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上的后進生,往往都是解決問題的后進生,所以,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一種能力,它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和有效的思考方法。而這些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學習與積累過程。
關鍵詞:數學;有效性;審題能力;推理能力
一、讀懂題目意思,培養(yǎng)審題能力
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是培養(yǎng)審題能力的開始,讀題的目的是為了正確理解題意。要想解決問題,首先要認真讀題,領會題目意思,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因此,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
1.多讀題目,了解題目大概意思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覀儼l(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愿意好好讀題,題目用眼光掃描過一遍,便馬上動筆解答,在這么急躁的情況下,往往出錯。學生先要把一道題順利地讀過去,才能走進數學問題的世界,才有信心去理解數學問題,才能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才能正確地解答。
2.重視關鍵字詞,抓住問題本質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關鍵字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往往沒有注意到某個字的存在,把本不應該錯的題目做錯了,所以在平時的審題中可以讓學生多圈圈、畫畫、寫寫,找出題中的關鍵字詞,養(yǎng)成認真、細心的閱讀習慣。
案例:放暑假小強和他的3個好朋友去收集郵票,3天共收集了216張,平均每人每天收集了多少張郵票?
碰到這樣類型的題目,學生往往會把題目中的“小強”遺漏,所以,平時解題時可以加強方法指導,把題目中的關鍵話或者重要句作上記號,在“小強和他的3個好朋友”旁邊寫上4人,或者把“小強”圈一下作個標記,提醒自己不能遺忘,把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本質。
二、分析數量關系,培養(yǎng)推理能力
數量關系是數學問題的骨架,通過整理信息來分析數量關系,明確解題思路,這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即使再簡單的應用題也存在著一定的數量關系,分析清楚題里已知條件和問題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數量關系,才好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1.直觀演示,分析數量關系
案例:冬冬澆了9盆花,小玉比冬冬多澆4盆,小玉澆了多少盆?
二年級剛接觸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的解決問題時,通過學生操作和教師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小玉比冬冬多,那么小玉澆的花就包括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和冬冬同樣多,另一部分是比冬冬多的4盆,所以用加法計算,只要用冬冬澆了9盆花加小玉比冬冬多澆4盆,就等于小玉澆了13盆。這樣教學使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比較清楚,掌握這一類問題的分析思路,從而避免學生僅僅依靠對題中某些詞語的臆斷或盲目嘗試來選擇算法。
2.借助圖形,幫助分析題意
解決問題中,經常有關于圖形方面的問題,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可以多畫畫草圖,在畫圖與觀察的過程中,理解題意,幫助解答。
案例:市體育館原來有一塊長方形健身場地,長50米,寬40米?,F(xiàn)在進行了擴建,擴建后,長增加了10米,寬增加了8米,健身場地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像此類型的題目,建議學生一定要畫草圖來幫助理解題意,先畫一個長方形,再分別畫出增加的長和寬部分,再連成一個長方形,通過觀察圖,一眼就看出增加部分的面積,找到感覺,給解題的過程帶來很多方便。
3.對比練習,提高辨別能力
案例一:一共有16盆花,平均分給4個班級,每班分得多少盆?
案例二:一共有16盆花,分給幼兒園一些后,還剩4盆,分給幼兒園多少盆?
二年級的學生,剛接觸除法,經常出現(xiàn)類似上面的兩種題型,很多學生對于案例一,很容易想出用除法解答,對于案例二,不加思考,班內會有大部分的孩子也用除法解答,像這樣的兩種題型,組織一起對比練習,分析題目中的信息,如案例一,主要是把這些花平均分,平均分一般用除法解答;而案例二中的花,則是分掉了一部分,還剩下了一些,也可以組織學生利用手頭上的鉛筆等學具分一分,體會用減法來解答。
三、判斷結果的合理性,養(yǎng)成檢驗習慣
一道題做得對不對,學生要能自我評價,這實際上是一個推理論證的過程。完成列式計算只解決了“怎樣解答”的問題,而推理論證是解決“為什么這樣解答”的問題。因此,在解決問題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反思與回顧,判斷結果是否合理。
案例:(圖略)小英:我做了11朵花。小華:我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我比小英少做3朵。小華做了多少朵?小平做了多少朵?
通過分析題意,使學生明確小華做的比小英多,小英是11朵,算出來的小華肯定比11多,如果得數比11小,則做錯了,需要反思糾正;而小平做的比小英少,也就是比11少,如果得數比11大,則做錯了,需要回顧頭來再檢查一遍。通過這樣的檢驗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又初步發(fā)展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為今后解更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提高解決問題有效性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還需要我在教學中慢慢探索,慢慢實踐,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慢慢養(yǎng)成一定的審題與推理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葉麗珍,陳曉玲.審題能力與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談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復習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8).
作者簡介:錢玉萍,女,1981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研究方向:低、中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