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國華 林征 陳勇 羅紅
(1.南京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南京210029;2.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江蘇 揚州225001;3.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護理部,江蘇 南京210029)
目前,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大多數(shù)化療藥物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其中,致吐作用最嚴重的化療藥物首推順鉑(DDP),其發(fā)生率高、開始時間早、持續(xù)時間長[1]。順鉑類藥物是治療惡性腫瘤應用最廣泛的化療藥物之一,如不積極控制其存在的胃腸道反應,會產生一系列相關并發(fā)癥,影響治療進程。2013年1~12月,我們采用穴位按壓聯(lián)合艾灸療法,減輕順鉑類藥物化療所致的胃腸道反應,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2月我院腫瘤科收治的惡性腫瘤行順鉑類藥物化療的患者10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病例入選標準:(1)經組織學、細胞學確診的惡性腫瘤住院患者,病種不限;(2)年齡≥18歲,性別不限,KPS≥60分,預期生存3個月以上;(3)所有患者均采用聯(lián)合化療含順鉑方案,按每療程順鉑(DDP)75mg/m2給藥,分次連續(xù)3d靜脈滴注使用,其他具體化療方案因病種、病情及經濟情況而有所不同;(4)化療期間除規(guī)定藥物外(抑酸劑、5-HT3阻滯劑及激素等),不再使用其他止吐、鎮(zhèn)靜或精神類藥物治療;(5)距末次化療結束2周以上;(6)入組時基線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基本正常,符合化療條件;(7)符合倫理委員會要求,自愿受試,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1)有消化道梗阻者;(2)腦轉移伴顱內高壓所致嘔吐,或影響病情表述及不良反應觀察者;(3)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肝腎疾病、代謝功能紊亂的患者;(4)有相關皮膚病,不能耐受艾灸者;(5)正在接受可能引起胃腸道反應的其他藥物治療。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情況 (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化療期間給予抑酸藥奧美拉唑注射液40mg靜滴,每日1次,化療前30min給予止吐劑鹽酸托烷司瓊注射液4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靜滴,同時給予地塞米松注射液3mg加入溶液中靜滴或靜脈注射,每日1次。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用藥的基礎上,化療前1天開始進行中脘、內關、足三里、合谷穴位按壓及艾灸治療,每次每個穴位按壓2~3min,手法由輕到重,局部感覺以酸、麻、脹為宜;艾灸采用溫和懸灸法,取艾條點燃一端,醫(yī)務人員左手食中兩指分別放于穴位的兩側,以感知溫度,右手持艾條距離穴位2cm左右行溫和灸,隨時調整施灸的距離,以患者感到局部皮膚溫熱而不灼痛為度,灸至局部皮膚潮紅,每日兩次,每次15min,至化療后3d結束。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急性嘔吐(用藥后24h內)、延遲性嘔吐(用藥后2~6d)、惡心及食欲不振的發(fā)生率與癥狀分級,不良反應分級按NCICTCAEV3.0標準[2]。
1.3.1 嘔吐分級 0級:無嘔吐;Ⅰ級:輕微嘔吐,1次/d;Ⅱ級:明顯嘔吐,2~5次/d;Ⅲ級:重度嘔吐,>5次/d;Ⅳ級:難以控制的嘔吐,危及生命。
1.3.2 惡心分級 0級:無惡心;Ⅰ級:輕度惡心,不影響進食;Ⅱ級:惡心較重且頻繁,影響進食;Ⅲ級:持續(xù)嚴重惡心,不能進食;Ⅳ級:危及生命。
1.3.3 食欲不振分級 0級:食欲正常;Ⅰ級:輕度食欲減低但進食正常;Ⅱ級:食欲減低,不伴有明顯的體重降低或營養(yǎng)不良;Ⅲ級:進食明顯不足,需靜脈補液、管飼或TPN;Ⅳ級:完全不能進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AS 9.1.3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指標用(±s)表示,組間用成組比較的t檢驗;分類指標的比較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兩組患者急性嘔吐的發(fā)生率及癥狀分級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急性嘔吐情況比較(例)
結果示:實驗組50例患者中有3例發(fā)生急性嘔吐,發(fā)生率為6%,而對照組50例患者中有10例發(fā)生急性嘔吐,發(fā)生率為20%,實驗組患者發(fā)生急性嘔吐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但嘔吐程度構成比在兩組之間未見明顯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延遲性嘔吐的發(fā)生率及癥狀分級比 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化療第2~6天延遲性嘔吐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表3示:實驗組用藥后2~6d延遲性嘔吐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在嘔吐程度構成比方面,第2天、第3天兩組之間未見明顯差異(P>0.05),而4~6d實驗組嘔吐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患者惡心反應的發(fā)生率及癥狀分級比較(表4)
表4 兩組患者化療期間惡心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表4示:實驗組患者化療1~6d惡心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在惡心程度構成比方面,實驗組患者惡心反應的程度明顯輕于同期對照組患者(P<0.05)。
2.4 兩組患者食欲不振的發(fā)生率及癥狀分級比較(表5)
表5 兩組患者化療期間食欲不振情況比較 (例)
表5示:實驗組患者化療1~6d食欲不振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在食欲不振程度構成比方面,實驗組患者食欲不振的程度均明顯輕于同期對照組患者(P<0.05)。
