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峰,于群達,岳欣欣,張成壯,朱 磊
(1.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河南南陽473132;2.中國石化河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質錄井公司)
春光區(qū)塊位于準噶爾盆地西北緣車排子突起,向東以紅車斷裂帶與昌吉凹陷相接,南部為四棵樹凹陷(圖1)?;诪槭肯祷鹕綆r,侏羅系殘余發(fā)育,之上超覆沉積白堊系、古近系、新近系地層[1]。目前春光區(qū)塊主力油氣產(chǎn)層是新近系沙灣組,隨著勘探的逐漸深入,在古近系春110E井區(qū)以及春50井區(qū)油氣勘探獲得成功,展現(xiàn)出該層系良好的勘探前景。本次研究以露頭區(qū)安集海河組油苗為解剖對象,分析其沉積學特征及其油層發(fā)育特征,建立巖性地層油氣藏發(fā)育規(guī)律的認識,以求對春光區(qū)塊安集海河組油氣勘探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古近系安集海河組沉積時期為內(nèi)陸凹陷湖盆沉積背景,表現(xiàn)出一個湖侵-湖退的沉積序列[2],發(fā)育濱淺湖-三角洲沉積體系。四棵樹凹陷為沉積中心,安集海河組向北部車排子凸起超覆減?。喜渴芴焐皆焐綆в绊?,沉積盆地南部邊緣特征不清,推測安集海河組也應該向南部減?。F漤敳吭馐懿痪鶆騽兾g。
露頭點位于四棵樹南部托斯臺背斜北翼(圖1),安集海河組未見底,頂部見風化殼雜色泥巖及沙灣組底礫巖。從圖2可以看出,安集海河組從下至上明顯表現(xiàn)出一個退積-進積的疊置旋回。退積旋回砂地比為0.3~0.2,解釋為湖侵體系域,疊置樣式轉換的位置具有最大湖泛面的特征,之上進積旋回砂地比為0.4,解釋為高位體系域。安集海河組下部湖侵體系域內(nèi)可見水下分流河道微相、遠砂壩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間微相沉積,其特征分別如下:
圖1 研究區(qū)地質簡圖
(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根據(jù)砂巖巖性粒度、沉積構造及厚度,又可以細分水下分流河道主體及水下分流河道側緣,其特征表現(xiàn)為:①水下分流河道主體,巖性為灰色中層粗砂-細砂巖,交錯層理,具有正韻律,與下伏褐灰色泥巖突變接觸,砂地比0.3,見飽含油顯示(圖3-P1,P3)。②水下分流河道側緣,灰色中-薄層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整體厚度小于10 cm,底部為凹凸不平的沖刷面構造,砂巖夾在灰綠色泥頁巖中,砂地比0.2,見油浸顯示(圖3,P4);
(2)遠砂壩,下部淺灰色-灰色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上部灰褐色細砂巖夾薄層泥質粉砂巖,脈狀層理,整體構成一個反韻律,見油浸顯示(圖3,P2);
(3)水下分流河道間微相,為褐灰色-灰色泥巖,夾在水下分流河道之間;中部最大湖泛面(凝縮段)為淺-半深湖泥微相,巖性為灰綠色-深灰色泥巖,夾少量薄層泥質粉砂巖(圖3,P5);上部高位體系域發(fā)育淺灰色厚層水下分流河道砂巖及黃灰色水下分流河道間泥巖,砂地比0.4(圖3,P6)。
圖2 托斯臺背斜北翼安集海河組露頭沉積柱狀圖
露頭區(qū)位于托斯臺背斜北翼傾末端,地層傾角10~30°,沒有明顯的構造圈閉[3]。此外,含油砂巖為水下分流河道及其相關的沉積微相,主河道含油程度高,河道側緣及遠砂壩含油程度低,油層單層厚度較薄,60~10 cm,綜合推斷該露頭油藏為巖性地層油氣藏。從沉積序列與油藏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安集海河組油層均發(fā)育在湖侵旋回中,該旋回砂地比為0.3~0.2,既發(fā)育有利的儲集體,又具有泥巖間互的頂板條件,非常適合巖性地層圈閉形成及油氣成藏。而上部湖退旋回雖然也發(fā)育中-厚層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儲層,但未見油氣顯示,這是因為受上覆新近系不整合面的影響,湖侵旋回上部地層被剝蝕,地層巖性圈閉頂板條件被破壞,油氣難以成藏。
