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奇,王希軍,高云
(1,3.山東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250100;2.山東社會科學院,山東 濟南250002)
在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者往往依托報紙、雜志、書籍、廣播、電視等載體,通過集體學習、組織觀看等方式進行宣傳和教育,這通常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灌輸方式。隨著數字媒體和交互網絡的發(fā)展,人們的閱讀和學習習慣正悄然改變,傳統(tǒng)的傳播載體和方式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7.8%,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50.1%。有44.4%的成年國民進行過網絡在線閱讀,41.9%的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5.8%的國民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0.9%的國民用光盤閱讀,2.2%的國民使用PDA/MP4/MP5等進行數字化閱讀①“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發(fā)布[EB/OL].http://www.chuban.cc/yw/201404/t20140423_155079.html.。這些數據表明,在數字媒介迅猛發(fā)展的影響下,閱讀載體趨于多樣化,各種數字報紙、數字圖書館、電子書、電子閱讀器等數字產品讓人們應接不暇。原有的依靠傳統(tǒng)載體和方式進行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在浩如煙海的巨量信息流中被弱化,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有效性降低,從而影響到馬克思主義在社會意識形態(tài)中的主導地位。
因此,在數字化時代,能否提供充足的馬克思主義數字化資源,擴大馬克思主義數字產品在數字文化市場的份額,以滿足人們的數字閱讀需求就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然而,我國的馬克思主義數字資源建設雖然有了令人可喜的進步,但由于我國馬克思主義網站開發(fā)建設起步較晚,馬克思主義數字產品生產滯后,數據庫更新速度慢,從國外引進的馬克思主義數字產品較少,馬克思主義數字資源建設在數量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種種缺憾,信息量不足成為制約瓶頸,直接影響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效果。
伴隨數字化時代的來臨,互聯網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并逐漸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使用率越來越高,覆蓋范圍越來越廣?;ヂ摼W的蓬勃發(fā)展和廣泛應用是數字化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fā)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其中,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5億,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增長②CNNIC發(fā)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4/201401/t20140116_43823.htm.。網絡化開啟了人們新的生活模式,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每一種技術或是科學的饋贈都有其黑暗面”①[美]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頁。。“數字化世界是一片嶄新的疆土,可以釋放出難以形容的生產能量,但它也可能成為恐怖主義者和江湖巨騙的工具,或是彌天大慌和惡意中傷的大本營”②[美]埃瑟·戴森:《2.0版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設計》,???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頁。。各種健康的、有益的、不良的、甚至反動的信息在網絡這個虛擬大平臺上應有盡有,散聚流通,使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數字文化環(huán)境變得極其復雜。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曾說:“中國不會拒絕互聯網這種技術,因為它要現代化。這是我們的可乘之機。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把美國的價值觀送到中國去”③趙啟正:《中國面臨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世界知識》,2004年第5期。。西方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利用雄厚的資金和先進的網絡技術,通過大規(guī)模輸送歌曲、電視、電影等數字文化產品,對西方的文化進行大規(guī)模宣傳,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和文化侵略,自由主義、利己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無政府主義、種族主義等各種思想觀念、價值觀念、道德準則等意識形態(tài)充斥于整個互聯網之中,并在開放、互動的互聯網環(huán)境中不斷影響分化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判斷,使當代中國的社會思想和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趨勢,增加了馬克思主義傳播環(huán)境的復雜性,削弱了馬克思主義的點擊率和傳播效果。
同時,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我國當前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和社會不公等現象進行夸大失真的負面報導,借以使各種否定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錯誤觀點在網絡上大行其道,直接影響了受眾對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堅持和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正確判斷,這種網絡上的思想陣地爭奪戰(zhàn)將會曠日持久地進行下去,使數字化背景下的馬克思主義傳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數字化技術使過去的“知識爆炸”、“信息爆炸”演變成了今天的“數字信息爆炸”,在大數據時代,面對海量信息,許多人會無所適從,難以做出選擇。在復雜的互聯網環(huán)境中,面對形形色色的信息沖擊,一些人無法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擾,不能做出正確判斷和選擇,無形之中,削弱了馬克思主義在受眾中的吸引力。
