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杰 秦立國
淚液由淚腺分泌,在正常情況下,一部分被蒸發(fā),一部分經由鼻腔流出[1],但眼睛受到內、外致傷因子作用而導致淚道排泄障礙后會引起淚液經眼瞼邊緣流出的現象,西醫(yī)稱之為功能性淚溢癥,中醫(yī)以“流淚癥”稱之,是以淚液經眼瞼溢出為臨床特征的眼病的總稱,在《諸病源候論》中即有相關的記載[2]。該病多發(fā)于40 歲以后,尤其以老年人最為明顯,據相關統計顯示[3],26%~43%的人群均有過該病的病理感受。其主要的病因包括:①各類眼科炎癥所導致的淚液分泌過多;②淚道功能異常導致的淚溢;③先天發(fā)育不良或眼局部結構改變導致的淚點移位、鼻淚管阻塞等。尤其是老年人,眼瞼萎縮褶皺,上眼瞼下垂,下眼瞼出現眼袋及下墜,形成了眼瞼不能緊貼眼球表面,從而導致淚小點的虹吸作用失效,在外界物理因素的刺激下,可出現淚液增加、排除受阻而形成流淚癥。中醫(yī)學認為病主要的病機是腎精虧損,肺衛(wèi)虛衰,無固其津液,故衛(wèi)出下焦,腎精虧損,肝血虛少,淚竅未密,而發(fā)?。?]。本文采用中醫(yī)配合西醫(yī)治療老年人流淚癥24 例,臨床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材料 本研究選取2012 年1 月~2013 年3 月來開原市中醫(yī)醫(yī)院門診就診并診斷為流淚癥的患者24 例,且均為雙眼,眼睛48 只。其中男性10 例,女性14 例,最小年齡為61歲,最大年齡為87 歲,平均年齡70.14 ±17.21,病程最短為7個月,最長為17 年。按照單純隨機法將24 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2 人,24 只眼睛采用中醫(yī)結合西醫(yī)治療為主,對照組12 人,24 只眼睛,以西醫(yī)治療為主。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以患者主訴迎風流淚且臨床檢查排除其他相關疾病者;中醫(yī)以臨床癥狀,即平素溢淚,遇到風、冷更甚,口渴便秘、面熱目脹、易怒失眠、口苦咽干、舌紅苔黃及脈弦數為診斷依據。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以中西醫(yī)結合方式治療流淚癥,西藥選用0.25%硫酸鋅滴眼液,2 滴,4 次/日。同時配合中藥治療,處方為菊花、枸杞子、川芎、丹參、蒼術、五味子、黃柏、黃芩、決明子、熟地、當歸、車前子等各10g,水煎服,日1 劑。對照組予單純西藥治療。
1.4 療效判定 ①治愈:雙眼無流淚;好轉:流淚癥狀減輕;無效:流淚無減輕。②隨訪1 年,治愈者再次發(fā)生流淚癥及癥狀好轉者轉為加重即為按病癥復發(fā)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 ±s 表示,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χ2檢驗,P <0.05 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方法不同時間段療效分析 治療組在6天、12 天的有效率分別為62.5%和83.3%,遠遠高于對照組的25.0%和33.3%,兩組在6 天、12 天的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在18d 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6 天、12 天、18 天后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方法隨訪1 年復發(fā)情況分析 隨訪1 年,發(fā)現治療組有1 例,1 只眼復發(fā),復發(fā)率為4.35%(2/23),對照組復發(fā)4 例,8 只眼,復發(fā)率為40%(8/20),兩者比較χ2=6.20,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流淚癥多因肝陰腎虛,外受物理因子刺激所致,多見于老年人,男性少于女性,常為雙眼發(fā)?。?]。特別是老年人因眼部受到刺激導致眼部括約肌痙攣性收縮,導致淚小管不能將淚液完全排出而出現流淚現象。而西醫(yī)目前的治療除局部點滴抗生素類滴眼液及沖洗淚道外,并無其他有效防護手段,不能從根本上控制流淚癥狀。祖國醫(yī)學認為,治病務求標本兼治[6]。
故而本研究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配合治療。研究結果表明,中藥配合治療流淚癥能夠在短時即可明顯起效,治療組在第6 天即有1 例患者,2 只眼睛完全康復,且有23 只眼睛流淚癥狀好轉,而且在6 天、12 天總體的治療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而且,經1 年的隨訪發(fā)現,治療組患者該病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證明中藥配合治療遠期療效顯著,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標本兼治的中醫(yī)學理念。
另外,對于老年人要徹底解決流淚癥,不應該僅僅依賴于醫(yī)學治療,應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加注意。例如可以多飲水、多吃富含維生素A 的食物(如胡蘿卜、動物肝臟)、用枸杞子泡茶(30g,沖泡15 分鐘,喝水吃枸杞子)及平素多進行眼肌鍛煉等,均能有效的促進新陳代謝、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緩解視疲勞,同樣也有利于淚液的排泄。
1 秦華.淚腺腫物切除術后干眼癥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27):40-41.
2 唐鷗.中藥為主治療流淚癥[J].四川醫(yī)學,2006,24(2):93.
3 李愛華.流眼淚原因分析及防護[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6):111-112.
4 王慶華.中醫(yī)眼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
5 朱業(yè)靖,邱進.六味明目丸治療迎風流淚的臨床療效[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4):124-125.
6 于桂梅,秦常軍.復明膠囊治療98 例功能性溢淚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2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