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哲文
慈善可是我的好伙伴。怎么,不信?你看,他跑來了呢。慈善,快坐,我們來敘敘舊吧!
與他初識是小學四年級。西南的大旱,照片中龜裂的土地,跪地發(fā)出無聲吶喊的孩童仍歷歷在目。多少女生為之潸然淚下,獻出寶貴的零花錢。那時的我被觸動,我認識到,慈善是偉大的。他可以挽救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慈善有千千萬萬的友人,友人們遞給他千千萬萬只手。而他將千千萬萬份人性的溫暖,傳遞給千千萬萬個需要溫暖的家。
走到初中,與慈善更拉近了距離。少見熱淚漣漣的慈善了,卻發(fā)現(xiàn),面對慈善,自己是笑著的。曾記得,最后一個“六一”不是盡情狂歡,而是笑著忙碌,忙碌著義賣,各盡其能地制作、吆喝、講價、推銷,忙得不亦樂乎。聽聞我班金額第一,有了競爭勝利后的滿足笑容。
隨著對慈善了解得愈發(fā)深入,發(fā)現(xiàn)他的朋友圈可真廣。原來所有心懷善念的善舉就是慈善呢!小蜜蜂義工團之名我們光榮地接下了,很快就做出將其發(fā)揚光大的行動。
“菲特”的來勢洶洶我們可是親身體驗過的。心驚膽戰(zhàn)地過了幾個聽風怒號的日子,燭光搖曳的夜,平息時卻吹響了集結號,召來家離學校近的同學。于是乎,各路人馬停了逛街,放下作業(yè),推開電腦,風風火火沖向七中,我們的任務——打掃社區(qū)。一行人毫不猶豫地抓上清潔工具,奔赴社區(qū)。風雨后的街道一片濕漉漉,撒落著樹葉與七零八落的包裝袋、空瓶,不太好聞的霉味鉆進鼻孔,卻是各自沉默著,開始了無言的清掃工作。與我一同清掃小組的科學學霸男手拖垃圾桶卻研究起野果的可食用性。我還有幸參觀了他皺眉與滾動的玻璃瓶作對的模樣。至于后來大家匯成一股洪流,一同掃蕩同一條路,人多效率高,旋風一般,卷過幾條道。正應了“輕輕地,我走了,不留下一片垃圾?!彼街幋_實煥然一新了。我們配合著前來消毒的工作人員,好奇地觀賞他們噴撒白色的粉末。一個陰暗的下午過得很快,行色匆匆的居民眼里,總還有一兩只小蜜蜂辛勤勞作的身影吧?他們的笑意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若是要講,其中還有不愉快的小插曲——小蜜蜂義工團的旗幟不見了。我卻不太在意:大概是天公要讓我們向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鋒同志學習吧!一切完畢,忽覺心胸開闊了不少——緊張的學習生活,為了自己能上進,真可謂爭分奪秒,能為同學做的都太少太少。所以這簡單的工作也算贈出一片善心罷。心中竊喜,覺得又與慈善近了一步。
日行一善的境界太高,實在難以達到;助人為樂的精神可嘉,卻難時時謹記。所幸我已交到慈善這個朋友。數(shù)完我與慈善的故事,接下來的篇章又該如何書寫?朋友,與慈善握個手吧——你定可與我,與他一起,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藍天。
(本文作者系寧波七中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