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聞備乘》說略

    2014-12-09 15:49:08李澤昊
    重慶與世界 2014年3期
    關鍵詞:年刊胡思胡氏

    李澤昊

    (大連交通大學思政部,遼寧 大連 116028)

    一、胡思敬其人

    同治九年十月初二日(1870年10月25日),胡思敬生于江西新昌(今宜豐)的一個文化世家。家世自祖父歿后衰落。胡思敬和弟弟胡思忠自幼只能隨父就學,“嚴冬風雪股栗,三人共一檠,忍饑相對,漏鼓冬冬,與讀書聲相間勿絕。雞鳴未達曙,殘星零亂有光,即披衣起,敲火煮宿茶,啜一甌,擁破氈,讀《史記》、前后《漢書》、《南華經》、《昭明文選》,隨讀隨抄,累數十百紙,兩手龜裂勿覺也”。①胡思敬:《退廬全書·文集》,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368頁。由于胡思敬的勤奮刻苦,終于學有所成。光緒十九年(1893年)中舉,次年,成進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補殿試,名列二甲第二十一名,轉翰林院庶吉士。1898年,散館,改任吏部主事。

    胡思敬科舉中第之時,恰值中國內憂外患、烽火處處之際。面對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的危機與政局,傳統(tǒng)的士大夫大都徘徊于傳統(tǒng)與近代之間,開明進步者走向近代,頑固保守者固守傳統(tǒng)。胡思敬成為后者的典型代表人物。1898年,他堅決反對維新變法。1年后,寫下記述戊戌維新運動的史學專著——《戊戌履霜錄》。1906年,他作《丙午厘定官制芻論》,洋洋灑灑數萬字,對清政府的《官制草案》逐條指駁,力主祖宗之法不可遷更。1909年,胡思敬補遼沈道監(jiān)察御史,轉掌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兩年間,他上疏四五十次,對清末新政進行批評和抨擊。在胡氏心目中,“天朝上國”的觀念根深蒂固,“夷夏大防”必須堅守。向西方學習對他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拔耗钪勓髣?,包慎伯之談鹽漕河,益粗疏不足道矣?!雹俸季?《退廬全書·箋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588頁。他雖然對當時的各種社會弊病有所體察,但卻將各種弊端產生的根源歸結為“人心不古”,“正學不明”。他深信“致治之理莫于經”,認為“欲救今日之亂,必先變人心;欲變人心,必先正學術;欲正學術,必先明人倫”。②胡思敬:《退廬全書·文集》,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260頁。從現存的資料來看,尚未發(fā)現胡思敬與任何外國人有直接交往,而他似乎也根本就不屑于進行這種交往?!八臅褰洖樯硇男悦?,“半部論語可佐太平,吾知其不待他求矣”。③胡思敬:《退廬全書·文集》,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227頁。胡思敬的頑固保守言論在當時京城官場較有名氣,深為報界輿論所譏,如《廣益叢報》第209號有文《胡思敬阻撓立憲之紕繆》,第229號有文《胡思敬又上參折》等。胡氏本人雖然也承認,“仆自知迂頑,為時論所怪”,④胡思敬:《退廬全書·箋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459頁。但卻絲毫不改初衷。直至以言不能用為由棄官離京。民國成立后,胡思敬奔走金陵、徐州、兗州之間,與升允、劉廷琛、于式枚等密謀恢復帝制。1917年張勛復辟,授其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不久復辟失敗,胡思敬避居故里,從此寄身于讀經著述之中。1922年4月30日病逝。

    胡思敬經晚清光、宣二朝,在京任職十余載,為官清正,剛直不阿,是典型的儒家正人君子式人物。他生活儉樸,嚴于自律,從不阿諛奉承,巴結討好達官顯貴。他自己曾說:“仆居京師十二年,嘗自言有三畏:一畏臭蟲,二畏陽溝,三畏達官貴人。雖語涉戲謔,亦實錄也。”⑤胡思敬:《退廬全書·箋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465頁。以傳統(tǒng)的道德價值觀來衡量,胡氏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確有其可貴之處。晚清吏治日壞,官場賄賂公行。胡氏則在污濁的官場中潔身自愛。他看不慣官場中的種種鉆營取巧、貪刮詐奪的現象。任監(jiān)察御史的兩年間,他忠于職守,不畏權貴。對權奸、貪吏莫不指名彈劾,在江西乃至全國都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二、《國聞備乘》的內容特點及史料價值

