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婷
摘 要:幼兒階段的教育問題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幼兒教育不僅要開發(fā)幼兒的大腦反應,更要教育幼兒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幼兒選擇合適的幼兒園已成為家長尤為重視的事情,一個好的幼兒園要有正確的教育方針、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團隊,要實行正確的方式方法。在幼兒語言這方面的教學采用游戲教學法,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優(yōu)良成果。
關鍵詞:語言教學;游戲;方法
語言是表達人類思想與情感的主要工具,是人與人溝通建立感情的橋梁,美妙的語言可以使人們的內心感到舒服與喜悅,通俗的語言可以表達人們淳樸的性格,但是過激的語言和不假思索的語言會傷害別人,也會降低自身的人格。所以,要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培養(yǎng)孩子組織語言的能力,使其長大后能合理地運用語言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學習。
一、幼兒語言教學中游戲化教學法的作用
幼兒階段的語言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培養(yǎng)幼兒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教育幼兒如何巧妙地利用語言與人溝通,怎樣與伙伴們和睦相處,建立良好的友誼。幼兒的教育比較特殊,他們聽不懂比較高深或比較陌生的語言,所以幼兒教師與他們溝通的時候也要有所不同,要按照幼兒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在對幼兒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游戲教學法相對比較有效,這種教學法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與此同時,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傳授幼兒學習語言的詞匯,使幼兒流利地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二、幼兒語言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的方法
1.詞語接龍游戲教學法
詞語接龍游戲教學法就是讓幼兒在游戲中積累詞匯量,然后對詞語進行想象并表達,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兒的家庭環(huán)境,另一方面可以正確地引導幼兒與其家長進行正確的語言溝通。例如:老師帶領小朋友一起做游戲,講完游戲規(guī)則后,老師給小朋友起頭,小朋友進行接詞語或句子,當小朋友接不上詞語時,再由老師進行接詞語。老師說“小雞”,小朋友接“雞米花”→“花籃”→“藍天”,當小朋友不知道怎么說的時候,老師再接“天上的白云”,或是重新組織新的詞語起頭。從小朋友的語言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小朋友喜歡吃雞米花。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還可以了解幼兒的部分生活,可以進行針對性教學。
2.悄悄話游戲教學法
悄悄話教學法主要是鍛煉幼兒的語言傳播能力。例如:老師讓小朋友坐成一排,然后說明游戲具體的規(guī)則,老師先告訴第一個小朋友悄悄話“我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第一個小朋友再將悄悄話告訴給第二個小朋友,第二個小朋友再把悄悄話告訴給第三個小朋友,以此類推,小朋友在老師的暗示下,聽完前一個小朋友的悄悄話之后再悄悄地告訴給下一個小朋友,小朋友在嬉笑中進行著快樂的游戲,并由最后一個小朋友公布答案。通過這樣的游戲教學法,鍛煉小朋友聽的能力及傳遞語言的能力,使小朋友學會實話實說,不在原有話語的基礎上添油加醋而改變了原有話語的本質含義。
3.兒歌游戲教學法
兒歌游戲教學法就是通過唱歌的方式讓幼兒開心地學習語言的情感使用。例如,老師領著小朋友一起唱歌:“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里花朵真鮮艷,和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娃哈哈,娃哈哈,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娃哈哈,娃哈哈,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蓖ㄟ^這樣的音樂氣氛結合老師的表情及動作演示,小朋友體會到這是一首愉悅的歌曲。從這樣的游戲教學法中幼兒知道“笑”“哈哈”等詞語表達喜悅的情感。
4.正說反做游戲教學法
正說反做游戲教學法就是用言語配合行為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與辨別能力。例如:教師引導小朋友進行正說反做的游戲,老師給小朋友分發(fā)很多積木,讓小朋友辨別積木是大的還是小的、是長的還是短的,以及方位是前還是后、是上還是下。老師給小朋友講完游戲規(guī)則后,老師說“上”,小朋友就指下面;老師說“下”,小朋友就指上面;老師說“前”,小朋友就指后面;老師說“后”,小朋友就指前面;老師說“大”,小朋友就把小的積木舉起來;老師說“小”,小朋友就把大的積木舉起來;老師說“長”,小朋友就把短的積木舉起來;老師說“短”,小朋友就把長的積木舉起來;看誰找得對,看誰找得快。通過這樣的游戲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鍛煉小朋友的反應能力,同時使幼兒學習了一些漢字的含義。
幼兒階段的語言教育通過采用游戲教學法,很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合理地運用詞語接龍游戲教學法、悄悄話游戲教學法和兒歌游戲教學法、正說反做游戲教學法之后,很快提高了幼兒的漢語詞匯量,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每個幼兒都在快樂中得到成長。幼兒教師教學水平不斷地提高,可以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淑娟.“游戲說”與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06).
[2]李曉軍.語言淺談在幼兒語言教學中游戲教學的重要作用[J].學周刊,2012(33).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