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華
(哈爾濱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現代大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心理問題,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過度的溺愛,并沒有給其獨立發(fā)展的空間,所以就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溝通的性格,如果長期下去,會越來越不適應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最終出現心理壓力,形成心理問題。
經過大量的研究調查發(fā)現,我國現今的大學生心理普遍存在著問題,有些甚至比較嚴重,心理問題會嚴重影響大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甚至會斷送自己的生命,因此國家相關部門特別重視大學生心理狀況。經過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在逐漸增加,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如何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已經成為普通高校所面臨的一個重點問題。體育課作為普通高校教學的一部分,對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體育課豐富多彩,可以環(huán)境學生的心理壓力,再加之,體育課上很多比賽項目都能夠鍛煉人的身心,進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有研究表明,喜歡體育的大學生,心態(tài)相而言都比較好,能夠勇敢地面對問題,所以對于普通高校學校來說,在做好專業(yè)課教學的同時,也要抓好體育課教學,因為無論是從身體,還是心理,體育課都能真正地起到作用,只要相關的體育教師再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們更好地融入進體育課中,從體育項目中獲得快樂,磨煉意志。
(1)大學生心智還沒有完全發(fā)育成熟。很多的大學生剛剛進入大學校門,才算是真正的獨立,而且這之前大多數是埋在書中努力學習,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了十幾年。很多的事情大多數都是父母操辦,尤其是獨生子女,父母過分地溺愛,使其一直處于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狀態(tài)中,再加之,大學生特殊的年齡段,心智本身就沒有完全成熟,遭受挫折,內心往往承受不起,而這時父母又想讓其獨立,在這種矛盾的狀態(tài)中,大學生非常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2)不善溝通。如今的大學生都比較自我,不善于互相溝通,所以普遍存在著不善于調節(jié)人際關系的問題。走進大學校門之前,很多大學生都在埋頭苦讀,很少與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溝通,所以導致了溝通障礙。經過調查顯示,不善溝通的大學生性格都比較內向,遠離群體,即使需要幫助也不知道如何開口請求幫助,這樣群體也會越來越遠離他,使其性格越來越孤僻,最終形成了心理障礙,產生了心理問題。還有些大學生自身比較優(yōu)秀,但是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要求其他人,這種處事原則,使得群體成員逐漸地遠離他們,使其產生了心理壓力,最終造成了心理問題。
(3)就業(yè)問題。就業(yè)是現代大學生面臨的首要問題,雖然幾乎每個普通高等學校都在擴大招生,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就業(yè)模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傳統的大學生就業(yè)模式都是包分配,大學生不會為了就業(yè)的問題發(fā)愁,產生過大的壓力,但是現代社會是人才競爭的社會,即使是大學生也需要有真才實學才能獲得一份滿意的工作,再加之,企業(yè)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新畢業(yè)的大學生缺少經驗,沒有更多的生活閱歷,所以就業(yè)十分困難,這種困難造成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成為了心理障礙,甚至是心理疾病。
普通高校體育課對大學生心理機能有積極的作用,這從上文的闡釋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來,其具體影響如下。
(1)促進大學生身體與心理共同發(fā)展。體育課教學大多數是戶外活動,這些活動產生的直接影響就是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而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很多需要團結協作,在這一過程,大學生們會學習到團結的重要性;還有些體育活動對鍛煉人們的意志有積極作用,比如長跑,沒有一定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很少有大學生能夠堅持下來。如果在體育課中,教師有針對性地去做活動,有針對性地去制訂教案,其效果一定非常好。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經常鍛煉的好習慣?,F代大學生多數都不喜歡戶外運動,心理比較封閉,如果能夠經常鍛煉、強健身體的同時,還能夠打開封閉的心理,更好地融入到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中,而且這樣也能夠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競爭力,身體素質好、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在社會上往往最受歡迎。而體育教學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將兩者協調起來,共同發(fā)展。
(2)更有利于普通高校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由于現代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比較多,所以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通過各種渠道來解決大學生心理存在的各種問題,而高校完全可以利用體育教學來實現這一目的。首先,體育教學通常都是在戶外進行,其空間是開放式的,而不是封閉式的,這樣大學生的視野就會更加得開闊,心情就會比課堂上教學要放松很多,其也就更容易與人接觸與溝通,放下心底防線;其次,體育活動通常都是開放式的活動,這種活動的主要特點就是需要群體協作,共同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可以感受到群體成員之間的信任以及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最后,有些競技類的體育活動更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品格,讓其不畏懼困難,即使獲得勝利也不會驕傲自滿,失敗也不會怨天尤人,這種品格是現代大學生所應該具備的品格。
因此普通高等學校應該將體育課教學納入到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體系中,使其成為體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這樣既能鍛煉大學生的身體,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體育課并不是一門簡單的課程,它在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普通高校領導人應該對大學體育課教學引起重視。
(3)更有利于普通高校大學生的成長。因為通過體育課教學活動的長期開展,大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身心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尤其是在競技體育活動中,輸贏是常見的事情,也能夠讓大學生真正意識到,一次成功不代表永遠的成功,一次失敗也不代表永遠的失敗;人的奮斗過程才最重要,只要在社會中真正地發(fā)揮屬于自己的能力,即使失敗也能夠安然接受;結果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應該是奮斗的過程。而且在體育課中,能夠充分地挖掘學生們的潛能,學生的潛能一旦被激發(fā)出來,也就更有自信心,這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又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通過體育活動,學生對自己能夠有更明確的認知、更確切的評價。
(1)明確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統一的教學目標。要想真正地通過體育課來對大學生心理機能產生影響,高校與教師首先應該將心理教育的重視程度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且將其與教學目標有效地結合起來。換言之,教師對于心理教育的實施應有共識,而不應該是某個體育教師的個體行為。
(2)開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體育課程應設置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標準、心理健康的影響,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及時而恰當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調整。
(3)結合體育運動的實際,加大高校體育教改力度。體育教育必須具備健美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自覺自愿、積極主動地學習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具備自我調控心理的能力。體育教學中要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選擇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實現體育教學健身健心的目標,教師就必須集思廣義,挖掘教法,把“快樂體育”帶到教學中去,因為“快樂體育”是以快樂為導向的漸入佳境的一種啟蒙的誘導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師本身必須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質、優(yōu)秀的氣質、高尚的道德品質、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體育教師在課余時間應加強對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學會理解和認可不同的意見和分歧,并適時提供一種調解與寬容的心理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綜上所述,可知大學生心理機能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遇到問題不能迎難而上,往往都是退縮不前,針對這種情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各種體育活動,鍛煉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1]張世兵,喬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9):148-150.
[2]邱遠,閆虹.體育課程教學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2):1630-1632.
[3]左從現,江宇.論學校體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