    《國聞備乘》共4卷,采用傳統(tǒng)筆記體的形式記載清末掌故、軼事179例。⑥其中包括能夠獨立成文的156例,篇幅較短不能獨立成文的23例,統(tǒng)收入“瑣記”一篇。具體可分為朝政得失(84例)、人物軼事(82例)、典章文物(8例)、社會見聞(5例)四類。1924年,胡思敬的至友魏元曠(1857-1925年,字斯逸,號潛園,江西南昌人,與胡思敬同年中進士)整理胡氏遺著,將《國聞備乘》付南昌退廬刊印。這當是此書最早的刊本。

    書中于清末政治,言之最詳,稱得上是一部“清末政治聞思錄”。撰寫的重點包括:(1)評價新政舉措。如《道員詭遇》《京官變局》《部費》等文,對政治改革的混亂無序及所引發(fā)的不公平現象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揭露。(2)記錄官場腐敗現象。如《京朝饋遺》《叉麻雀》《督撫各私利權》等文,對皇親貴胄及封疆大吏的腐敗劣跡無不用犀利的筆鋒點名指責,表現出作者對官場的腐敗現象的痛恨及對時局深深的憂患意識。(3)褒揚“忠義”,貶斥“奸佞”。如《胡文忠權變》《陳尚書罪不掩功》《報效》等文。不可否認,胡氏所斥責之人,多為主張改行新政者,但銳意變法者中有人政治鉆營、經濟貪鄙,這恰成反對變法者攻擊的口實,這種狀況,實為歷代改革運動中的極大遺憾。

    《國聞備乘》在內容取裁及編纂技術方面進行了一番探索。一方面,是否具備經世功用成為本書內容取裁的重要標準。從而在突破傳統(tǒng)筆記小說“各記聞見,以備遺忘”的狹隘目的的同時,“資治、教化”的史學思想也成為貫穿全書的一根主線。書中體現經世功用的事例可分為以史為鑒及以史教民兩個方面。前者如《軍機處不勝撰擬之任》《言路盛衰》《差官變?yōu)閷嵐佟返绕?,重在勸勉為政者要吸取政治改革的經驗教訓,并以此來制定或改正治國之?后者如《黃氏二女》《閭閣奇節(jié)》《服妖》等篇,重在利用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道德文化對讀者進行教化,以轉移所謂的“人心世道”,維護傳統(tǒng)的道德體系。

    另一方面,全書在史文的斟酌、修飾上也是頗下功夫的。首先,善于運用歸納法是本書撰文的一個顯著特點。例文在書中俯拾皆是,如《同城督撫不和》《李文忠濫用鄉(xiāng)人》《岑云階粗莽》等。這種撰述方式近于趙翼的《廿二史札記》,是對傳統(tǒng)筆記體史著的發(fā)揚,增強了文章的邏輯性和說服力。其次,運用春秋筆法,通過細節(jié)描寫暗含褒貶。如“發(fā)匪”、“捻匪”、“拳匪”這些字用在對太平天國、捻軍及義和團的稱呼上;稱咸豐帝、同治帝之死為“崩”,而光緒帝是由藩邸入承大統(tǒng),則稱為“薨”,體現了作者的封建正統(tǒng)觀念;稱曾國荃之死為“薨”,稱張之洞則為“死”,滲透了作者對人物的看法。最后,在記人、敘事中通過大量的人物對話描寫,寓論斷于記敘之中。如《樊增祥罷官》《慈安防患之密》《裕壽山誅李世忠》等,不僅提高了作品的可讀性,而且增加了文章的教化功能。

