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影
摘 要:合唱是一種幼兒園歌唱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結合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經(jīng)驗和體會,就幼兒園大班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提出了幾點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合唱教學;策略
合唱是一種幼兒園歌唱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一種互相配合、互相協(xié)作、集體合作性歌唱活動和藝術形式。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合唱教學,不僅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審美感,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注意力和集體主義意識,是一種提高幼兒綜合音樂素養(yǎng)同時塑造品格的教育方式。因此,針對5、6歲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fā)育特點,積極開展合唱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一、從欣賞開始,培養(yǎng)幼兒興趣
對于幼兒園孩子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他們對合唱活動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開展合唱教學前,適時讓孩子們欣賞一些合唱歌曲,最好是他們比較熟悉的歌曲,在欣賞的同時,引導他們認識到合唱的獨特效果和“藝術魅力”,從而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對合唱的濃厚興趣,并使其得到進一步提高,為下一步訓練做必要的充分準備。同時,在大班的合唱教學中,可以先通過情景表演和分角色對唱、接唱、輪唱,這樣對合唱有了一個初步模糊的概念,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多聲部合唱的興趣,培養(yǎng)一定的樂感和多層次的“立體”聽覺習慣,這對以后合唱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
二、多樣化練唱方式,提高訓練效果
根據(jù)幼兒的心理特征,在一定時間內(nèi),孩子對某一事物的好奇感和注意力呈逐漸減弱趨勢。因此,為保持他們對某一活動的“新鮮度”,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在合唱教學的練唱時也是如此。例如,在進行教學二聲部歌曲練唱時,在一開始幼兒難以體會和聲所產(chǎn)生的美感和獨特效果,加上幼兒對二聲部練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把握,如果采取單一重復的練唱方式,幼兒容易厭煩疲乏,興趣頓失,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心理特點,采取豐富多樣的方式進行練習,可以是分部齊唱或者小組對唱,也可以采取二人重唱、師生合唱等方式進行合唱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利用分角色演唱輔助教學
在大班幼兒合唱教學中,巧妙運用多種形式的輔助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兒童的學習效率。其中,根據(jù)幼兒園大班幼兒的思想行為特點,教師可以將歌曲內(nèi)容根據(jù)段落或情景需要,設計成不同的角色形象,可以由幼兒、小組或者分隊來扮演這幾個角色,進行不同聲部的演唱學習。例如,在教歌曲《小青蛙》中,設計成幼兒分組展示自己的呱呱之歌游戲,歌曲《柳樹姑娘》中,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加入舞蹈、打擊樂和道具(綠色的柳條),用以創(chuàng)設獨特的藝術情境,讓幼兒在不同的角色中輕松學習歌唱。
四、給幼兒多一點實踐的機會
合唱是一種需要“走向舞臺”實踐性較強的藝術形式,因此,在大班幼兒合唱教學中,教師要給幼兒一定創(chuàng)作自由的同時,更要給他們多一點實踐的機會或者創(chuàng)造舞臺演練的條件,鼓舞孩子們的學習動力和開闊幼兒的視野,提高他們對合唱的認識水平和興趣。比如,在課堂教學之余,可以組織大班幼兒進行一些社會性、本校內(nèi)或者同年級的合唱表演觀摩和比賽活動。也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利用一切可以讓幼兒展示的機會,如元旦的親子聯(lián)歡活動、六一表演、畢業(yè)典禮等活動,讓幼兒上臺展示合唱表演,滿足孩子的表現(xiàn)欲。在家長、老師們熱烈的掌聲中,孩子們體驗了成功,增強了自信,獲得了合作快樂的情感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庇腥苏f不接地氣,必死無疑。作為一名教師就要多加關注幼兒中的不同聲音,雖然幼兒有時問得不一定有道理,說得有時也不一定正確,但這恰恰是他們真正的生活體驗和學習體驗,只要我們聽到了,不回避,因勢利導,就能把德育落到實處,奠定幼兒的幸福人生。
總之,在順應幼兒園大班幼兒天性和年齡特征的基礎上,激發(fā)孩子們對合唱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采取恰當?shù)姆椒?,提高合唱的選材、欣賞和平時的訓練工作方面的有效性,就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成效。讓幼兒在合唱教學中獲益,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以后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閻寶林.合唱與指揮[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2]馬革順.合唱學新編[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3]楊鴻年.童聲合唱訓練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