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峰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中心醫(yī)院,山東菏澤274000)
小兒鼾癥又稱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耳鼻咽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該病因睡眠時上呼吸道梗阻,能導致反復呼吸暫停及因此而引起的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等一系列并發(fā)癥[1],具有慢性、隱匿性、漸進性、致死性等特點,并且其具有較高發(fā)病率,是一種具有一定潛在危害的睡眠疾病。該病主要由腺樣體和/或扁桃體肥大而引起的鼻咽部氣道狹窄,能對兒童智力及體格發(fā)育等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因此已經(jīng)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2-3]。當前治療本病的方式主要有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術、傳統(tǒng)扁桃體摘除和腺樣體刮除術。為了對比這2種方法的臨床治療效果,我院耳鼻咽喉科對200例小兒鼾癥患兒分別進行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術和傳統(tǒng)扁桃體摘除和腺樣體刮除術,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耳鼻咽喉科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小兒鼾癥患兒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齡4~13歲,平均7歲?;純撼霈F(xiàn)渾身乏力和嚴重的頭痛,并且難以集中精力、記憶力出現(xiàn)明顯減退;所有患者均有睡眠時張口呼吸、呼吸困難、睡眠打鼾、鼻塞流膿涕等表現(xiàn),嚴重患者甚至會在睡眠時出現(xiàn)嚴重的躁動不安、半夜驚醒、尿床等癥狀。所有病例經(jīng)過咽部觸診、纖維鼻咽鏡、鼻咽部側位 X線片檢查后,確診為腺樣體肥大,并且患兒的雙側扁桃體也顯現(xiàn)出肥大腫大的現(xiàn)象。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100例和對照組100例。觀察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7.8 ±1.7)歲;病程(4.2 ±0.6)個月。對照組男 54例,女 46例;年齡(7.6 ±1.8)歲;病程(4.3 ±0.7)個月。2 組患兒的性別構成比、年齡、病程、臨床癥狀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采用鼻內鏡下扁桃體摘除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術。手術前對患兒使用口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純阂匝雠P姿勢平躺,墊肩,頭部保持向后仰,準備好醫(yī)用棉片,將其與1%地卡因和1/5 000腎上腺素的溶液進行充分浸潤,在70°的鼻內鏡下,用上述棉片將患者的鼻腔內以及鼻咽部黏膜進行表面麻醉,以收縮患者的鼻腔。扁桃體切除手術時,對患者使用上開口器,暴露咽喉及扁桃體,常規(guī)切除扁桃體,術后妥善采取止血措施。鼻內鏡手術時,抽取用于表面麻醉的棉片,將鼻內鏡置入口腔,調整鼻內鏡到適宜的位置和角度,使鼻咽部位的結構能在監(jiān)視器上完全顯示。在鼻內鏡顯示下,將耳用吸引器頭緩慢地插進患兒的鼻腔內,以全面地清除鼻腔內部的分泌物或異物,從而識別患者的腺樣體和咽鼓管圓枕等基本解剖結構,并且進行仔細的觀察,而后直視下選擇大號腺樣體刮匙,使其經(jīng)過患者口腔至手術的鼻咽部,然后進行刮除腺樣體,這一手術步驟盡可能一次性完成,以求完整地刮除掉腺樣體;如發(fā)現(xiàn)沒有一次完成刮除腺樣體,則吸除手術部位產(chǎn)生的局部血液,用帶線紗布對出血部位進行壓迫止血,再用小號刮匙將殘余腺樣體刮除或鼻竇咬切鉗咬除殘余腺樣體。采用線紗布壓迫止血,使用電凝對活動性的出血點進行止血,術后需要使用抗生素聯(lián)合呋麻滴鼻液進行藥物治療,療程為1~2周[4]。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的扁桃體摘除和腺樣體切除手術進行治療,手術前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將腺樣體刮匙或腺切割刀放置于患兒鼻咽腔,使刮匙頂端與患兒鼻咽的頂壁緊貼,保持刮匙在鼻咽處的中線位置,慢慢對刮匙實施下刮的壓力,以刮除掉腺樣體,采用帶線紗布對出血部位壓迫止血。
1.3 觀察項目 觀察2組療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腺樣體殘留率。
1.4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打鼾、鼻塞、張口呼吸等相關臨床癥狀均消失,復查后可確定無腺樣體殘留;顯效:打鼾、鼻塞、張口呼吸等相關臨床癥狀均消失,但復查后可見有腺樣體殘留;有效:臨床癥狀沒有完全消失,但所有改善;無效: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的可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的統(tǒng)計學處理,選用SPSS 16.0軟件,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等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臨床治療效果和腺樣體殘留情況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臨床治療結果對比 例(%)
2.2 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的對比(±s)