    從1895年至1911年,胡思敬宦海生涯16年,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主事、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等職。這些職務為他了解官場內部情況、搜集時政掌故提供了相當有利的條件。魏元曠曾回憶說,胡思敬“尤留心先朝熙雍之政,所以為賓服遠邇之道,復多交當世有聞之士,以故中外得失,大吏之賢否,近之而宮禁,遠之而邊陲,皆若得之耳目之前”。①魏元曠:《副憲胡公神道碑》,《退廬全書·詩集》,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1頁。《國聞備乘》的資料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搜集到的,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例如:在《科目盛衰》一文中,作者以翰林回鄉(xiāng)為例,對科舉停廢前后社會對科舉功名的全然不同的態(tài)度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述。此文不僅表現了以胡氏為代表的守舊士子,對“??婆e、興學堂”的強烈抵觸情緒及文化心理的失衡,而且為考察科舉停廢對士子命運與鄉(xiāng)村社會的實際影響提供了生動的史料;《宣統(tǒng)初年朝士》一文則以作者所聞所識為依據,較為細致地記錄了宣統(tǒng)初年文士學人的籍貫、官職、特長等。其所記為一般史料所少見,為研究近代學術史的珍貴資料;翰林官職低微,生活清苦。在吏治腐敗的晚清時期,試差與學差成為翰林們撈錢的良機,時人多視試差為美差,②李慈銘:《越縵堂日記》第19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20年版,同治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以放差之遲速多寡分紅黑。③張達驤:《我所知道的徐世昌》,文史資料選輯第48冊,合訂本第17冊,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16頁。本書對此現象亦有描述,可與其他史料互為印證;④胡思敬:《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21頁記載“翰林仰首望差,閱三年得一試差,可供十年之用;得一學差,儉約者終身用之不盡”。清末以來,旗、民兩重行政體制已落伍于時代。優(yōu)養(yǎng)旗人的結果,反而造成了旗人生計的日益貧困?,F存的檔案和正史材料多只對廣大中下層旗人的貧苦生活有所記述,對上層旗人的生存狀況的介紹則相對較少。是書《宗人貧乏》一文對此所補充:“(宗人)生齒既眾,貧富不均,專恃公祿贍養(yǎng),坐食無所事事,窘甚,多不能自給。嘗有友人入內城赴宴,各征一妓侑酒。門外車馬闐咽,忽見一艷妝少婦,年約二十許,乘紅託泥車揚鞭竟入。問從何來?曰:王府街宗室某宅。及入座,遍拜坐賓,即侑酒者?!雹荨秶剛涑恕罚喜藦]1924年刊本,第253頁?!百Ь啤笔琴v業(yè),宗室女眷不顧皇家顏面操“侑酒”之業(yè),生活的窘迫程度可想而知。此外,是書所記之事也有很多取自口耳相傳。此乃胡思敬在京為官時期的見聞,不能等同于民間的無稽謠傳。如在《文宗遺命得人》有這樣的記述:“文宗大漸,時尚駐蹕熱河,內外洶洶,訛言蜂起。顯皇后曰:‘圣駕脫有不諱,樞府中疇則可倚?’帝引后手,書‘文祥’二字示之。后又言:‘大阿哥幼沖,當典學,安可無付托者?!坶]目沈吟良久,徐驚寤曰:‘得之矣,急用倭仁?!瘯r倭仁被放新疆,為葉爾羌幫辦大臣。帝崩,即日發(fā)急遞召之回京,命授讀東宮?!雹蕖秶剛涑恕罚喜藦]1924年刊本,第16頁。目前,其他史籍有所記載,缺少這樣的細節(jié),但揆之局勢,當事人的做法完全合乎情理。胡氏的記載雖僅是孤證,但記述的來源應為知情人的透露,可另備一種說法,值得參考。

    三、《國聞備乘》體現的思想傾向與時代背景

    《國聞備乘》在記人敘事的過程中,深刻體現出作者的保守思想。如書中極力為封建君主專制辨護,稱“近世倡革命者,恒借君主專制一言為口實,其實誣也”;⑦《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19頁。堅持“天朝上國”的世界觀,固守“夷夏大防”。用“夷”、“夷酉”、“蠻夷”等詞指代西方國家;抨擊新政改革的各項舉措,稱“女學堂興而中國廉恥掃地殆盡”,⑧《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78頁。修建鐵路導致“百物騰貴,窮民輕棄鄉(xiāng)里,游食四方”⑨《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119頁。等。列強的侵略在激發(fā)了作者強烈的反侵略的民族主義情緒的同時,也成為他拒斥西方文明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認為,“中國之弱,不弱于甲申、甲午、庚子之失敗,而弱于總理衙門、外務部之媚夷”,(10)《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122頁。“外務部不撤,夷難且未巳”。(11)《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117頁。探討清王朝政權興亡的原因是作者關注的焦點。在考察了晚清政治、經濟、軍事、社會風氣等方面后,胡思敬認為清王朝滅亡與歷史上其他王朝滅亡的不同之處在于,王朝上層君臣離心離德,“兄弟不睦”、“母子夫婦不和”(12)《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30頁。致使社會“人心變易無?!保?3)《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192頁?!凹樨∪恕背脵C為謀私利擅改“祖制成法”實行新政所致。