而另一些受眾則往往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自主選擇,從而使信息傳播場出現細分,不同的受眾僅對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注意,信息的碎片化和受眾的分化嚴重沖擊了主流文化的傳播范圍,影響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效果。信息量越大,信息種類越豐富,這種影響就越大。在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貫通全球的互聯網擁有廣闊的傳播空間、多元化的傳播內容、互動的交流方式以及自由開放性的傳播環(huán)境,在這樣的界面上,人們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面對每時每刻涌現的大量信息,人們不再由上到下的被動接收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主動選擇符合自己口味的內容,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與此同時,又可以起到一個信息傳播中心的作用,自由地選擇傳播內容,上傳信息,以各種方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言論。當人們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選擇接受或傳播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信息時,也就意味著分配給瀏覽、學習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時間和精力受到影響,馬克思主義有被淹沒在海量信息中的危險。為避免馬克思主義在海量信息中被邊緣化的處境,除了要提高馬克思主義資源數字化程度之外,還要生產形式多樣的馬克思主義數字產品,以提高馬克思主義的吸引力,增加馬克思主義的點擊率和“馬克思主義粉絲”的數量。
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是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的資料,它們的數字化是整個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工程的基礎和奠基。這也是國內外一些機構和單位進行馬克思主義數字化比較全面的一個部分,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寧全集》、《列寧選集》、《列寧專題文集》、《斯大林全集》、《斯大林選集》、《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中國共產黨基本文獻”等等,以及社會主義國家其他重要領導人和國內外其他著名馬克思主義者的論著的數字化。當然,這方面的工作還應包括不同語種、不同版本、不同類型的著作、論文、札記、圖片、音像等資料的數字化以及至今還處于收藏狀態(tài)的珍貴資料,如沒有公諸于眾的原始手稿等資料的數字化。為方便使用,應制作具有多種格式、具備統(tǒng)一檢索功能的全文數據庫。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數字化工作盡管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離建成比較完善的數據庫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近年來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與數字圖書館發(fā)展很快,分別以中國知網和超星數字圖書館為代表,它們已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數字資源供應商和知識服務企業(yè),其中收錄了大量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文獻,包括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論著、博士學位畢業(yè)論文、優(yōu)秀碩士學位畢業(yè)論文、重要會議論文,等等。一些研究單位的圖書館、大學圖書館、黨校圖書館也都開發(fā)出自己的專題數據庫,如馬克思主義研究文獻數據庫、毛澤東思想研究文獻數據庫、鄧小平理論研究文獻數據庫、學習《江澤民文選》文獻數據庫、馬克思恩格斯研究資料數據庫、列寧研究資料數據庫、斯大林研究資料數據庫、國際共運史研究資料數據庫,等等。
但是眾多數據庫的建設導致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缺乏統(tǒng)一的協調機制。此外,收錄的論文存在數據量不全或重復,數據庫元數據標準不統(tǒng)一等問題。這些都有礙于資源的整合,并最終制約馬克思主義的數字化工作。因此,我們期待各部門和單位能夠統(tǒng)籌規(guī)劃,避免重復建設,在突出優(yōu)勢、合理分工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建立一個專門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文獻數據庫,該數據庫應該吸納其他數據庫的成果以及建庫的經驗和教訓,擁有豐富的庫存,具有統(tǒng)一的檢索標準,并定期進行維護和更新。同時,加強服務平臺的建設,實現資源共享?,F有數據庫中部分大學的學位論文禁止校園網外的用戶使用,人為制造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樊籬。有些數據庫如“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利用電子商務等功能,可以直接通過網絡進行充值使用其資源,但是還有一些數據庫并沒有此項功能,造成了資源獲取的不方便。因此,建立優(yōu)質的服務平臺尤為重要。
首先,建立并完善相關的馬克思主義教學數據庫。從目前的情況看,這是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建設中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為適應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需要,我們認為有條件的單位和機構應當集中人才、技術和資源優(yōu)勢,加大投入,率先建設大容量的數字化的多媒體素材庫、試題數據庫和測評數據庫。
其一,多媒體素材庫建設。多媒體素材庫應具有強大的海量信息存儲功能和管理服務功能,素材庫中各類資源的建設應遵循一定規(guī)范,使用通用格式,以方便檢索、查詢、存取和處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利用有效的素材資源,制作出適合學生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將知識生動形象、直觀具體地傳授給學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增強教學效果。
