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yè)生產受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影響大,對于不適于農業(yè)生產的自然條件,需要加以改造。
一、改造什么
根據產業(yè)部門特點,找出農業(yè)發(fā)展主導因素,主要因素中某區(qū)域自然條件不利于農業(yè)生產的,則是農業(yè)發(fā)展的限制因素,即需要改造的因素。例如中低緯夏季正午光照過強易灼傷水果,高緯或高山區(qū)熱量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長。
例1 讀圖并回答1~3題。
1.開墾P平原首先應該( )
A.引入灌溉水源 B. 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 排水
2.國家在P平原興建了許多大規(guī)模機械化農場,從事商品糧生產。但在這里生產糧食,不利的自然條件主要是( )
A. 熱量條件 B. 土壤條件
C. 降水條件 D. 光照條件
3.目前國家決定停止在P平原開墾荒地,同時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其主要保護對象是( )
A. 天然林 B. 水源林
C. 濕地 D. 草地
解析 對于種植業(yè)而言,氣候、地形、水源、土壤均是主導因素。松嫩平原由于緯度高,熱量不足,濕地廣,土壤含水量過大,故開墾松嫩平原首先應該排水,其不利的自然條件主要是熱量不足。
答案 1. D 2. A 3. C
二、如何改造
對于需要改造的自然條件,常見措施有工程措施、技術管理措施、生物措施。例如,光照過強或過少、熱量過高或過低可以搭架盆栽,埋設地下輸熱管道等;氣候干旱地則可人工降水、建設水庫或植樹造林等。
例2 江蘇北部沿海灘涂圍墾,需要經過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種植適應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種植糧食作物。據此完成3、4題。
1. 改造灘涂所種植的適應性植物應( )
A. 耐濕 B. 耐旱
C. 耐鹽 D. 抗倒伏
2. 若縮短灘涂改造時間,需投入更多的( )
A. 化肥 B. 農家肥
C. 農藥 D. 淡水
解析 第1題主要考查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由題意,沿海灘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與低潮位之間的潮浸地帶,鹽堿化程度高,所以改造灘涂所種植的適應性植物應具有耐鹽堿性特征。第2題主要考查對沿海鹽堿灘涂改造改良的主要措施及可行性。淡水是改造沿海灘涂鹽堿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題意,如果縮短灘涂改造的時間,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鹽度。
答案 1. C 2. D
三、改造措施的作用
某一項農業(yè)生產措施,可能不僅對某一項自然要素發(fā)生作用,其功能往往是綜合性的。如溫室大棚,對光、熱、水、風等四大氣候要素都有影響。
例3 蘭州為克服自然條件對種植白蘭瓜的不利影響,在原有土地上增鋪砂礫層,使白蘭瓜的產量、質量顯著提高。
試說明砂礫層對白蘭瓜生長自然條件的改善作用。
解析 答題時,一方面要注意圖中的“蒸發(fā)”二字,它隱性地提示砂礫層能夠減少水分蒸發(fā),主要是因為該層阻斷了地下水的上升,能達到保墑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蘭州”,它位于我國的西北內陸,氣候干燥,砂礫白天增溫快,夜晚冷卻快、溫度低,使地溫的晝夜溫差變大,有利于白蘭瓜糖份的積累和產量的提高。
答案 砂礫層減少了水分的蒸發(fā);白天增溫快。夜間冷卻快,利于瓜果糖分的積累;可以有效減少(風沙等造成的)土壤養(yǎng)分流失。
保護性耕作法是指對耕地進行免耕或淺耕,并對農作物收割時及時將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或者將莊稼茬子留在田地過冬的耕作法。下表為某地進行保護性耕作法實驗前后冬春季節(jié)有關實驗數據。據此回答1、2題。
1. 實驗結果反映了采用保護性耕作法能夠( )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強土壤透氣性 ③增加大氣濕度 ④減少空氣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農業(yè)技術人員對實驗數據進行系統(tǒng)分析,給出灌溉、施肥、殺蟲、除草配方,指導當地農民把殺蟲劑、化肥使用到最需要的農田,從而減少了土壤污染,提高了糧食產量。這一過程所運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GIS B.RS
C.RS GIS GPS D.RS GIS
某山區(qū)為了改造低產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農作物增產效果微弱。后將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產效果顯著。據此完成3、4題。
3.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該地( )
A. 土層薄 B. 降水變率大
C. 坡度大 D. 植被覆蓋率低
4. 將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為了( )
A .調節(jié)大氣溫度 B. 提高土壤肥力
C. 增大空氣濕度 D. 增加日照時數
蘋果套塑膜袋是一項投資少、工效高、易操作、效益顯著的實用新技術,深受廣大果農所青睞。但5月中下旬期間,河南省西南部某地已套上塑膜袋的果樹存在著明顯負面效應。為應對負面效應,當地農民對樹冠南部、西部外圍果實換套紙袋,效果顯著。據此完成5~6題。
5.下列效果中不是蘋果套塑膜袋所具有的是( )
A.保護果實,降低蟲害影響
B.減少果面水分蒸發(fā)
C.提高果面色澤
D.增大氣溫日較差,有利于糖分積累
6.材料中換套紙袋應對的負面效應形成的原因最有可能為( )
①光照過強,灼傷果實 ②袋內水熱驟升導致果實腐爛 ③使用廉價塑膜袋污染環(huán)境 ④風力較大吹落果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 利用“溫室效應”原理,我國北方地區(qū)冬季采用大棚技術種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分別說明大棚技術對農業(yè)生產光、熱、水條件的有利影響。
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釀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長過程中,特別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晝夜溫差與其糖分積累呈正相關。圖a中甲、乙兩地均為優(yōu)質葡萄產地。圖b為乙地典型的葡萄種植園景觀。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優(yōu)質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產的葡萄釀制而成的。
(1)分析乙地葡萄種植園地表鵝卵石堆積的原因。
(2)簡述乙地氣候類型和特點,并說明氣候條件以及葡萄種植園地表鵝卵石對葡萄生長的影響。
1~6 CDCBDA
7. 使冬季的太陽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內的溫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種植(可以減輕凍害,提高農業(yè)生產抗災能力);有利于保持、調節(jié)大棚內的空氣和土壤的水分。
8. (1)乙地位于(羅訥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峽谷,水流急,可攜帶礫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變緩,攜帶的礫石首先在此處堆積。
(2)乙地(臨地中海)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葡萄生長季節(jié)光照、熱量充足。鵝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滲,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鵝卵石白天(受到太陽輻射)增溫快,夜間降溫快,增大氣溫的日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