    《國聞備乘》體現了作者相對獨立的史學準則。一方面,胡思敬提出了“言官可以風聞言事,史官不能以風聞著書”(14)《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181頁。的治史原則。他在《國聞備乘·自序》中談到撰述此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存掌故,留真史,為以后的考史者提供方便。清廷自“莊廷鑨、呂留良、戴名世,連興大獄,文字之禁極嚴”,致使士大夫不敢談論國事。而“起居注徒戴空名,歷朝纂修實錄館閣臣罕載筆能言之士,但據軍機檔冊草率成書。凡一切內廷機密要聞,當時無人紀述,后世傳聞異辭,家自為說”。同時,他又深感“史官失職”,史才不易得?!霸诰┖谜務乒收哂型羯崛损η洹⒚袄芍喧Q亭,詢其著述,秘不肯示人。其出而問世者,多不脫小說余習,此外更無聞焉”。因此,胡思敬在編撰《國聞備乘》時,即對所用材料嚴格掌握,“大約見而知之者十之七八”,以保留歷史實錄。(15)《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2頁。

    另一方面,胡氏十分贊賞春秋時期“君舉必書”、“書法不隱”的觀念,在和朋友們的書信往來中,屢次表明這一看法。他說:“古人諱尊、諱親之說,亦為過小者言之;若大惡可諱,則桀、紂之殘暴誰為播揚于后世乎!周公誅管、蔡,親加刃于其躬,尚無不可,更何論死后之褒譏!操史筆者,但不當掉弄楮墨,以快一已之私仇,他非所懼也。”①《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4頁。這種“書法不隱”的觀念不僅增強了所用史料的可信程度,而且擴大了記敘的范圍。如在《文錫》《貢獻》《監(jiān)國預防隆?!返任闹袑Υ褥?、載灃、隆裕太后等人的記述與評論,不拘忠君觀念,敢于直議宮中秘事,甚至丑聞,成為本書的一大特色。

    《國聞備乘》的成書背景是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動蕩的社會政局緊密相連的。“書中稱太后、上者,光緒朝所作;稱孝欽、稱德宗者,宣統(tǒng)時所作?!雹凇秶剛涑恕?,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3頁。此時,先進的士人已經突破了睜眼看世界的界限,開始把代表現代科技文化的“西學”,納入了豐富、提高自我的文化視野內,逐步走出了封閉的文化傳統(tǒng),將自己投身到改造社會的實踐中。胡思敬畢竟不能脫離他所處的時代而存在,“予來京師,七年之間,經甲午、戊戌、庚子三大變”。③《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1頁。在親眼目睹了中國積貧積弱的社會局面后,懷著濃重的民族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經世思想的胡思敬必然也會作出某種回應?!肮嫠亮τ趯W,日至書肆搜求經籍,老仆負囊從其后。無所不收,蓋亦無所不讀,尤精求掌故及郡國中外利病,慨然有志于天下?!雹軇⑼㈣?《胡公漱唐行狀》,閔爾昌撰《碑傳集補》卷十,臺灣文海出版社1980年影印本,第663頁。然而,他的應變之策卻與前者大異其趣。他的眼光是向內、向后看,力圖從中國傳統(tǒng)經典中找到救時應世的武器。這與那些向西方學習者的取向顯然不同。1901年,“參酌西法,實行新政,以期漸至富強”的呼聲在朝野上下日益高漲。胡思敬一再上疏反對新政。他保守的應變主張,并不能真正地回應時代“大變局”的挑戰(zhàn),清廷對他的奏章多不予采納。這使胡思敬的內心非常痛苦,頗有“匪風下泉,曲高和寡”之慨。在《國聞備乘·自序》中他寫道,“士非憂患不能著書,不經亂世亦不能盡人情之變”?!案┭鋈倌陱R堂擘畫之勤,將相經營之苦,慨然于弓髯喬木之感,未嘗不戚戚于懷也”?!坝桡秘撗载煟幎碳成?,自愧無絲毫補濟”,所作《國聞備乘》,“庶為惡者知所戒,而好善者交勉,人情變極思遷,亦轉移風氣之一道也”。⑤《國聞備乘》,南昌退廬1924年刊本,第2頁??梢姡鞘送镜氖б庖l(fā)了他著書立說的想法。而試圖利用史學的借鑒功用以“懲惡揚善”、轉移“世道人心”,也就成為胡思敬編纂《國聞備乘》的一個重要目的。