圖3 托斯臺背斜安集海河組露頭照片
從圖1和圖4可以看出露頭區(qū)-卡6井-春光區(qū)塊排28井和春114E井之間的距離比較遠,露頭區(qū)位于四棵樹凹陷南部,卡6井位于四棵樹凹陷中心(地層厚度最大,砂巖含量最低),春光區(qū)塊位于四棵樹北部。雖然沉積物源方向不同,但垂相上沉積規(guī)律是一致的,兩者存在明顯的可對比性(圖4)。受安集海河時期大規(guī)模湖侵的影響,春光區(qū)塊同樣發(fā)育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濱淺湖沉積的湖侵體系域,砂地比0.4~0.3,且見水下分流河道砂體有油氣顯示,有利于巖性地層油氣藏發(fā)育。此外,春光區(qū)塊受沙灣組底部不整合面的影響,安集海河組地層由南至北遭受剝蝕的程度逐漸增強,高位體系域不發(fā)育或發(fā)育不完全,頂板條件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壞?;谶@一特征,可以從沉積學角度提出春光區(qū)塊安集海河組油氣勘探思路[4-5]:編制安集海河組地層尖滅線、湖侵體系域之上泥巖厚度圖、湖侵體系域砂地比圖及湖侵體系域有效砂厚圖,將四個圖疊置起來,優(yōu)選既有有效泥巖厚度,又有有效砂體及合適砂地比的區(qū)域,作為有利勘探區(qū)帶。
圖4 托斯臺露頭-卡6井-排28井-春114E-1井沉積對比
托斯臺背斜露頭點安集海河組可以識別出湖侵體系域、最大湖泛面及高位體系域。湖侵體系域砂地比0.3~0.2,發(fā)育水下分流河道砂體,含油性好,有利于巖性地層油氣藏發(fā)育。高位體系域受上覆沙灣組底部不整合面影響,巖性地層油氣藏頂板條件遭受破壞,不利于巖性地層油氣藏形成。春光區(qū)塊有著與露頭區(qū)相似的沉積序列,因此這一認識可以對春光區(qū)塊油氣勘探提供有價值的借鑒。提出的勘探思路,僅僅是從總結露頭油苗沉積學特征及其發(fā)育規(guī)律出發(fā),以沉積學的思路編制相關圖件,預測有利勘探區(qū)帶。這一思路顯然還不能完全滿足該區(qū)油氣勘探需要,因此需要在此基礎上,加強油氣藏解剖及油氣疏導體系研究,綜合分析有利勘探區(qū)帶。
[1]于群達,賈艷霞,李秋菊,等.準噶爾盆地西緣春光區(qū)塊沙灣組沉積相機含油規(guī)律分析[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0,24(5):23-27.
[2]齊雪峰,吳曉智.準噶爾盆地南緣安集海河組沉積環(huán)境及油氣地質意義[J].新疆石油地質,2009,30(3):289-292.
[3]李忠權,張壽庭,應丹琳,等.準噶爾盆地南緣托斯臺地區(qū)構造特征研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7(6):593-598.
[4]陳軒,張昌民,張尚鋒,等.準噶爾盆地紅車斷裂帶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的新思路[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0,31(4):420-427.
[5]張利萍,陳軒,張昌民,等.河流相層序地層與巖性油氣藏富集規(guī)律研究——以準噶爾盆地紅29三維工區(qū)為例[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0,40(5):100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