其二,試題數據庫建設。數字化試題庫的建立能從根本上提高命題的效率并克服傳統(tǒng)人工命題的規(guī)范化差、安全性差、大量低水平的重復性勞動等弊端,能最大化地利用資源,既給教師的考試命題工作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試題的核對與校驗工作。教師可以按照教學的需要自由組織一套試題,也可以讓數據庫根據教師選定的試卷格式、題型、題量、難易程度等方面的要求自動出卷。這有助于提高考試的科學水準,同時也起到了減負增效的作用。特別是在使用統(tǒng)一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又一致的情況下,創(chuàng)建大型的數字化試題庫其意義尤為重要,它不僅能促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評走上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的道路,而且由于其公平性更能激發(fā)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積極性。當然,創(chuàng)建大型試題庫是一個高度組織性的工作,其內容和使用方式要隨著教學要求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斷更新和完善。
其三,測評數據庫建設。測評是教學過程中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用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檢測和評價,也可用于教師對學生的單元測試和評價,測評結果可記為平時成績。這正是測評數據庫區(qū)別于只用于考試的試題數據庫的特點所在。測評數據庫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測試方式,學生本人可以按照章節(jié)、題型、難度等選擇隨機抽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模擬考試,實現自我測試,答題結束后可以自行查看成績和各題的正確答案,檢驗自己這一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計劃性。教師通過統(tǒng)計和分析學生在測試中的答題情況,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對教學效果進行自我評價,并以此為根據,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注重教學網絡平臺的建設,實現馬克思主義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廣泛共享。在建設教學網絡平臺時應該做到使資源配置和學習任務設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網絡平臺應該既能向學生提供學習信息和咨詢,滿足學生自學的需要,又能為教師提供資料上傳和發(fā)布的途徑,滿足教師育人的需求。同時,要提供多種渠道方便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如留言板、聊天室、在線答疑、在線論壇、教師解答等欄目,注意認知與情感相結合,增強教學的互動性。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另一方面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反饋情況,以進行課堂教學的相應調整,進一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現教學目標。
面對數字化浪潮,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普及工作遇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馬克思主義工作者如何運用新的手段,以新的形式搶占思想輿論高地,鞏固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地位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為應對這一挑戰(zhàn),我們認為首先要建立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和體裁為要素的大型數據庫,包括馬克思主義數字影視庫、馬克思主義動漫庫、馬克思主義知識競賽庫、普及讀物庫,等等。其中,馬克思主義數字影視庫可以收錄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片、紀錄片和專題片,如中央編譯局為紀念《共產黨宣言》發(fā)表150周年聯合攝制的文獻電視專題片《共產黨宣言》,也可以包含已生產的紅色電影。馬克思主義動漫庫的數字資源,可以是蘊含著馬克思主義思想、知識、精神和方法的、以動漫形式表現出來的故事,也可以是有關馬克思主義者勵志、成才、奮斗的故事,這些對青少年尤其具有吸引力。馬克思主義知識競賽庫,收錄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各種知識并以不同題型表現出來,通過人機互動進行答題,可以一人參加,也可多人同時參加。這種將學習、娛樂、競爭融為一體的活動方式將會使參與者易于接近馬克思主義,在輕松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精神和方法的熏陶。普及讀物庫主要是將馬克思主義的普及讀物文本轉變?yōu)殡娮淤Y源,也包括原創(chuàng)的網絡普及作品。
其次,建立專門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網站。網站的建設一方面為訪問多種數據庫提供了平臺,另一方面,也為馬克思主義工作者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網站建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充分運用圖片、音樂和影視等元素,達到圖文并茂、音視一體的效果,不僅形象直觀,而且引人入勝。要加大建設投入,打造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網站。其二,利用馬克思主義網站所進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普及不僅要有靈活的形式,而且內容也應該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做到豐富多彩。同時要注意網站版塊和欄目的優(yōu)化設計,要做到科學性、教育性、知識性、啟發(fā)性和娛樂性的和諧統(tǒng)一;要用數據說話、用榜樣說話、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說話,在縱橫對比中說話,力求把嚴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主題變?yōu)榧R性、趣味性和生動性于一體的普及內容,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普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①李長春:《從“三貼近”入手,改進和加強宣傳思想工作》,《求是》,2003年第10期。,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網站真正成為一個網絡理論普及陣地,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煥發(fā)出強大的青春活力。其三,注意網絡語言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普及者要與網民進行平等的對話,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模式和說教模式,形成互動式的談心解惑模式。