    《國聞備乘》不僅是研究清末政治的重要參考史料,而且它所體現的史學思想傾向,在中國史學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一方面,是書體現了作者相對獨立的史學準則和經世致用的史學價值觀,且力圖在強調史學學術性的基礎上,彰顯史學經世功用的史學思想傾向。另一方面,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西學東漸潮流的沖擊下,固守傳統(tǒng)的士大夫為中國社會的前途命運所做的思考。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自覺的責任感,胡思敬關注時政,編纂時政書籍,并將憂患意識與傳統(tǒng)的史學價值觀融入撰寫內容當中。在中西文化激烈沖撞的時代,是書體現的保守思想極具典型意義。

    近代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在西方沖擊下大動蕩大分化的社會。本書是胡思敬對所處的大變動時代的回應。從《國聞備乘》到《鹽乘》,再到編輯《豫章叢書》,著書立說成為胡氏最后的精神寄托,即政治仕途的絕望轉寄于史學的功用,這是傳統(tǒng)士人的一般心態(tài)。與趙爾巽、柯劭忞、王樹枏等“前清遺老”參與編撰《清史稿》不同的是,胡思敬的這種行為表現為一種個人的文化投入。但胡氏并不孤獨,他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魏元曠、劉廷琛、李瑞清等人,他們與胡思敬有著相似的經歷和心態(tài)。作為清末民初江西紳士的代表人物,胡思敬的心態(tài)不僅僅代表他個人,也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一批人。他在當時所充當的是恪守傳統(tǒng)文化的保守派這一群體代言人的角色。在這些人看來,通過史學的功用來救天下之人心世道是他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從對是書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批傳統(tǒng)士大夫的主張和心態(tài),從他們身上洞悉那個時代的一股脈搏。進而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中國的變革,也更全面地把握近代社會的進程。這就是《國聞備乘》一書的主要價值所在。

    (責任編輯 周江川)

    猜你喜歡
    年刊胡思胡氏
    “胡氏三杰”對中國科技教育的貢獻
    華人時刊(2023年13期)2023-08-23 05:42:40
    歡迎訂閱2022年刊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5:06
    歡迎訂閱2022年刊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36
    基于主客觀評價的減振器異響問題規(guī)避方法
    歡迎訂閱2021年刊
    當代水產(2021年10期)2022-01-12 06:20:42
    郭永紅運用胡氏按壓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經驗
    歡迎訂閱2021年刊
    當代水產(2021年5期)2021-07-21 07:32:46
    “胡氏三姐弟”的黑與惡
    公民與法治(2020年3期)2020-05-30 12:29:52
    Low tem perature Pmmm and C2/m phases in Sr2CuO3+δ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我們家的“壞小子”
    巍山| 重庆市| 长汀县| 儋州市| 河曲县| 东丰县| 忻城县| 乌鲁木齐市| 涟水县| 含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方山县| 大宁县| 延吉市| 井研县| 永修县| 安义县| 麦盖提县| 承德县| 长武县| 景德镇市| 临城县| 鞍山市| 元阳县| 多伦县| 甘孜| 咸阳市| 昭苏县| 泸定县| 突泉县| 吉隆县| 通渭县| 开阳县| 五峰| 平潭县| 连江县| 分宜县| 黑水县| 五指山市| 宁安市| 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