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加拿大政府提出將廢除已執(zhí)行了28年的投資移民計劃,已積壓的6.6萬宗投資移民申請被一刀切地拒之門外,而其中,來自中國的申請就占據(jù)了57308宗。
加拿大的投資移民計劃開始于1986年。按照該計劃,申請人至少擁有160萬加元資產(chǎn),并向加拿大政府提供80萬加元的5年免息貸款,便可獲得永久居留權。該計劃簡單明了,而且成本較低,毫無風險,因此廣受歡迎。據(jù)加拿大《環(huán)球郵報》的統(tǒng)計,在過去28年里,通過投資移民進入加拿大的人數(shù)超過13萬人,其中主要來自中國內(nèi)地和香港。
然而,這種投資移民除了80萬的免息貸款之外,對加拿大經(jīng)濟的貢獻有限。因為大部分中國移民未留在加拿大,只是取得一個身份;留在那里的要么是讀書的孩子,要么是陪讀的家庭主婦,這些人基本不給加拿大政府交稅。
據(jù)統(tǒng)計,以20年為一個時間段,一名投資移民比一名技術移民共少納稅20萬加元左右,卻可以堂而皇之地享受福利。而且,投資移民的語言水平通常在所有移民類別中最低。顯然,無論是經(jīng)濟貢獻還是歸屬感,投資移民對加拿大政府的意義已經(jīng)不大。
未來,加拿大政府會將重點放在吸引經(jīng)驗豐富的商務人士以及投資資金上,而這將是一個“少而精”的項目。
但對于急于改變身份的中國人來說,加拿大不行,他們還會嘗試美國、澳洲,以及新西蘭、墨西哥、丹麥和挪威等任何可以用金錢換得接納的地方,而這樣的地方確實不在少數(shù):美國的一項50萬美元換取綠卡的政策在中國非常受歡迎;為走出債務危機,塞浦路斯愿意向任何投資30萬歐元的外國人提供居住簽證,葡萄牙為50萬歐元;澳大利亞則啟動了一項投資移民計劃,如果你愿意投資500萬澳元以上,就能獲得永久居留權。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四大移民來源國,排在印度、墨西哥和俄羅斯之后。僅2011年一年,中國對世界幾個主要的移民國家永久性移民數(shù)量超過15萬人,其中在美國獲得永久居留權的人數(shù)達87017人,在中國國際移民總數(shù)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而移民的主體,已經(jīng)從富人延伸到了有一技之長的中產(chǎn)階層。
而這種“中國式移民”的最大特點在于,很多人雖然因為孩子教育、空氣污染、尋求安全感等原因改變了國籍,卻并沒有呆在方方面面都比中國優(yōu)越的他國,而是仍在中國工作和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
外國國籍對他們而言,只是對沖未來不確定性的護身符,以及領取移居國社會福利的憑證而已。
特別是對很多富人而言,他們賴以致富的那些手段往往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這也注定了他們無法真正離開中國。說白了,“中國式移民”很大程度上不具有文化認同、忠誠、歸屬感等價值因素,而只是一些中國人為了維護個人利益的理性算計而已,因此往往沒有對移居國進行奉獻和融入的意識和行動?;蛟S正是因為這種三心二意,中國移民雖然在很多國家人數(shù)眾多,但在政治代表性和媒體話語權上,卻往往遜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