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芳
“有誰知道怎樣才可以治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呀?我是個實習教師,這個對我太難了?!?/p>
其實,如何讓學生服你,恐怕不僅僅是這個實習教師遇到的問題?,F在的小孩并不是那么容易應付的,有些會在你的課上故意搗亂,有些或許是不由自主地發(fā)出與課堂不和諧的聲音。如果學生不配合老師,又怎能很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呢?
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興國管理學院院長的曾仕強,曾經這樣回憶他的母親:我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我的媽媽。因為從小到大,我媽媽從來沒有對我講“去做功課”。這和許多小孩的媽媽是不一樣的。她常講的一句話是:“去睡覺!”這是我媽媽最厲害,也是最高明的地方。每次臨睡覺前,即使我的作業(yè)還沒有做完,媽媽也會說:“做不完作業(yè)沒關系,睡覺更重要!”但第二天老師會因為我沒有完成作業(yè)而打我的手,不會打媽媽的手。這樣就逼得我每次放學回家不敢直接去玩,而是趕快完成作業(yè),要不然又要被叫去睡覺了。很多媽媽很奇怪,她叫自己的小孩子好好讀書,叫小孩子回家后去做作業(yè),結果小孩子拿起筆就在課本上畫媽媽,把媽媽畫得亂七八糟、奇丑無比。我媽媽并沒有叫我去做作業(yè),而是規(guī)定我晚上十點半前必須睡覺,所以我回家就做作業(yè),根本不敢去玩,結果我成了最好的學生。
也許曾仕強的母親沒有想這么多,但從教育、管理的角度來看,她的確是一位會教育、懂管理的母親,連兒子在成了管理大師之后都還不得不佩服。
在兒子的眼里,母親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人;在母親的心里,兒子應該是這個地球上最聽自己話的人。最具權威性的人和最聽話的人走到一起,按理說不會有什么摩擦。但上面的故事卻告訴我們,頂級權威也會經常遇到挑戰(zhàn),最聽話的人也有不聽話的時候。
別人聽不聽自己指揮,關鍵不在于自己是不是權威,而在于自己通過什么方式讓別人聽自己的指揮,從而樹立起自己的權威。如果自己能力有限、水平不夠、方法失誤,即使你權威到了母親的級別,你面對的是像孩子一樣聽話的人,你的話同樣不起作用。
而孩子對于父母或者老師的服,有壓服、治服、降服、征服、信服、佩服、折服、心服等不同的服,我們最好能夠征服、信服、佩服,而不要壓服、治服、降服。
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教育者權威樹立的程度,教育者權威的樹立必須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長制上,明智的教育者很懂得權威樹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權威的樹立不是靠壓制、強求、主觀臆斷,而是采用剛柔相濟的方法。教育者自身應該強大,卻不宜強勢:強大是內在的,強勢是外在的;強大給人依賴感、安全感,強勢給人壓迫感、焦灼感;強大者自信而平和,強勢者中干而外強;強大者寬厚,強勢者狹隘;強大者以實力服人,強勢者以外勢壓人;強大者是自然的,強勢者是做作的;強大者令人尊敬,強勢者令人不快。
伯特蘭·羅素告誡:“有人與你意見相左時,即使這些意見來自你的丈夫或者孩子,也應用爭論去說服他們,而不是用權威去治服,因為靠權威取得的勝利是虛幻而自欺欺人的;不要用權力去壓制你認為有害的意見,因為如果你采取壓制,其實只說明你受到了這些意見的壓制?!?/p>
有人曾這樣說:“做領袖的人有兩種,一種使人懾服,一種使人悅服。毫無疑問,教育工作者應當使人悅服,而不是懾服,因為教育的出發(fā)點是愛?!?/p>
憑什么讓學生服你?至少我們也要做一個溫柔的征服者。所謂征服者,即是教師要能夠讓學生喜歡自己,完完全全地信賴自己;所謂溫柔,即是教師不能靠暴力,或者是靠壓力來讓學生聽從自己,而是要用自己的能力、人格魅力、學識水平和真摯的愛去打動學生,從而讓學生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真正口服且心服。
責任編輯:晏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