數字馬克思主義是全球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必然產物,馬克思主義數字化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zhàn)略目標,需要經過全體馬克思主義工作者與相關政府部門、企業(yè)單位以及致力于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建設的有識之士的通力合作才能實現。同時,馬克思主義數字資源庫系統(tǒng)的建設將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發(fā)展和大繁榮,推進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促進馬克思主義研究、教學和宣傳普及手段的更新和全面升級,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作出巨大貢獻。
把馬克思主義數字化是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新形式,用什么形式傳播什么內容是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處理好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的關系,就成了更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傳播的關鍵。一方面,傳播內容決定傳播形式,所以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保真性作為數字化的基本規(guī)范,防止為了適應形式而改變馬克思主義的文本和內容。另一方面,傳播形式對內容的傳播效果有巨大的影響,所以不能忽視傳播形式的選擇。要深入挖掘開發(fā)各類馬克思主義資源,把豐富的馬克思主義資源優(yōu)勢通過多樣的數字化形式轉化為傳播和宣傳教育優(yōu)勢。
數字化傳播是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新方式,這種方式具有開放性、共享性、互動性、傳播快、覆蓋廣、多媒性等特點,盡管如此,它也只是一種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手段,運用這種新手段加強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目的在于傳承和與時俱進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更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對于兩者的關系我們要有辯證的認識,一方面,為了更好地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我們要采用最先進的傳播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要避免出現將傳播目的弱化的現象,不要使人們只關注到傳播手段的新穎性和娛樂性而忽略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關注,從而達不到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最佳效果,進而更忽視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根本目的。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整體,各部分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呈現在數字空間中的馬克思主義也應該是全面完整的。但是由于如上所述的原因,這種理想的狀態(tài)難以達到,數字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需要多元的數字化建設主體在推進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工作的進程中協調解決,通過建立數據庫聯盟或協作伙伴關系實現資源共享,用現代科技手段合作整理翻譯馬克思主義文獻資源,積極開發(fā)和生產新的馬克思主義數字化產品,將馬克思主義的新進展及時數字化,不斷擴大和豐富馬克思主義數字化資源的總量,逐步把馬克思主義全面系統(tǒng)地放進數字世界,為人們完整地認識把握理解馬克思主義鋪就現代化新平臺。
除了馬克思主義內部各部分之間的數字化存在不平衡情況之外,馬克思主義數字化與其他領域特別是文化領域數字化之間也不平衡,當下國內外科學文化數字化的實際情況是,自然科學技術領域的數字化建設比人文社科領域的數字化建設起步早發(fā)展的好,而在人文社科領域的數字化建設方面,馬克思主義的數字化還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tài),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大都是伴隨著其他領域的數字化工程一起進行的,這種狀況遠遠滿足不了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數字產品的需求,也跟不上數字市場的繁榮步伐。要解決這些矛盾,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宏觀調控,政策上給予傾斜,資金上給予支持,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工作,使馬克思主義數字化與其他文化領域數字化協調發(fā)展;同時,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教學工作者和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人員以及從事馬克思主義數字化的技術人員,要努力學習借鑒其他領域數字化的成功經驗,掌握和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數字化進程。
如前所述,盡管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已達到50.1%,但是非數字媒體在文化傳播中仍扮演著重要角色。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基本渠道是學校課程教育,從中學到大學,學校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課堂教學主要采用了教師講解和課本學習等非數字媒體傳播方式,具有直接、深入、面對面交流等優(yōu)點,但缺點是受眾規(guī)模小、按時集中上課、教學方式單調等;而數字媒體卻能克服這些缺點,它不僅可以充實課堂教學過程,而且面向廣大公眾,具有突破時空限制、容易復制、雙向互動、信息多維性、虛擬性、方式多樣、形式靈活生動等特點,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快速傳播、長期存貯、知識共享、多維展示,這是非數字媒體無法比擬的。因此,我們既要發(fā)展數字媒體,又要重視非數字媒體,讓其各自發(fā)揮優(yōu)勢,共同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馬克思主義數字化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自己在存在形式上發(fā)生革命性變革的重大行動,它符合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品質。