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注水開發(fā)的特高含水砂巖斷塊油藏開發(fā)后期,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潛難度逐年加大,死油區(qū)主要集中在斷層邊部及井網(wǎng)控制不到的單砂體區(qū)域。本文通過斷層邊部近距離側鉆挖潛以及井別轉換等綜合治理措施獲得成功,為同類型注水開發(fā)砂巖油藏特高含水期進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特高含水;剩余油挖潛;側鉆技術;井別轉換
引言
目前,我國東部多數(shù)斷塊油氣藏面臨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開發(fā)局面,這些老區(qū)塊經(jīng)過多年的注水沖刷以及綜合治理剩余可采儲量逐漸降低,剩余油高度分散,為進一步提高開發(fā)水平帶來了較大的難度。研究區(qū)官80斷塊為一辮狀河沉積注采井網(wǎng)較完善的砂巖注水開發(fā)油藏,注采連通程度高達95%,主要以電泵采油方式開采,經(jīng)過二十五年的注水開發(fā)油層動用程度一度達到75.1%,采出程度高達43.76%。目前國內外對這種類型的油藏主要采用注入聚合物的三次采油方式繼續(xù)提高采收率。本研究區(qū)主要利用精細油藏描述成果,以側鉆技術為依托挖掘斷層邊部剩余油,斷塊日產能力增加15t,預測最終采收率提高0.8%。
1、油藏概況
官80斷塊位于河北省滄縣汪家鋪鄉(xiāng),位于黃驊坳陷南區(qū)孔店構造帶孔東大斷層上升盤發(fā)育起來的一個三面被斷層封閉的局部壘塊,為一由斷層夾持的局部壘塊(圖1)。含油面積1.61km2,主要含油層位為棗Ⅱ、棗Ⅲ油組,縱向上劃分為30個單砂層,地質儲量514.82×104t,可采儲量180×104t。儲層平均孔隙度22%,滲透率320mD,平均一類有效厚度21.6m。截止到2011年6月底斷塊共有油井17口,開井13口,日產水平38.9t,綜合含水96.4%,采油速度0.28%,采出程度43.76%,累積產油225.2628×104t;水井14口,開井11口,日注1275m3,月注采比1.184,累計注采比0.980,累計虧空26.4750×104m3。屬于高采出率特高含水塊狀砂巖油藏。
2、開發(fā)矛盾與潛力研究
2.1開發(fā)矛盾
官80斷塊目前處于高含水開發(fā)后期,可采儲量采出程度高達87.23%,油層動用程度高,油層水洗程度高,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2.1.1長層段、大壓差開采,層間水淹程度高。
由于油層井段長(1728.6-2062m),以及長期電泵大壓差生產造成區(qū)塊含水高達96.4%,平均單井產量只有3.7t/d,油藏水驅效果逐漸變差,據(jù)2011年4口井所測吸水剖面資料顯示,總測試391.7m/104層,吸水294.1m/76層,吸水厚度百分數(shù)75.1%。
2.1.2主力砂體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潛難度大。
歷史上沿主河道沉積的砂體注入水方向性強,平面矛盾突出,注水液流主流方向為北東西南走向,經(jīng)過多輪次調剖堵水措施,水驅方向性不再明顯,平面掃油面積達到85.4%,油藏數(shù)值模擬資料顯示主力砂體平面上高度水淹,剩余油高度分散。
2.2潛力研究
盡管采出程度高達43.76%,但因層間及平面注水波及差異,剩余油仍然存在。
2.2.1動用程度低的砂體剩余油
此類砂體厚度薄,儲量規(guī)模較小,動用程度低,采出程度小于5%,具有挖掘潛力。官80斷塊共分為30個砂體,平均采出程度31.1%,其中平面分布穩(wěn)定、儲量規(guī)模大的砂體采出程度大于40%有3個,采出程度低于20%的有4個砂體,地質儲量41.86×104t,平均采出程度14.6%。如:zⅢ-2-4砂體地質儲量4.17×104t,目前采出程度2.40%(表1)。
表1 官80斷塊低動用程度砂體剩余油數(shù)據(jù)表
Tab.1 The amount of residual oil remained in low exploited sand bodies under Guan 80 fault block
砂體號面積(km2)地質儲量(104t)有效厚度 (m)累積產油(104t)采出程度(%)
zⅢ-2-40.20344.171.91410.09992.3986
2.2.2構造邊部斷層遮擋形成的剩余油
由于斷層的遮擋作用,注入水易形成流體滯留區(qū)使剩余油驅向斷層邊部。如官6-8-2井區(qū),官4-8-1井區(qū)等。
3、剩余油挖掘實踐與成果
3.1先導試驗
為驗證上述研究的可行性,2011年7月在斷塊東部斷層邊部20米部署棗二油組新井一口官6-10,鉆遇棗二油層棗二23.5米/11層,投產初期含水71%,日增油9.5t/d,證明了東部斷層邊部剩余油的存在。
3.2側鉆展開
在東部斷層邊官6-10井棗二挖潛成功的基礎上,2012年11-12月在西部斷層內側距斷層30米內微構造高點處優(yōu)選低效注水井或低產油井實施側鉆井位3口:官7-7-1K,官6-8-2K,官4-8-1K,平均鉆遇油層40米/12層,平均鉆遇油水同層25米/3層,平均單井初期產能5t/d,初期含水75%,低于斷塊平均含水21.4%,其中官4-8-1K井日產液53.5m3,日產油12.8t/d,含水76.1%,超出該斷塊塊平均單井日產9.8t/d。
3.3井別轉換
在側鉆挖潛的基礎上,在兩個剩余油相對集中的死油區(qū)采取井別轉換措施,改變地下壓力場提高單井產能。一是同期轉注側鉆井官7-7-1K鄰井官8-1-1井,轉注7個月后受益井日產量由1t/d上升到8t/d,一是東北部官3-8井轉采,使得鄰井官5-16井日產量由4t/d上升到11t/d。截至2013年11月,官80斷塊日產油達到82.1t/d,含水94.8%,預測最終采收率提高0.8%。
4、結論
(1)水驅砂巖斷塊油藏在高含水后期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斷層遮擋的邊角或注水波及不到的砂體部位,該部位為微構造高點,注水受效不明顯,水淹程度較低,剩余油豐富。
(2)利用精細油層描述成果可確定剩余油平面及層間分布部位。
(3)利用老井近距離(20-30米)側鉆斷層內剩余油可以挖掘死油區(qū),提高斷塊開發(fā)水平。
(4)高含水期區(qū)塊內仍可通過井別轉換改變壓力場,驅動死油區(qū)。
參考文獻
[1]賀海洲,費二戰(zhàn),劉春林.老井側鉆技術在油田開發(fā)后期挖潛剩余油的研究[J].內江科技,2010,103(2),1-2.
[2]張亮.沈84-安12塊高含水期側鉆井實踐[J].特種油氣藏,2008,15(10):1-2.
[3]紀宏博,柳漢明,何世恩.遼河油田稠油油藏側鉆側鉆井技術研究[J].鉆采工藝2009,32(4):20-40.
[4]張兆林,潘曉霞.安豐油田開發(fā)后期挖潛技術[J].油氣地質與采油率,2004,11(3):51-53.
[5]建民,楊勇.勝利油區(qū)已開發(f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術技術思路與建議[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1,8(5):1-4.
作者簡介
楊莉(1971- ),女,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廠工作 1992年畢業(yè)于華北石油學校石油地質專業(yè),現(xiàn)從事油田開發(fā)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