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洛克一樣生活!”這是我在老城區(qū)的一條小街上看到的巨幅廣告。畫面上的“洛克”端著咖啡,透著典型的紳士風范。他的身后,是一座英倫豪宅,乳白的大理石與精致的羅馬柱,彰顯著一派歐式風范。
據(jù)說,這條老街即將面臨拆遷,等待它的,將是數(shù)百個“洛克”的到來。
類似的事實,我不知聽過幾次。從開始的不滿、反對,到現(xiàn)在的見怪不怪,許多人和我一樣,逐漸接受這個事實:全盤歐化。也許,這是所有不知名的老街共同的命運。
因為生活中有太多類似的事情發(fā)生,當我們打開改革閘門的那一刻,也許,某些改變就注定要發(fā)生。我們脫下藍馬褂、中山裝,倉促地換上束縛自己的煩瑣的西裝禮服;我們丟掉豆?jié){、油條,強迫自己吃下毫無營養(yǎng)的雞翅、漢堡;七夕節(jié)、重陽節(jié)被我們拋之腦后,取而代之的則是毫無民族底蘊的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我們謙恭而幾近卑微地努力改變著自己,生怕自己再次被世界遠遠地甩開。現(xiàn)在呢?連我們的城市也不甘落后,“洛克”們大舉涌來,蠶食著每個城市僅剩的一點古老記憶。我們的衣食住行似乎完成了“脫胎換骨”,下一步呢?難道是改變我們賴以生存的民族精神?
改變是容易的,如此輕易的物質(zhì)改變更是輕而易舉。我們急切地追求改變,卻忽略了應有的堅守。我喜歡巴黎,喜歡它的時尚浪漫,炫目新潮,但我真正愛的,還是它從骨子里透出來的優(yōu)雅、自由的古典氣息。據(jù)說巴黎的內(nèi)城幾乎原封不動地保留著17~18世紀的建筑風格,徜徉其間,仿佛能感受到那個啟蒙時代的理性和自由。然而,這絲毫不妨礙巴黎成為國際大都市。相反,正是因為這些古典文化保存完好,巴黎這個塞納河畔的美人,才更具有幾分深邃、雋永的迷人芬芳。這種在時代和歷史變遷中的堅守,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
崛起的民族需要一個清醒的認識:經(jīng)濟的改革、科技的發(fā)展,都是我們應該也必須做出的改變,但全盤歐化甚至喪失民族尊嚴的改變是要不得的。求變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堅守,堅守心底的那份民族精神,這應是我們對自己、對社會、對民族做出的亙古不變的承諾。
【得分】39(基礎等級)+ 18分(發(fā)展等級)= 57分(總分)
【評分依據(jù)】作者行文縱橫捭闔,收放自如。文題是“在變化中學會堅守”,但作者有意遲遲不進入論題,卻大談改變——由老城區(qū)小街的宣傳廣告切入,從拆遷、歐化說到衣食住行方面的“脫胎換骨”,這些看起來與論題相抵觸,實際上是一種鋪墊與蓄勢,是為了引出中心。
【總評】本文開頭巧設由頭,議論比較大氣,說理不緊不慢,由淺入深,結尾辯證說理,重申中心,深化主題。不僅視野開闊,而且頗具雜文風味。
不足:有關改變的議論稍顯冗繁,可適當精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