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接受多大誘惑才會說出自己的隱私?麗薩告訴你,往往一塊餅干,就能讓你出賣自己。
美國紐約的麗薩·普諾(Risa Puno)最近正忙著做餅干、擺小攤。餅干造型新奇,做成社交網(wǎng)站的標(biāo)志,有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受此吸引,前來駐足觀看的行人不少,不過麗薩開出的價碼和一般店主有些不同。
想吃餅干得先付“錢”,麗薩想要的錢就是個人信息。她先派一張清單給客人,上面羅列著各種信息的價值。郵箱值一分,住址值兩分,電話還要再多一點,如果愿意把指紋也印上來,那再好不過。
選填信息后,麗薩會幫你“結(jié)賬”,算算你的信息能換多少錢的餅干。3分只能換一塊,而5分甚至10分就能拿到豪華版的Twitter或Facebook了。
“在派出清單和回收信息的時候,我從沒說我不會泄露它們,”麗薩說,“但是人們就這么把自己的信息填進(jìn)來、交給我,只是為了換取一塊餅干?!?/p>
起初,麗薩沒想到小小一個攤子竟然大受關(guān)注,“我本來以為自己會整天坐在那兒玩手指,”她說,“但是僅僅一天就有三百多人停下來,只有其中二十幾人拒絕了我?!?/p>
不過,大家對這個活動的熱情可能已經(jīng)不只為餅干了。要換最大一塊餅干,不過要填寫三四項信息,但是麗薩收到的清單幾乎都填得滿滿的,駕駛證、身份證、社交網(wǎng)絡(luò)賬號,甚至有三十幾人還把自己填完的表格上傳了Facebook。
一個女孩將整張表格和換來的餅干拍下照片、傳上網(wǎng),順便圈了麗薩?!扒f不要暴露我的隱私?。 边@個姑娘虛張聲勢地喊道。
幸好麗薩沒什么壞心思,她只想提醒人們網(wǎng)絡(luò)時代有多危險——作為天天被社交網(wǎng)絡(luò)和手機電腦包圍的現(xiàn)代人,你可能隨手就把自己的信息寫在了什么地方,卻不知道這些信息被用來做什么。
這次的擺攤實驗不過是麗薩平時工作的一部分。作為藝術(shù)家,麗薩的工作就是把人們意識不到的想法和情緒揭露出來,方式常常是互動游戲,讓人們在游戲里看見真實的自己。
她還以游戲的方式開設(shè)了“情緒課”。在廣場擺上9個迷你高爾夫球場,參與者把球擊進(jìn)洞里,就能體會到不同的情緒。
在“挫折”球場,參與者要將球打過一片混亂的迷宮,多次折返;“絕望”是在圓形的球場繞彎,繞了幾圈會發(fā)現(xiàn),球洞根本不在圓形球場中間。
麗薩看到過一個小孩站在球場外問爸爸:“什么是挫折?”這位父親把孩子帶進(jìn)了“高爾夫迷宮”。5分鐘后,孩子沮喪地說,“我知道什么是挫折了,我們現(xiàn)在可以走了么?”
此外,麗薩還組織了名為“城市病”的闖關(guān)游戲,讓人們抬著輪椅和嬰兒車走過高高的階梯、路過到處滴水的屋檐,然后擠上隨時會夾到人的地鐵。
迄今為止,她已經(jīng)在美國和德國開展了三十多項實驗。“我的實驗都是基于某些我想要解決的問題?!丙愃_說。不管是用游戲表演情緒、用餅干換取隱私,還是“城市病”,在她形形色色的游戲?qū)嶒炛?,參與者總能找到自己日常生活的縮影,也常常在游戲過后表示獲益良多。
這幾天,正在紐約擺攤賣餅干的麗薩看上去可一點都不像藝術(shù)家,而是認(rèn)認(rèn)真真推銷餅干的小販,不過她對此并不在意?!拔蚁嘈?,只有人們認(rèn)真地置身其中,才能真正了解到我的心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