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平?于滿秋
【摘要】 目的 總結在觀察分階段量化生理性微動促進脛腓骨骨折愈合的療效過程中的護理要素。方法 對266例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的脛腓骨骨折患者, 術前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術后密切觀察, 在數字監(jiān)控過程中做好并發(fā)癥預防和護理。結果 266例中217例得到較完善護理與檢測, 有49例因不同原因未完成測量與觀察。結論 在利用外固定架觀察生理性微動對骨折愈合影響過程中嚴密的觀察和精心的護理是提高療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 骨折愈合;微動;護理
“動靜結合”是中醫(yī)骨傷理念的精髓, 但如何準確把握兩者的關系是一直困擾骨傷科醫(yī)生的問題。力學因素對骨折愈合的影響是近年來骨科領域研究的熱點, 許多學者通過實驗證明了骨折端的微小活動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006年1月~ 2007年12月, 作者利用準確測控骨折端微動的方法對脛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后負重訓練進行檢測與控制, 經臨床應用266例, 得出一定規(guī)律, 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療脛腓骨骨折266例, 隨訪資料完整的266例, 其中男196例, 女70例;最小年齡22歲, 最大65歲;平均年齡(44.6±2.7)歲;病程最短1 h, 最長13 d, 平均病程3.1 d, 受傷原因:車禍撞傷123例, 騎車摔傷(包括自行車、摩托車)72例, 走路扭傷45例, 高處墜落傷26例;開放性骨折110例, 閉合性骨折156例;單純脛骨骨折39例, 脛腓骨雙骨折227例;脛骨粉碎性骨折220例, 斜形或螺旋形46例;所有病例脛骨骨折均屬不穩(wěn)定型骨折, 采用脛骨外固定支架彈性固定;合并同側小腿骨筋膜間室綜合征19例, 合并肋骨骨折20例, 合并同側腓總神經損傷13例, 所有病例均不合并血管損傷、局部組織缺損及其他肢體骨折或脫位。
1. 2 監(jiān)測方法 在術后1~7 d內進行患肢制動, 僅指導患者進行足、踝關節(jié)活動, 術后第8天, 開始指導患者行負重訓練, 將骨折端微動范圍設定為0.1~2 mm, 開始測試后即可囑患者扶雙拐負重行走, 負重力量由輕到重, 囑各患者在每階段行走過程中可根據自身感受適度增減行走次數, 以骨折局部無明顯腫痛為度。每周對每例患者數字信息化系統(tǒng)中的存儲信息進行收集與整理, 并對設備參數進行重新測試與設定以消除誤差[3]。將所有患者負重行走過程中的信息進行整理, 分別對骨折達臨床愈合不同時間組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 3 護理方法
1. 3. 1 術前護理 包括常規(guī)的心理護理、術前訓練、牽引護理及術前備皮。良好的心理護理可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態(tài)下接受治療[1]。生理性微動研究的對象均為利用外固定架治療的脛腓骨骨折患者, 骨折患者絕大多數因為創(chuàng)傷等突發(fā)因素入院, 肢體的功能障礙和對手術的恐懼均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所以術前應對患者進行細心的心理輔導, 消除恐慌和擔憂。脛腓骨骨折術前往往有較嚴重腫脹, 除按醫(yī)囑給予消腫藥物治療, 護理上可采取冷療、氣壓治療等緩解腫脹, 預防骨筋膜室綜合征的出現, 脛腓骨骨折手術治療臥床時間較長, 在圍手術期應積極指導患者練習床上生活能力, 包括大小便器的使用、呼吸方式的訓練及進食服藥的方法。除了開放性等急癥手術, 大多數患者術前須進行骨牽引治療, 以復位、制動、消腫、止痛, 牽引過程中, 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腓總神經受壓癥狀、足跟皮膚情況以及牽引針孔的滲出紅腫情況。外固定架治療脛腓骨骨折固定螺釘由皮膚直至骨質, 且須長時間維護, 發(fā)生釘道感染的可能性較大, 所以, 對術前備皮有較高要求。
1. 3. 2 術后護理 脛腓骨骨折患者一般采取股神經+坐骨神經阻滯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術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及時匯報醫(yī)生。局部患肢的體位應抬高15°左右, 以減輕腫脹, 嚴密觀察患肢的腫脹、趾動和血運情況, 警惕術后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fā)生。對于患者術后出現的疼痛癥狀正確評估并匯報醫(yī)生, 給予適當的鎮(zhèn)痛處理, 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緩解緊張情緒, 還可采取非藥物鎮(zhèn)靜, 如分散注意力、催眠松弛等, 使患者能夠安度疼痛期[2]。在術后1~7 d指導患肢的足、踝功能鍛煉, 促進靜脈回流,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1. 3. 3 特殊護理 利用準確測控骨折端微動的方法對脛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后負重訓練進行檢測與控制, 需要患者術后第8天, 開始進行負重訓練, 并按醫(yī)生指導使用數字信息化測控系統(tǒng), 每次行走時間由患者自行確定, 行走結束則關閉電源開關。自術后第8天至骨折臨床愈合患者需每天進行監(jiān)控下負重訓練, 在初始階段, 患者心理負擔重, 加之早期對儀器運用掌握不熟練, 往往出現監(jiān)測急躁或抵觸情緒, 此時應耐心向患者解釋生理性微動可早期促進骨折愈合的情況, 幫助患者盡早掌握監(jiān)控儀器的使用。在測試期間, 護理人員應全程參與陪同, 掌握患者的患者的運動量及密切觀察患肢的腫脹情況。在中后期因患者運動量加大, 會出現固定螺釘與皮膚摩擦而導致的釘孔周圍皮膚糜爛, 應及時進行清潔換藥, 預防感染[3]。
2 結果
在本階段研究中266例患者均得到了隨訪, 其中217例數據完整, 其余49例多因為測試過程中因設備操作不當導致數據不完整或未按時復診外固定支架松動致骨折再移位。
3 小結
在護理過程中, 患者對測試設備操作不當時數據丟失的主要原因。通過本次研究的護理工作, 外固定架治療骨折術后的護理相對以往傳統(tǒng)手術注意事項更為復雜, 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護理人員除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豐富的護理經驗, 更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 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文貞. 淺談心理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具體應用與體會.中國醫(yī)藥及臨床雜志, 2004, 3(4):73-74.
[2] 楊麗霞, 劉曉英. 老年股骨頸與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護理體會.山東醫(yī)藥, 2003, 43(5):35.
[3] 畢宏政, 楊茂清.骨折端微動數字化測控系統(tǒng)的研制與測試.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3, 164(3):176-177
[收稿日期:2014-07-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