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
【摘要】橋梁墩臺施工是橋梁工程施工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其施工質(zhì)量的優(yōu)劣,不僅關到橋梁上部結(jié)構(gòu)的制作與安裝質(zhì)量,而且對橋梁的使用功能也關重大。隨著交通建設工程迅速的發(fā)展,橋梁墩臺的構(gòu)建方法也有新的進展,本文以橋梁墩臺的常見的型式為例,對橋梁墩臺的施工步驟和施工方法以及墩臺維護加固進行了概括性的闡述。
【關鍵詞】橋梁墩臺;工藝流程;墩臺維護加固
Shallow theory of bridge pi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 points
Song Chao
(Wuj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onstruction BureauWujiangJiangsu215200)
【Abstract】Bridge pier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its construction quality will not only close to the prod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quality bridge superstructure, but also for the use of the bridge off major function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method of bridge piers are also new developments, this paper takes a common type of bridge piers, for exampl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pier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and maintenance of piers reinforced summarized of elaboration.
【Key words】Bridge piers;Process;Maintenance pier reinforcement
1. 墩臺施工的工藝流程及注意事項
橋梁墩臺的施工工法通長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xiàn)場就地澆筑與砌筑、一類是拼裝預制的砼砌塊、鋼筋砼或預應力砼構(gòu)件。本文主要研究就地混凝土澆注墩臺的相關施工問題。
混凝土澆注墩臺的施工流程為:清理基礎及承臺面→測量放樣→綁扎臺身鋼筋→立?!嘧⑴_身混凝土→測量放樣→立托盤頂帽模板→綁扎托盤頂帽鋼筋,安裝預留孔模板→灌注臺帽混凝土→養(yǎng)護。
1.1測量放樣:放樣的過程包括高程控制和平面控制。墩臺的高程控制點主要包括墩臺的支承墊石(即支座墊板)頂面、承臺頂面和梁底處的標高;平面控制包括墩臺身在橋的縱、橫向有無偏移傾斜。(1)對斜拉橋和懸索橋,還應量測其主塔身在橋的縱、橫向有無偏移傾斜,塔頂?shù)淖兾弧#?)對懸索橋,還應量測主纜的線形;(3)對拱橋,還應量測拱肋軸線的線形。
1.2鋼筋制作與綁扎:
(1)對鋼筋的基本要求為:鋼筋應具有出廠合格證;鋼筋表面潔凈,使用前將表面油膩、漆皮、鱗銹等清除干凈;鋼筋平直,無局部彎折。鋼筋下料尺寸、彎制和末端符合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
鋼筋一般在加工場地集中加工,經(jīng)過抽查試驗檢測后,合格才可投入使用,其加工要嚴格按照圖紙下料、加工成型好的鋼筋規(guī)格,長短堆放整齊,且要防雨防銹,最后進行集中的綁扎、成型以及運輸。
(2)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桿件中的鋼筋接頭,不宜綁接。普通混凝土中直接大于25mm的鋼筋,宜采用焊接;鋼筋接頭采用搭接電弧焊時,兩鋼筋搭接端部位應預先折向一側(cè),使兩接合鋼筋軸線一致。接頭雙面焊縫的長度不應小于5d,單面焊縫長度不應小于10d。受力鋼筋焊接或綁扎接頭應設置在內(nèi)力較小處,并錯開布置,對于綁扎接頭,兩接頭間距離不小于1.3倍搭接長度。
1.3模板搭設:模板必須具有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的各項荷載,保證結(jié)構(gòu)物各部形狀、尺寸準確;模板面要求平整,接縫嚴密不漏漿;裝拆容易,施工操作方便,保證安全。用吊機吊裝鋼模后,要檢查其中定位垂直度,為控制其中心位置,可在立柱鋼筋底部先對模板定位,垂直度用吊錘檢查。吊裝前涂刷脫模劑,然后用吊車按順序?qū)⒏鬟吥0宓跗疬M行整體拼裝,為保證模板的整體穩(wěn)定,模板整體拼裝后,安裝加勁和對拉螺桿,外用拉錨固定蓋梁、臺帽整體位置,拼裝模板時還應注意保證拼縫的密封性和鋼筋骨架的保護層,防止漏漿和露筋。臺帽背墻模板應特別注意縱向支撐或拉條的剛度,防止灌注混凝土時鼓肚,侵占梁端空隙。
1.4混凝土澆注:
1.4.1可采用輸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因此泵送砼施工成為一個關鍵工藝。為方便施工,在橋的左側(cè)利用鋼管沿順橋向搭設鋼管架至每個墩臺,混凝土輸送管(=13.3cm)安設在鋼管架上,這樣可把混凝土輸送至每個墩臺。運輸管線應該鋪設得直、短、水平,轉(zhuǎn)彎宜緩,接頭應嚴密。
1.4.2混凝土應按一定的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澆筑。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筑完上層混凝土,分層應水平,分層厚度不宜超過30cm。墩柱澆筑時,砼自由下落高度一般不宜超過2m,以防發(fā)生離析。否則應通過串筒、溜槽等設施卸澆混凝土。
1.4.3在每層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隨混凝土的灌入及時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振動棒振動移動間距不超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過程中,振動棒與模板間距保持5~10cm,并避免碰撞鋼筋,不得直接或間接地通過鋼筋施加振動。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振動棒應插入下層混凝土出現(xiàn)較大的氣泡。對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動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xiàn)平坦、泛漿。
1.4.4由于墩臺是大體積圬工,為避免水化熱過高,導致砼因內(nèi)外溫差引起裂縫,可采取如下措施:
(1)用改善骨料級配、降低水灰比、摻加混合材料與外加劑、摻入片石等方法減少水泥用量;
