發(fā)奮學習,改變落后狀況,一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培養(yǎng)團隊意識,提高競爭意識
知識經濟時代是合作取勝、協(xié)作競爭的時代。作為一名學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學會與人合作,要能組織、協(xié)調各種力量。此外,與人合作的精神會產生一種和諧親密的人際環(huán)境,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一定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與他人一起為共同的目標共同奮斗,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相互幫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間的友誼和真情,從而愿意與他人進行交往與合作。比如,課堂上教師布置較復雜的自學內容,讓學生小組討論解答問題。或在教學內容告一段落后,給學生布置有一定難度的任務,要求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完成,然后組織交流、討論,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從而體會到與人合作的快樂!在信息技術課上,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并引入小組之間的競爭,讓學生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學生之間也能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有競爭才會有進步。
三、愛護公物、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
好習慣終身受益,學生時期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信息技術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在上機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教育學生愛護計算機設備,強調正確規(guī)范的操作。比如,在介紹有關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時候,要特別強調在Windows中正確的開關機步驟,并且要讓學生知道這樣做是為了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保護計算機內數(shù)據(jù)的安全。此外,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在課堂示范教學和上機指導過程中,自身應有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這樣言傳身教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由于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給學生留有很多自主時間,所以在日常的信息技術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上課吃口香糖、亂丟紙屑、隨地吐痰等破壞公共衛(wèi)生的現(xiàn)象,甚至還有上課大聲喧嘩等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對于這些不良行為,教師要嚴令制止。上課時要固定座位,每次上課之前讓學生檢查桌椅處是否干凈,下課時由課代表再檢查一遍。同時,利用方便的網絡資源,多讓學生看一些關于社會公德的短片,引起學生的共鳴,使不文明的現(xiàn)象減少或消失。教學過程中要針對教學內容和訓練的技能有的放矢,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掌握技能,還要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意識和公德意識。
四、培養(yǎng)良好的網絡道德,樹立健康的信息意識
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使知識的傳播更加快捷。網絡空間到處充滿新鮮的事物,而且在不斷地增加著。因此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少年學生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往往會導致青少年學生對網絡的極度迷戀。網絡匯集的科技、文化、文藝等信息及其成果,雖然有助于青少年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但在網絡繁榮的背后隱藏著大量不健康的東西,有虛假信息、虛假新聞,甚至有語言粗俗、格調低下的東西。由于青少年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如不加以引導,這些必將對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道德領域帶來消極的影響。甚至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產生巨大的危害,嚴重影響其健康成長。這就給中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教師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網絡知識技術和道德要求的宣傳教育。讓學生全面地了解網絡知識掌握網絡技術,使其懂得利用網絡去認識社會、接觸社會、服務社會,懂得利用網絡去獲取知識、搜索信息;大力向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網站,正確引導學生上網。重要的還要使其了解網絡社會的復雜性,認識到網絡對人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培養(yǎng)學生鑒別與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判斷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使學生能自覺選擇正確信息,抵制黃色信息、反動信息、封建迷信信息以及各種低俗、下流的垃圾信息的侵害。要讓學生了解與信息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的法制觀念,養(yǎng)成在信息活動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意識與行為習慣。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補充,也是信息技術教學本身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科特長,搜集德育素材,在課堂中培養(yǎng)好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內涵,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教育??傊谛畔⒓夹g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無處不在,我們應該通過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在增強學生操作技能的同時,加強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