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明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大學的講話中,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的比喻,形象、生動而又深刻地闡明了價值觀教育必須從小抓起的道理。
據(jù)此,學校作為鍛造品行、塑造靈魂、培植生命的重要場所,理應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如果學校教育沒有把從小培養(yǎng)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作為他們價值判斷和選擇的依據(jù)的標準,那么他們在以后的生活與工作中很可能會陷入多元價值的紛爭當中,出現(xiàn)價值迷失甚至價值缺失的嚴重問題。但目前實踐中,學校層面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何遵循規(guī)律、把握環(huán)節(jié)、拓展途徑、講究方法,值得我們研究、探索。
一、遵循規(guī)律
學校價值觀教育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特點,它不同于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的開拓等。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有其豐富的內涵、鮮明的特色和特殊的意蘊。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石中英在《人民教育》發(fā)表文章,提出中小學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遵循四個基本原則,即整體性原則、行動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協(xié)同性原則。這些原則是遵循價值觀教育規(guī)律的,是符合青少年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價值觀學習特點的,應作為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指導思想。
整體性原則要求,學校對于3個層次、12個范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整體設計、通盤考慮、協(xié)同推進,不能選擇性地或割裂式地進行;行動性原則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不能夠局限于認知領域,必須結合相應的行動來進行,體現(xiàn)為在某一特定情景下真實的價值行動;層次性原則要求,中小學校分四個階段進行:小學低年級階段(1—3年級)、小學高年級階段(4—6年級)、初中階段(7—9年級)、高中階段(10—12年級);協(xié)同性原則要求,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繼承和傳播來說,在各種價值來源之間保持一種最大程度的一致性。
二、把握環(huán)節(jié)
浙江科技學院李澤泉博士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的文章《踐行核心價值觀應抓好“知、情、意、行”》中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握知、情、意、行四個環(huán)節(jié),它們緊密聯(lián)系,呈現(xiàn)為由表層向深層不斷發(fā)展的狀態(tài),最終實現(xiàn)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此文對學校推進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對于糾正學校的片面做法發(fā)揮了指導作用。作為學校如何把理性闡述轉化為實踐操作,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知”就是要讓學生熟知核心價值觀24個字的內容和內涵。學校要通過課程建設、德育活動、學科滲透、特色建設、文化建設等方式使學生對于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情”就是要培育情感。學校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要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長時期、組合式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讓學生深刻領悟“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
“意”就是要增強意志。學校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制力等個性心理品質。特別要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塑造健全人格,鍛造頑強品質,做到有主見,敢擔當,勇于面對困難,不被誘惑所困,自警、自律、自勵等。
“行”就是要落實到具體行動。這是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最終目標。當然在“知”、“情”、“意”具備的情況下,“行”是自然而然的。目前,學校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遵守“八禮四儀”的習慣,如通過開展“學習文明禮儀 爭做崇德少年”等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講文明話、做文明事、成文明人。
三、拓展途徑
教育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四個基本途徑,即“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關于課程育人,學校應重點抓好學科課程的教育。在各學科的三維教學目標中,包含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因此,如何在核心價值觀的宏觀背景下來分步設置各學科價值觀目標顯得十分重要。首先,教師要自覺地從價值觀的角度來審視課程和教學活動,把價值觀教育滲透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其次,教師必須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挖掘課程中包含的豐富的價值元素,發(fā)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再次,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營造寬松、民主、和諧、公正、團結、信任、平等的價值環(huán)境,增強學生積極的價值體驗。
關于實踐育人,學校要高度重視并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活動。①學校要統(tǒng)籌規(guī)劃,整體聯(lián)動,精心設計,有序組織系列活動,突出價值主題,深化學生的價值體驗;②活動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成長實際,并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行動能力。
關于文化育人,學校要特別考慮到本體的價值觀是否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學校的價值觀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精神支柱,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因此,必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框架內設計,并滲透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的設計中。
關于管理育人,要求學校的管理行為體現(xiàn)出價值原則和價值追求。核心價值觀中3個層次、12個范疇的內容,有的可以直接作為學校確立遠景價值目標、建立基本制度、指導管理行為的價值依據(jù);有的可以作為學校實際工作的價值原則加以遵循;有的可以作為價值準則來遵守;有的可以作為對學校管理者價值品質的要求。
四、講究方法
作為基層學校要努力從價值觀學習的內容和中小學生發(fā)展、學習的特點出發(fā),結合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和師生交往活動,設計有效和針對性的方法?,F(xiàn)列舉幾種中小學普適性的主要方法如下。
1.環(huán)境熏陶法。一方面學校要積極營造與核心價值觀切合的育人硬環(huán)境,如在學校和班級顯著位置張貼、懸掛、展示價值觀范疇的有關內容,使學生耳濡目染;另一方面要積極營造軟環(huán)境,要求教育者自覺地用核心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言行;此外,學校要積極組織各種重要的儀式、活動等。
2.活動體驗法。學校要主動開展圍繞價值主題的教育活動,將價值觀教育滲透到日常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增強學生的價值體驗。如圍繞核心價值觀12個詞每周或每月確立一個主題,確保學生在校期間對其有相當?shù)恼J知、理解并融入自己的行動。
3.榜樣示范法。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也懂得“身教先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必須體現(xiàn)言教”。學生心中重要他人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對其影響重大,這些重要他人包括父母、教師、兄弟姐妹、小伙伴、公眾人物、影視演員、劇中人物等。因此,第一方面教師家長要做榜樣示范,第二方面要組織學習古今中外各類典型的感人事跡,第三方面要正面引導“追星”,幫助學生辨別哪些人應該成為他們心中真正的偶像,糾正學生中盲目崇拜的現(xiàn)象。
4.角色扮演法。主要通過課本劇、校園戲劇等各種情景劇中角色的表演,使學生體驗到角色的內心價值思考,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5.案例討論法。學校教師要經常性地收集典型案例,組織學生敘述、分析、討論、辯論,幫助學生進行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發(fā)揮教育者價值引導的作用。
價值觀教育的方法還很多,克里夫·貝克在《學會過美好生活—人的價值世界》一書中有專門價值教育的方法,澳大利亞中小學校國家價值教育框架示范學校也創(chuàng)造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方法,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總之,學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責無旁貸,它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它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它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是新時期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是學校教育的需要。學校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視,科學規(guī)劃,做到遵循規(guī)律、把握環(huán)節(jié)、拓展途徑、講究方法,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到位有效,發(fā)揮出學校在價值觀教育中應有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