(2)采用C3A、C3S含量小、水化熱低的水泥,如大壩水泥、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低標號水泥等;
(3)減小澆筑層厚度,加快砼散熱速度;
(4)砼用料應避免日光曝曬,以降低初始溫度;
(5)在砼內(nèi)埋設冷卻管通水冷卻。
1.4.5當澆筑的平面面積過大,不能在前層砼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筑完成次層砼時,為保證結(jié)構(gòu)的整體性,宜分塊澆筑。分塊時應注意:
(1)各分塊面積不得小于50m2;
(2)每塊高度不宜超過2m;塊與塊間的豎向接縫面應與墩臺身或基礎平截面短邊平行,與平截面長邊垂直;
(3)上下鄰層間的豎向接縫應錯開位置做成企口,并應按施工接縫處理。
1.4.6砼中填放片石時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埋放石塊的數(shù)量不宜超過砼結(jié)構(gòu)體積的25%;當設計為片石砼砌體時,石塊含量可增加為50%~60%;
(2)應選用無裂紋、夾層且未被煅燒過的,高度不小于15cm、具有抗凍性能的石塊;
(3)石塊的抗壓強度不應低于25或30MPa及砼標號;
(4)石塊應清洗干凈,應在搗實的砼中埋入一半以上;
(5)石塊應分布均勻,凈距不小于10cra,距結(jié)構(gòu)側(cè)面和頂面凈距不小于15cm;對于片石砼,石塊凈距可不小于4~6cm;石塊不得挨靠鋼筋或預埋件;
(6)受拉區(qū)砼或當氣溫低于O~C時,不得埋放石塊。
1.5拆模與養(yǎng)護。
1.5.1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待其強度達到規(guī)范要求后,拆除模板,拆除的模板必須立即進行清理和修整,涂上脫模劑,轉(zhuǎn)到下個結(jié)構(gòu)物施工。非承重側(cè)模板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拆模時不損壞表面及棱角,一般以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為準。承臺拆除模板后基坑還必須及時進行回填,回填時保證基底無滲漏無積水,回填土必須符合要求。蓋梁、臺帽可先拆邊模,底模須混凝土達到70%強度后方可拆除。
1.5.2大體積混凝土應進行保溫保濕養(yǎng)護,在每次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除應按普通混凝土進行常規(guī)養(yǎng)護外,尚應及時按溫控技術措施的要求進行保溫養(yǎng)護,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專人負責保溫養(yǎng)護工作,并應按本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操作,同時應做好測試記錄;
(2)保溫養(yǎng)護的持續(xù)時間不得少于14d,并應經(jīng)常檢查塑料薄膜或養(yǎng)護劑涂層的完整情況,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
(3)保溫覆蓋層的拆除應分層逐步進行,當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與環(huán)境最大溫差小于20℃時,可全部拆除。
1.5.3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初凝前,宜立即進行噴霧養(yǎng)護工作。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溫被等,可作為保溫材料覆蓋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時,可搭設擋風保溫棚或遮陽降溫棚。在保溫養(yǎng)護中,應對混凝土澆筑體的里表溫差和降溫速率進行現(xiàn)場監(jiān)測,當實測結(jié)果不滿足溫控指標的要求時,應及時調(diào)整保溫養(yǎng)護措施。
1.5.4高層建筑轉(zhuǎn)換層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應加強養(yǎng)護,其側(cè)模、底模的保溫構(gòu)造應在支模設計時確定。大體積混凝土拆模后,地下結(jié)構(gòu)應及時回填土;地上結(jié)構(gòu)應盡早進行裝飾,不宜長期暴露在自然環(huán)境中。
2. 墩臺的圍護加固
2.1目前我國的交通事業(yè)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總的情況看從我國東部、中部到西部地區(qū),在未來10~20年內(nèi),新建工程逐漸減少,橋梁的養(yǎng)護、維修、加固及改造工程將逐漸成為主流。從我國的實際建設及運營情況看,那時將有大量的橋梁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不同的病害,因此橋梁的加固和維修是一件極其重要的研究課題,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墩臺基礎的注漿加固。
2.2墩臺的基礎注漿加固是在墩臺基礎之下,在墩臺中心直向或斜向鉆孔或打入管樁,通過孔眼及管孔,用一定壓力把各種漿液灌入土層中,通過漿液凝固,把原來松散的土固結(jié)為有一定強度和防滲性能的整天,或把巖石裂紋堵塞起來,從而達到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載力的一種加固方法,該方法應用在墩臺基礎主要有:
(1)填充土壤或巖石的空洞和裂縫,如果空洞大,應使用水泥砂漿;如果是裂縫,則應使用水泥漿,從而堵塞土壤或巖石的滲流孔道,提高其承載能力,減少滲流沖刷可能性;
(2)填充砂子和礫石的空隙,提高其承載能力;
(3)擠密較軟弱的土層,形成復合地基,使地基承載能力得到提高。
2.3灌漿加固一般可分為靜壓灌漿和高壓噴射灌漿二類。靜壓灌漿又可分為填充灌漿、裂縫灌漿、滲透灌漿和擠壓灌漿等,高壓噴射灌漿又有旋轉(zhuǎn)噴射灌漿和定向噴射灌漿之分。
3. 結(jié)束語
橋梁墩臺的施工技術,直接關系到整個工程的質(zhì)量和安全。以上以某大橋工程墩臺現(xiàn)場施工為例,對橋梁墩臺施工技術中的模板施工、鋼筋制作、混凝土灌注等施工技術做了詳細分析,希望能為以后類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 ? ? ? ? ? ? ? ?JTG/T-2011.
[2]《公路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標準》 ? ? ? ? ? ?JTGF80/1-2004.
[3]《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與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 ? ? ?CJJ139-2010.
[4]《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及條文說明》 ? ? ?GB 50496-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