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wèi)民
(宜興 214221)
明代是紫砂茗壺的興旺成熟期,名家輩出,時大彬、徐友泉等人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壺式造型,改變了以往紫砂壺或方、或圓的單一造型格局,傳世壺式多種多樣,增添了紫砂壺藝的意趣,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筋紋器之所以成為明代紫砂壺造型的主流,是由于這個時期的陶藝人時大彬、李仲芳、陳仲美、徐友泉等人,將菱花、瓜棱、花瓣、云水等自然形態(tài)引入紫砂壺造型。以時大彬所制這把“菊花飾瓜菱形紫砂壺”(見圖1)為例,制工嚴謹,以對稱菱花瓣為造型特征,十二瓤紋清晰端正,是明代筋紋器的代表作?!熬栈椆狭庑巫仙皦亍辟|地褐中泛紫,夾粗砂,腹扁圓呈菊瓣形,蓋與底均作菊花形,蓋頂飾寶珠形花蕾鈕,近三彎流,流下刻“大彬”兩字豎行款,此壺現(xiàn)藏于柳州市博物館?!熬栈椆狭庑巫仙皦亍睆膲剽o至壺身、壺腳均為筋紋,于變化中求統(tǒng)一協(xié)調,將紫砂泥料質樸優(yōu)雅的特性發(fā)揮到極致,開創(chuàng)了紫砂陶藝史上筋紋器的新風尚。
圖1 菊花飾瓜菱形紫砂壺
紫砂壺的歷史發(fā)展及其演變經歷了由粗趨精、由大趨小、由簡趨繁,復又返璞歸真的過程,即經歷古樸、華麗、淡雅三個階段。紫砂壺在明代才開始興盛起來,早期的紫砂茗壺風格簡潔、凝重,其造型氣度渾厚,壺器大、砂粒粗,整把壺器看起來沉穩(wěn),多數(shù)是光素器與筋紋器,極少出現(xiàn)花貨。明代早期的紫砂壺款式很多是借鑒了“瓷壺”,例如明代的陶藝家陳仲美,其實就是瓷都江西景德鎮(zhèn)民窯中杰出的造瓷民工。明代萬歷之前,人們喜歡使用比較大的茶壺;萬歷之后,紫砂壺型日漸縮小,越來越小,越來越矮,越來越圓潤,越來越輕,越來越精致,乃至越來越便于“掌玩”,越來越“文氣”了,這種演變是飲茶方式和喜好人群變化所決定的,所以后來傳世的明代紫砂壺多以簡潔、凝重的風格為主。明式家具簡潔、凝重的風格,對紫砂壺的風格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以明代陳用卿制的“金錢如意紋壺”為例(見圖2),此壺造型氣度渾厚,比例協(xié)調,不附加裝飾,僅以筋紋線的變化及開光加強裝飾效果,泥質顆粒較粗,代表了當時壺藝家崇尚的簡潔、凝重風格。
圖2 金錢如意紋壺
明代紫砂壺藝的造型風格高雅脫俗,線條流暢靈活,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獨運、形象飽滿、器宇軒昂、妙不可思。尤其是時大彬制的紫砂壺,粗而不媚、樸而大雅,這種質樸古雅的風格不僅贏得文人雅士的青睞贊賞,在紫砂業(yè)內也備受推崇。砂粗質古、樸雅堅致的大彬壺是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也是時大彬技藝功力、藝德人品的集中體現(xiàn),乃至紫砂壺的一種最本質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時大彬制的紫砂壺代表了明代紫砂壺的造型風格,因此歷來被壺藝界推為“大家”、“正宗”。
從明代中葉起,隨著飲茶風氣和品茶的提倡,宜興的紫砂壺廣泛流行起來了,并成為文人墨客、士大夫一致推崇的上佳茶壺。例如,馮可賓的《茶箋》曰:“茶壺陶器為上,錫次之。”文震亨的《長物志》說:“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無土氣,又無熟湯氣?!蔽膶W家李漁在《雜說》中贊美道:“茗注莫妙于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而周高起在《陽羨茍壺系》專著中則稱:“近百年中,壺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興陶,又近人過前人處也?!庇纱丝梢姡鞔仙败鴫厣a的發(fā)展、興盛,借助于文人飲茶風尚的盛行和諸多著述家推崇宜興的紫砂壺藝。當然,在文人墨客、士大夫的推薦下,加快了紫砂壺藝的發(fā)展。由于以上種種原因,促使明代宜興的紫砂茗壺呈現(xiàn)出空前的繁榮景象。
[1]吳季舟.淺論明代紫砂器發(fā)展中的人文因素[J].江蘇陶瓷.2008(01):49.
[2]張拯.淺述紫砂茶具的文化價值[J].江蘇陶瓷.2009(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