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于皛,張美琴,王怡華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健康意識的增強,傳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1]。心腦血管疾病目前已位居我國疾病譜和死亡原因的首位,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生命質(zhì)量,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2]。高血壓被認為是誘發(fā)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3]。多數(shù)研究聚焦于高血壓發(fā)病的機制以及相關的危險因素,忽略了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對高血壓病人的積極作用[4]。隨著“健康中國”概念的提出,各級醫(yī)療機構意識到某些行為能促進高血壓病人的健康,但由于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和政府投入的不足導致健康理念普及速度較慢。上海市經(jīng)濟條件較發(fā)達,居民對科學的健康理念接受能力較強。本研究通過對2012年—2013年上海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收治的高血壓病人的定期隨訪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定期隨訪干預對病人健康生活行為的影響,為制定改善高血壓病人的生存質(zhì)量的防治策略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在上海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門診就診和住院確診的1 227例高血壓病人。其中1 176例病人或家屬知情同意并參與隨訪干預,占95.84%;51例拒訪,占4.16%。經(jīng)過1年的隨訪干預,失訪151例,共有1025例高血壓病人完成本次研究,其中男489例,女536例,年齡34歲~86歲(55.80歲±6.29歲)。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建立醫(yī)生負責、護士參與的高血壓定期隨訪干預小組,根據(jù)高血壓病人的社會、家庭情況,制定1年4次高血壓健康干預計劃,監(jiān)測病人血壓情況,提倡不吸煙、限量飲酒、遵醫(yī)囑服藥、體育鍛煉、低鹽飲食等健康行為,用自制居民健康相關調(diào)查問卷,以門診復查時面對面調(diào)查、電話隨訪或入戶調(diào)查等方式填寫問卷,比較隨訪干預前后6個月病人對高血壓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健康行為改善情況及血壓控制情況。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進行χ2檢驗,雙側(cè)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隨訪干預前后高血壓病人對高血壓知識掌握情況(見表1)
表1 隨訪干預前后高血壓病人對高血壓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例(%)
2.2 隨訪干預前后高血壓病人健康行為改善情況(見表2)
表2 隨訪干預前后高血壓病人健康行為改善情況比較 例(%)
2.3 隨訪干預前后高血壓病人血壓控制情況(見表3)
表3 隨訪干預前后高血壓病人血壓指標比較
對高血壓干預效果的評價,主要是通過對結(jié)局期較基線期改變情況進行分析[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高血壓健康知識的知曉程度與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是影響高血壓發(fā)生的因素之一,驗證了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的防治作用[4],隨訪干預前后,高血壓病人對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健康行為的建立、血壓指標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隨訪干預是臨床高血壓病人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定期電話回訪和入戶調(diào)查等方式隨訪有利于督促病人遵照醫(yī)囑服藥,提高其服藥依從性[6]。定期指導與督促病人復查、加強運動和戒煙,督促病人落實自我健康行為,及時給予病人指導和幫助,使病人的良好健康行為長期并持久地堅持下去,將有利于減少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或減緩高血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7]。
近年來,居民用于治療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費用逐漸上升,成為許多病人因病致貧的重要原因,因此控制醫(yī)療費用增長成為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8,9]。通過對高血壓病人實施隨訪干預,控制高血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是控制醫(yī)療費用的一條重要途徑。本研究表明,通過隨訪干預,減少了相關行為危險因素,病人的高血壓癥狀得以控制和緩解,同時對降低病人疾病負擔效果顯著。
[1] WHO.Global status report on no communicable disease 2010[R].Geneva:Switzerland,2011:1.
[2] 陳竺.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diào)查報告[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18-47.
[3] 張福英,屈躍麗.難治性高血壓62例臨床分析[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8):1025-1026.
[4] 張雪燕.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相關健康行為的影響[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2010,4(9):572-574.
[5] 王劍利,吳壽嶺,李云,等.理想心血管健康行為和因素對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7):666-670.
[6] 雷松蕙,全鵬,李娉.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對疾病認知的社區(qū)護理干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9):723-724.
[7] 萬麗紅,鄧石鳳,張小培,等.不同階段高血壓性腦卒中患者健康知識及行為的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5):428-431.
[8] 張娟,邵瑞太,梁曉峰,等.日本和芬蘭心腦血管疾病發(fā)展變化及其防治策略的對比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19(6):640-647.
[9] 楊海兵,沈潔,賈秋放,等.大氣污染物和氣象因素對心腦血管疾病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3):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