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國 羅漢東
【摘要】中學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顯著的過渡作用,教師的角色發(fā)生重大變化,中學教師擔負類似于小學教師的教導作用和類似于大學教師的引導作用。中學生心理特點和中學教育的特點具有較大的“過渡性”。通過具體分析中學教育現(xiàn)狀,本文通過運用20世紀60年代定型的現(xiàn)代教育管理學理論對本階段中學生行為進行分析,從管理科學的角度重新應用于教育學,提出中學生激勵教育的若干原則和可行性方法。
【關鍵詞】中學生教育 ?現(xiàn)代教育管理學 ?霍桑實驗 ?激勵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36-01
1.中學生心理特點
對于中學階段教育,國外傳統(tǒng)研究用“transition”這個詞來表示,即反映了中學生在人生和教育階段的過渡性質,中學生由依賴性的教育模式轉變?yōu)樽灾餍缘慕逃J?,而此階段中學教師應當了解其心理特點。
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變化主要有以下方面:
1.1認知發(fā)展
中學生不僅能夠把握事物眼前的狀況,還能把握他們能夠設想的可能情況。這種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對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其個性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開始與父母發(fā)生沖突;開始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盡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
1.2不成熟的“成人感”
隨著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自尊心與人格獨立性也隨之明顯增強。他們不希望別人時時管教約束,否則會使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情和對抗情緒。盡管中學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強,但由于社會經(jīng)驗不足,對社會問題及個人問題認識較膚淺,這使得他們對自我評價、對他人評價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順利時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時,妄自菲薄、自卑自棄。自我體驗也是動蕩而不穩(wěn)定的。
1.3學習成績分化
學習成績分化激烈,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加大。中學生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分化明顯。初二年級是明顯的分化期,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能應付自如,學有余力;而學習較差的學生,窮于應付,越學越吃力。學業(yè)不良將會導致學生厭學、逃學、自卑自棄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1.4同一性問題
同一性是個體對自己的本質、價值、信仰及一生趨勢的一種相當一致和比較完滿的意識。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適應問題,表現(xiàn)在有的人對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動的情緒和解脫困境的嘗試;有的人可能出現(xiàn)暫時的或長久的同一性混亂,即未能形成一種強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們無法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受過同一性混亂的青年,自我評價較低,道德推理不夠成熟,難以承擔責任,沖動而思維缺乏條理??梢?,青少年的自我意識,與人交往,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困擾都與同一性問題有關。
2.中學學習活動特點
2.1中學教育的基礎性
中學教育的基礎性是指施以全面的素質教育,為他們未來做人和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2.2中學教育的全面性
基礎教育應當是全面性的,不是為某一方面打基礎。
普通中學教育對象是青少年,他們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和世界觀、道德品質形成時期,因此打基礎,不僅包括在知識技能的發(fā)展方面,也包括在身體發(fā)展、思想品德發(fā)展、心理素質發(fā)展等方面打基礎。所以中學教育是泛類教育,主要要求廣度而不是深度。
3.現(xiàn)代管理學理論
古典管理學在20世紀30年代顯露出其對于現(xiàn)代管理的不堪重負,尤其以“經(jīng)濟人”為核心的假設與事實相差甚遠,故在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以霍桑實驗為起始,現(xiàn)代管理學的若干理論開始顯現(xiàn)。
3.1 霍桑實驗
霍桑工廠是一個制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具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yī)療制度和養(yǎng)老金制度,但工人們?nèi)詰崙嵅黄剑a(chǎn)成績很不理想。為找出原因,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研究小組開展實驗研究。
3.2照明實驗
實驗假設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減少疲勞,使生產(chǎn)效率提高”。可是經(jīng)過兩年多實驗發(fā)現(xiàn),照明度的改變對生產(chǎn)效率并無影響。具體結果是:當實驗組照明度增大時,實驗組和控制組都增產(chǎn);當實驗組照明度減弱時,兩組依然都增產(chǎn),甚至實驗組的照明度減至0.06燭光時,其產(chǎn)量亦無明顯下降;直至照明減至如月光一般、實在看不清時,產(chǎn)量才急劇降下來。
3.3福利實驗
實驗目的總的來說是查明福利待遇的變換與生產(chǎn)效率的關系。但經(jīng)過兩年多的實驗發(fā)現(xiàn),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變(包括工資支付辦法的改變、優(yōu)惠措施的增減、休息時間的增減等),都不影響產(chǎn)量的持續(xù)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對生產(chǎn)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說不清楚。
3.4訪談實驗
研究者在工廠中開始了訪談計劃。在訪談中把每次訪談的平均時間從三十分鐘延長到1-1.5個小時,多聽少說,詳細記錄工人的不滿和意見。訪談計劃持續(xù)了兩年多。工人的產(chǎn)量大幅提高。
工人們長期以來對工廠的各項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許多不滿,無處發(fā)泄,訪談計劃的實行恰恰為他們提供了發(fā)泄機會。發(fā)泄過后心情舒暢,士氣提高,使產(chǎn)量得到提高。
4.若干激勵原則及可行性方法
所以我們可以得到對于中學教育的若干原則:
(1)班級氛圍和學習熱情在中學學習中有異乎尋常的重要作用,中學教師應當對于調動班級氛圍,激發(fā)學習熱情擔當組織性作用;
(2)中學教師的指令性行為不適過多,以免產(chǎn)生反作用,反而使得學生心理逆反,從而干擾學習活動,應當是以勸導性行為為主;
(3)目前運用過多的“賞和罰”對于調動學習活動在事實上成效不大,但仍應當在適應情況下予以運用;
(4)學生內(nèi)部的人際關系和非正式組織應當?shù)玫阶銐虻淖⒁?,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充當人際關系型領導,即與眾多學生的私人關系良好,并適時加以激勵,而不能與學生格格不入;
(5)足夠尊重學生,滿足其得到認可和渴望尊重的愿望;
(6)因材施教,并根據(jù)學生的成長而變化教育方式,防止用簡單的“經(jīng)濟人”或“賞罰”來解決問題。
對于這些,我們對目前所在各個學校存在的某些具體性方法進行分析??梢园l(fā)現(xiàn),學習小組、學習互動、互幫互助對子、英語角等目前在中學存在的組織形式,其實都是現(xiàn)代實踐的表示方法。中學教師更應當探索多樣化的方法,從而促進教育工作的高質高效。
參考文獻:
[1]施良方等,中學教育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2]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0.
[3]盧勝忠等,現(xiàn)代管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張公社;周喜華,教育心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2.
[5]卿濤主編:《人力資源管理概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