順鉑由于其適應證廣、療效好,被認為是腫瘤內科治療中的第二個里程碑,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卵巢癌等[3]。據相關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中國以順鉑為主的化療方案或含順鉑的聯(lián)合化療方案占所有化療方案的70%~80%,但其常見的消化道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等,影響了其在臨床的廣泛應用[4]。所以,如何減輕順鉑類藥物的胃腸道反應對改善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增強治療信心、保證化療計劃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化療藥物引起惡心嘔吐的發(fā)生機制十分復雜。目前普遍認可的機制是,化療藥物刺激胃腸道黏膜上的嗜鉻細胞,使其釋放出的5-HT3與中樞及外周的5-HT3受體結合而引發(fā)嘔吐[5]。目前,國內外對化療所致嘔吐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應用5-HT3受體拮抗劑、皮質類固醇激素、NK1受體拮抗劑及鎮(zhèn)靜藥物等,有效率在50%~70%,但也會出現(xiàn)相應的毒副作用,如胃腸蠕動減慢、腹脹便秘等[6]。且目前廣泛使用的第一代5-HT3受體拮抗劑雖然對急性嘔吐的控制效果較好,但是對于延遲性嘔吐的治療效果不佳[7]。本研究中,實驗組在常規(guī)應用5-HT3受體拮抗劑止吐的基礎上加用穴位治療后,急性嘔吐及延遲性嘔吐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用藥4~6d實驗組嘔吐程度也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大大減輕了患者的胃腸道反應,提高了治療依從性。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化療藥物多為苦寒傷胃之品,易損傷脾胃陽氣,致肝脾不調、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致惡心、嘔吐,繼而導致食欲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8]。根據中醫(yī)臟腑經絡理論,人體生理、病理等反應與相應穴位存在一定的有機聯(lián)系,刺激(局部壓迫、針刺、加熱、穴位封閉等)對應穴位可直接影響患者的生理、病理反應進程,即可導致生理、病理反應的發(fā)生或終止[9]。研究表明,穴位按壓有溫經通絡、脾氣得運、和胃理氣、胃氣下降之功效,能預防惡心、嘔吐發(fā)生[10]。而艾灸能溫通氣血、通經活絡,有效改善胃腸黏膜上皮細胞的營養(yǎng)及胃腸血液循環(huán),促使胃腸功能、機體狀態(tài)恢復正常[6]。
中脘屬任脈,是胃之募穴、八會穴腑會,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研究證實,如胃腸處于較弱或中等蠕動狀態(tài),刺激中脘可使胃腸蠕動增強[11]。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可主治胃痛、惡心、嘔吐等。按壓或刺激內關穴位能起到寬胸利氣、降逆止嘔的作用。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合穴,該穴具有健脾和胃、消積化滯、調理氣血、通經活絡之功效。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為大腸經原氣所輸注之處,故可調節(jié)胃腸功能,具有和胃降氣、調中止痛、通腑瀉熱之功。中脘、內關、足三里常常是治療胃病的基本穴位,被稱為“胃病三穴”,而加入合谷穴則體現(xiàn)了針灸腧穴配伍理論:遠近配穴法(中脘在局部,其他穴在遠隔部位);上下配穴法(上肢的內關、合谷,下肢的足三里)。諸穴合用,能起到健脾理氣、和胃降氣、降逆止嘔之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選用中脘、內關、足三里及合谷四穴位按壓,聯(lián)合艾灸治療,可明顯降低患者順鉑類藥物所致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的發(fā)生率;同時,對于惡心及食欲不振的程度也有明顯改善;而對于嘔吐程度構成比方面,用藥4~6d實驗組嘔吐癥狀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而1~3d兩組之間未見明顯差異(P>0.05),可能與中醫(yī)治療起效較慢、穴位治療開始較遲有關。以后希望進一步探索穴位治療的最佳時機,如化療前提早開始穴位治療,觀察其能否改善延遲性嘔吐的癥狀程度,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其減輕胃腸道反應的作用。
[1]黃智芬,施智嚴,黎漢忠,等.針刺內關足三里穴防治順鉑等化療所致消化道反應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8,35(6):917-919.
[2]U.S.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 tep,nci guidelines:adverse event reporting requirem ents[R].Effective:cancer therapy evaluation program,2005.
[3]徐波.腫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81.
[4]蘆殿榮,蘆殿香,何生奇,等.穴位刺激防治含順鉑方案化療患者消化道副反應的臨床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10):66-70.
[5]馬劍.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機制研究進展及其對策[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10,30(9):61-62.
[6]張瓊,程俊.艾灸配合耳穴壓丸預防順鉑治療后胃腸反應[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6):874-875.
[7]李瑞超,鄭麗君,邱紅.鹽酸帕洛諾司瓊與托烷司瓊預防含大劑量順鉑方案化療所致嘔吐的療效[J].中華腫瘤雜志,2012,34(3):228-231.
[8]葉宇飛,李紹旦.耳穴貼壓配合5-HT3受體拮抗劑治療化療嘔吐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7):444-446.
[9]陳梅花,陳兆霞,吳小霞.指壓穴位法治療肝癌介入后惡心嘔吐患者的觀察與護理[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7,9(1):104-105.
[10]李蕾,龐克軍,蔣紅梅,等.穴位按摩防治腹部手術中嘔吐55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6,15(3):286-287.
[11]戰(zhàn)文翔,劉春波,李紅,等.中脘穴的古今應用與研究[J].針刺研究,2006,31(5):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