表2 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的對比(±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觀察組100 9.8 ±2.9 74.2 ±5.3對照組 100 10.8 ±5.7 106.6 ±7.9 t 2.94 2.42 P <0.05 <0.05
2.3 2組腺樣體殘留率比較 觀察組腺樣體殘留11例(11%),對照組腺樣體殘留26例(26%),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5.79,P <0.05)。
小兒鼾癥主要是通過缺氧和高碳酸血癥等因素來影響機體分泌生長激素,以至于降低了組織器官對生長激素的反應性,從而會嚴重影響兒童的身體發(fā)育和生活學習,所以應注意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正確治療。腺樣體和扁桃體都是免疫活性器官,但是小兒鼾癥形成的原因是由腺樣體肥大和扁桃體肥大引起鼻咽部及口咽部局限性狹窄和阻塞,使其通氣功能受到影響,所以不能只簡單地強調其免疫功能,而反對將腺樣體和扁桃體進行切除[5-6]。小兒鼾癥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由于腺樣體肥大也是引起兒童阻塞性呼吸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數(shù)患者具有扁桃體和腺樣體同時肥大,因此,單一切除扁桃體治療效果存在局限性。如果將兩者同時手術切除,就能夠解除呼吸道狹窄,改善鼾癥臨床癥狀,使得治療效果更為有效。小兒鼾癥的臨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經(jīng)過研究分析后,得出結論:引起大多數(shù)的小兒鼾癥的原因是扁桃體及腺樣體的肥大,而同時切除扁桃體和腺樣體后,鼾癥的臨床癥狀得到良好的改善[7]。
傳統(tǒng)的腺樣體切除術是指在觸摸條件下,以刮除鼻咽頂后壁腺樣體為主,用腺樣體刮匙刮除,無法到達后鼻孔處,并且因避免損傷咽鼓管而不能充分切除,術中視野窄,操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由于手術不是在直視下,同時兒童配合度低,容易引起刮除不徹底、術中損傷過大和出血量多等問題。除此之外,該術存在腺樣體殘留率高、癥狀復發(fā)性高的缺點。相比傳統(tǒng)的腺樣體刮除法,經(jīng)口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直觀、術野清晰;切除準確及止血徹底;手術風險低,創(chuàng)傷小、恢復速度快,并發(fā)癥少[8-9]。手術在視野清晰的條件下進行,因此可有效避免操作上的盲目性,從而使得手術中損傷少和降低過多腺樣體組織殘留,減少并發(fā)癥和提高手術治療效果,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術克服了傳統(tǒng)腺樣體刮除術的缺點和局限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腺樣體殘留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小兒鼾癥采用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治療療效良好,能明顯改善臨床癥狀。
總之,小兒鼾癥損害神經(jīng)功能,對小兒的智力和記憶力甚至身體生長發(fā)育影響甚大,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治療小兒鼾癥療效良好,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方法。一旦確診應當及早采用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這樣可使患者口咽腔及鼻咽腔的狹窄或阻塞得到有效的解除,上呼吸道通氣狀況得到良好改善,使其在睡眠時呼吸氣流通暢。鼻內鏡下扁桃體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術是治療小兒鼾癥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進一步對其進行更大范圍內的研究,以規(guī)范治療程序,完善治療方案,提高臨床對小兒鼾癥的治療水平。
[1]劉志建,張新利.扁桃體摘除聯(lián)合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治療小兒鼾癥的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12):66-67
[2]王遠強.46例扁桃體和腺樣切除術治療小兒鼾癥[J].醫(yī)學信息,2013(28):500
[3]張秀君.扁桃體摘除聯(lián)合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治療小兒鼾癥的臨床療效[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3,34(1):74-75
[4]宋艷軍,張彩連.扁桃體摘除加鼻內鏡輔助腺樣體刮除治療小兒鼾96例[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13(7):215-216
[5]朱發(fā)梅,鄭家法.鼻內鏡下腺樣體聯(lián)合扁桃體切除及腭咽成形術治療小兒鼾癥72例臨床觀察[J].中南醫(yī)學科學雜志,2013,41(4):414-416
[6]許杰英,李蓓,覃大洋,等.扁桃體切除及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治療兒童鼾癥62例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yī)學,2012,34(7):909-910
[7]李曼,柏正群.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60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17(10):1520
[8]張秀君.探討腺樣體刮除術對治療小兒黔癥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3,15(2):222 -223
[9]朱紅秋,李建萍.扁桃體切除術治療小兒鼾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