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南
安陽地區(qū)醫(yī)院血液科,河南安陽 455000
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PMF)是一種造血干細胞(HSC)異常所致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具有起病緩慢等特點[1],部分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嚴重者易出現(xiàn)貧血、脾大等臨床表現(xiàn)[2],存在一定隱匿性,易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對患者健康安全不利。該疾病至今尚無理想治療方案,對此,本研究選取該院于2010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51 例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標準劑量反應停(B 組)、低劑量反應停(A 組)和常規(guī)給藥(C 組)三種方案維持治療,以探討低劑量沙利度胺片治療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的臨床效果及其對白細胞、血小板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51 例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通過血象、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檢、脾穿刺涂片、肝穿刺與活檢、X 線、64 排螺旋CT 等檢查項目,被確診為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3]。采用簡單抽樣法將其隨機分成低劑量組(A 組,n=21)、標準劑量組(B 組,n=20)和常規(guī)治療組(C 組,n=10)3 組,A 組中男11 例,女10 例;年齡58~71 歲,平均(66.4±2.4)歲;B 組中男11 例,女9 例;年齡59~70 歲,平均(65.3±3.0)歲;C 組中男5 例,女5 例;年齡59~71歲,平均(66.5±2.9)歲。3 組在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36,t=0.894,P>0.05),具有可比性。
①符合PMF 診斷標準者;②存在貧血、脾大癥狀者;③服藥依從性較強者;④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①相關藥物禁忌證者;②55~75 歲范圍外者;③合并嚴重臟器疾病或惡性腫瘤者;④孕期或哺乳期婦女。
3 組患者均予以常規(guī)給藥方案:①α-2 b 干擾素:(規(guī)格:300萬U,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0960023),300 萬U/次,肌內(nèi)注射,每周3 次;②潑尼松:(規(guī)格:5 mg/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1022036),0.5 mg/kg/d,po,qd。A、B 兩組聯(lián)合沙利度胺片(反應停)完成治療:沙利度胺片(規(guī)格:25 mg×20 片/盒,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6129),A 組給予50 mg/d 劑量維持治療,B 組則給予初始50 mg/d,一周后100 mg/d 劑量維持治療,po,bid;所有藥物均持續(xù)給藥6 個月后觀察療效。
1.5.1 療效判斷標準[4]好轉 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脾臟縮小超過50%以上,血細胞水平恢復標準范圍;進步:臨床癥狀改善顯著,脾臟縮小不足50%,血細胞指標中至少一項以上達到標準;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或惡化??傆行?好轉+進步。
1.5.2 觀察指標 觀察比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記錄其白細胞、血小板及血紅蛋白水平差異。
治療后,A 組與B 組總有效率分別為61.9%和60.0%,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16,P>0.05);但兩組同C 組的40.0%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74,3.847,P<0.05);詳細見下表1。
表1 臨床療效對比情況(n)
治療后,3 組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均較治療前增加,脾臟直徑則明顯減少(P<0.05);其中A、B 兩組在上述三項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 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下表2。
表2 治療前后各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表2 治療前后各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注:@ 與治療前對比P<0.05;* 與C 組對比P<0.05;# 與A 組對比P<0.05。
組別時間白細胞(×109/L)血小板(×109/L)脾臟腫大/cm A(n=21)治療前治療后tP B(n=20)治療前治療后tP C(n=10)治療前治療后tP 3.4±0.6(8.4±1.1)@*18.286<0.05 3.3±0.5(8.1±1.2)@*16.513<0.05 3.4±0.5(4.3±1.3)@#2.043<0.05 51.3±18.4(89.2±23.6)@*5.804<0.05 50.5±19.3(90.3±23.3)@*5.883<0.05 51.6±20.3(70.4±21.4)@#2.016<0.05 7.0±1.7(4.3±2.0)@*4.714<0.05 6.9±1.9(4.2±1.9)@*4.494<0.05 7.1±2.0(5.2±2.1)@#2.072<0.05
3 組患者均無嚴重的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生,A 組口鼻粘膜干燥1 例,便秘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5%;B 組嗜睡2 例,暈眩1例,面部浮腫2 例,便秘2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5.0%,B 組明顯高于A 組(χ2=3.88,P<0.05),C 組僅1 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
該研究發(fā)現(xiàn)給予低劑量沙利度胺片的A 組患者與給予高劑量沙利度胺片的B 組患者臨床治療好轉者各5 例,總有效率均達到60.0%及以上,就療效對比而言無明顯差異,且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給藥C 組,說明給藥劑量的多少同沙利度胺片對原發(fā)性骨髓纖維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劣間無顯著相關性,但該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貧血及脾大等臨床表現(xiàn),利于PMF 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減輕其痛苦。這一結論也得到王增勝等[5]研究者的支持。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服用沙利度胺片的A、B 兩組患者白細胞、血小板計數(shù)均由治療前的(3.4±0.6)×109/L、(51.3±18.4)×109/L 和(3.3±0.5)×109/L、(50.5±19.3)×109/L 恢復至正常計數(shù)標準值,貧血癥狀改善效果顯著,而采用常規(guī)給藥方案的C 組患者雖上述兩項指標也較治療前明顯增加,但仍與正常范圍存在差距,治療效果不及A、B 兩組顯著。另外,C 組脾臟直徑平均縮小至(5.2±2.1)cm,仍高出A、B 組約1.1 cm,這一結論說明沙利度胺片對縮小脾臟、緩解貧血及脾大等PMF 癥狀具有積極意義。這一結論也得到李凌君等[6]研究者的支持,與其報告內(nèi)容基本一致。崔鶴仙[7]研究者在其報告中指出不同劑量反應停治療效果間仍存在一定差異,研究認為可能與受試患者自身體質(zhì)或給藥劑量差別有關,若需進一步驗證還要擴大受試樣本容積。
除上述結論外,本研究還就沙利度胺的藥毒作用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高劑量B 組患者服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高于低劑量A組與未服用的C 組患者,表明沙利度胺片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反應同患者服藥劑量大小間存在關聯(lián)性,藥量越大毒副作用越明顯。此外,還有研究表明,該藥物具有較大的致畸及致血栓作用[8-9],孕期或哺乳期婦女應絕對禁止服藥,以確保胎兒生命健康安全。
綜上所述,對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患者給予低劑量反應停片聯(lián)合常規(guī)藥物方案,臨床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貧血癥狀,縮小脾臟體積,不良反應較小,值得推廣使用。
[1]龔旭波,張曉紅,盧興國,等.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早期患者骨髓形態(tài)學特征研究[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3(1):25-30.
[2]付榮鳳,楊仁池.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的治療進展[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1,32(11):796-799.
[3]劉景旺,李健,趙振興,等.64 排螺旋CT 在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10):1637-1639.
[4]孫維繹,王椿.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的預后評估及治療進展[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2,92(30):2154-2156.
[5]王增勝,富玲,王曉敏,等.小劑量沙利度胺聯(lián)合潑尼松治療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13 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28):46-47.
[6]李凌君,王雪野,肖中平,等.小劑量沙利度胺治療老年特發(fā)性骨髓纖維化37 例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3):4704-4705.
[7]崔鶴仙,趙洪波,李焱,等.沙利度胺聯(lián)合干擾素α-2b 治療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的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2):267.
[8]趙羲和,劉磊,李午生,等.小劑量口服沙利度胺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凝血系統(tǒng)功能的影響[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4(8):1837-1840.
[9]尹青松,魏旭東,宋永平,等.復方丹參預防沙利度胺引起靜脈血栓癥的臨床觀察[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1,32(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