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明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93-01
眾所周知,課堂是教學主陣地,課堂教學是事關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生命線,能否有效地發(fā)揮課堂教學效益,是學校教學質量能否提升的關鍵,我校一直把提升課堂教學效益作為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校在積極運用導學法構建道德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之時,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創(chuàng)出了一條適合我校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現(xiàn)在把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情況總結如下:
一、優(yōu)化分組,營造氛圍。
我們班有48人,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就分為了12個小組,力求組與組綜合能力均衡發(fā)展,這樣既能保證優(yōu)勢互補,又便于公平競爭。同時根據(jù)學生的特長、個性差異合理分工,由小組成員民主協(xié)商,每組選出一名成績好的同學作為組長,討論形成小組學習管理制度。為鼓勵學生大膽合作、積極交流。我多次召開小組長會議,交給他們科學的管理方法、傳授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學科為單位進行積分制,把展示交流、小組合作、作業(yè)完成質量等折算成分數(shù),在黑板上設立小組積分專欄,增強了學習小組的凝聚力。
二、高效預習、明確任務。
我通常提前一天布置學生預習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要求怎樣完成任務,以及告知評價的標準是什么(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么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么樣)。
三、精心設計、有效合作。
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后,各組根據(jù)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xiàn),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鼓勵學困生多思考、多發(fā)言、多問為什么。比如: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說明操作程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組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jiān)督等等。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與指導,就能避免“短暫繁榮”和“華而不實”的無效合作場面的出現(xiàn),學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在自主學習和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拓展了自己的活動思維空間,而且每一個同學都有平等的發(fā)言機會,使每一個同學都得到了鍛煉。一對一的進行互學互教,這個過程達到1+1 > 2 的效果。
四、展示交流,知識內化。
小組內的交流的任務有四個:一是個人提出不懂的問題;二是幫助同學弄懂不明白的問題;三是共同解決一些問題;四是提出小組的共同疑問。小組長是小組交流是否成功的關鍵。組間交流有利于讓各個合作小組充分展示成果,闡述觀點,并傾聽其他組的觀點,吸納他人之長,及時做必要的訂正和補充發(fā)言。通過及時展示交流進一步內化知識、歸納出合理的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教師要傳達給學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到展示活動中去的信息,激勵學生參與展示活動。
五、及時反饋,激勵評價。
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我采取了小組集體評價和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重點評價小組集體,提高小組合作的凝聚力。每周評價我是在每周五下午第七節(jié)班會課,我會讓班干部提前匯總出本周量化結果,然后讓班干部公布每個小組的得分情況,根據(jù)得分情況評選出三個先進小組,然后進行相應的獎勵。在教學上,我主要是通過課堂和作業(yè)進行了小組集體評價。通過這些加分,來營造良好的學習競爭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小組的團結,來建設班級的團結。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學習方式。只要我們正確運用,合理調控。我相信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誠實守信,競爭意識,團隊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藝術等現(xiàn)代人的合作品質都能得到長足的展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