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發(fā)展的,它要根據社會實踐的需要、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和時代特征的變化來豐富發(fā)展自己,以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時代化不僅僅指內容,而且還包括形式,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實際上就是數字化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在形式上的時代化,是文化、社會各領域數字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必然結果,我們要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數字化機遇,促使馬克思主義在信息存在形式上的升級換代,使馬克思主義從紙質版本進化到數字版本,打造網絡馬克思主義和網絡社會主義文化。以海量數字資源存在的馬克思主義借助新媒體將會以全新的面貌進單位、進課堂、進家庭、進頭腦,從而迅速而高效地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傳播,被更多的干部群眾和知識分子所了解掌握,再結合本部門、本單位、本人實際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學習、工作和生活,以促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大眾化。所以,在當代,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離不開數字化,提高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力、影響力和領導力離不開數字化,馬克思主義數字化是一項與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和未來發(fā)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事業(yè),馬克思主義者要從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戰(zhàn)略高度,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建設。
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靈魂,它們之間是“魂”與“體”的關系,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必然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也必然會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fā)展。當前,我國文化領域正在發(fā)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蓬勃發(fā)展,但也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而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因而能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數字產品能豐富文化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這些數字產品和業(yè)態(tài)生動直觀地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深刻道理,使馬克思主義更具說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和認同,這樣既繁榮了社會主義文化,又提高了理想信念道德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數字資源的開放性、共享性、便捷性、低成本使普通民眾能不受時空限制地獲得知識和信息,彌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足和城鄉(xiāng)、區(qū)域文化差異??梢姡R克思主義數字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有效途徑,而在發(fā)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傳播才會更暢通。
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工程涉及到建設主體多元的問題,由誰來主導建設是問題的核心。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又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指導思想,是我國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部分,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工程是一個龐大的公共文化產品,因此,在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問題上,要以政府為主導,由政府相關機構做好頂層設計,統(tǒng)一規(guī)劃,以國家財政投入為后盾,組織或委托國有機構和單位建設,不以盈利為目的,從而保證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傳播的公益性,為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教學和宣傳普及提供便利的條件。同時,我們也要充分意識到馬克思主義資源的豐富性和浩瀚性以及資源數字化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因此,為了保證數字化工程建設的可持續(xù)性,應支持有實力的文化信息服務企業(yè)通過市場化經營的方式參與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工作,合作共建巨大型數據庫或獨資建設有特色的商業(yè)性的數據庫和網站。市場化運作有利于馬克思主義數字化資源的多方位開發(fā)和高效配置,保證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工程建設的開放性和全面性。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馬克思主義資源數字化的市場運營日益凸顯其重要性,政府要出臺優(yōu)惠政策、疏通投資渠道,鼓勵文化企業(yè)、社會組織以其資金優(yōu)勢、技術優(yōu)勢、管理優(yōu)勢、人才優(yōu)勢和信息優(yōu)勢參與馬克思主義數字化工程建設,同時加大監(jiān)管力度,凈化數字化市場環(huán)境,善于運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確保馬克思主義資源數字化市場的有序運營,形成政府主導、文化企業(yè)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統(tǒng)分結合、優(yōu)勢互補的建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