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惠敏
在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師生間的互動大都是基于語言或者文字圖片展示的活動,不能很好地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因而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而現在課堂即時反饋系統(tǒng)的普及,正好能夠彌補傳統(tǒng)多媒體教學的不足。通過課堂即時反饋系統(tǒng)教學,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互動,通過師生的積極互動能夠有效地實現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過程。但如何才能把互動反饋系統(tǒng)與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起來,挖掘其所提供的多種功能,實現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從而改善課堂教學質量呢?
新課改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思想,教師不能只片面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要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讓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及發(fā)展過程,從而建構新知識。因此課改要面向全體學生,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索、樂于動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以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在這樣的形勢下,師生互動反饋、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以前在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師生間的課堂互動主要是運用語言或者一些簡單的小活動,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沒有很好地調動起來,因而大大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而課堂即時反饋系統(tǒng)這種新的教學媒體,正好能夠彌補傳統(tǒng)多媒體教學的不足之處。通過課堂即時反饋系統(tǒng)進行教學,可以將反饋系統(tǒng)與課堂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挖掘它所提供的多種功能,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互動(如圖1所示)。通過師生的積極互動,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有效認知,實現師生間的高效互動,從而提高課堂的生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圖1
為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提高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課前教師要經過精心備課,建構精密的課堂教學設計,設計課堂上有可能出現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更好地引領學生根據知識的形成過程由淺入深地進行探究,從而成功獲取新知識,完成學習目標。為了讓課堂教學設計能夠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還要按照教學設計的需要,搜集相關的資料制作教學課件,用以輔助課堂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課件對課堂教學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在使用時我們只能按既定方案進行播放,不能做任何修改。而課堂上我們面對的是一群生龍活虎的孩子,他們有活躍的思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會反饋出一些新的信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一些預料之外的信息我們無法直觀地把它傳遞給學生,只能通過語言來表達,這是傳統(tǒng)媒體教學給我們留下的遺憾。而互動反饋系統(tǒng)彌補了這個遺憾,它真正地體現了教學的“互動”,給課堂帶來新的活力。
(1)強大的放映演示功能:只要能輸入電腦的,都可以支持播放電影、圖片、聲音、文稿等。
(2)9種互動模式:測試應答、搶答游戲、淘汰比賽、投票選舉、問卷調查、打分評選、口頭出題、電子舉手(搶權發(fā)言)、點名考勤。
(3)簡單易用的備課(試卷編輯)功能:只要會PowerPoint演示文稿軟件,就可以自如備課,系統(tǒng)還提供多個模板套用。
(4)詳盡的記錄、統(tǒng)計、分析功能:所有用課堂反饋系統(tǒng)進行的活動(如考勤、交作業(yè)、考試等),系統(tǒng)都自動記錄在案,并形成統(tǒng)計分析報表,教師、家長可隨時查看,特別是授課教師,可根據統(tǒng)計報表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及時調整授課進度。
在學生合作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互動反饋系統(tǒng)的多種功能,強化重點內容,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見表1)。
表1
在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及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錄制功能,將小組或個人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錄制下來,在總結、歸納,達成共識后再適時播放,既能讓學生再次體驗探究知識的過程,同時給學生提供反思自己的認知、觀點、操作等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的依據,以促進學生全面、科學地認識知識的發(fā)展過程,建構新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及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愉悅。
(1)反思交流整理,建構共享資源
每一節(jié)課后,教師要及時地進行反思,并通過團隊交流,找出課堂設計具有哪些優(yōu)點,還存在哪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應怎樣矯正和完善,才能使課堂教學不斷得以優(yōu)化,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交流反思后對課件進行修改,然后保存起來,建構學科資源網,既為教師提供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也為后續(xù)教學提供一手資料。
(2)提高業(yè)務水平,提升信息素養(yǎng)
每一堂課前的集體備課,要求每一位教師根據課標的要求,認真鉆研教材,找出課題的重點、難點及學科內的縱向聯系、學科間的橫向聯系等,全面地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以引領學生根據知識的形成過程由淺入深地進行探究,從而成功獲取新知識,完成教學目標,這樣大大地提高了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教師根據教學設計的要求搜集相關資料制作教學課件及利用課件輔助教學、有機融合反饋系統(tǒng)等過程,又促進了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
通過與互動反饋系統(tǒng)的有機融合,使課堂教學環(huán)境生動而形象,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能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勤于動手,收集和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都逐步得到提高,發(fā)散性思維及個性都得到充分發(fā)展,課堂教學質量大大提升。在互動反饋中對選擇錯誤的學生采取自行糾錯和互助糾錯的方式,幫助學生及時彌補知識點掌握不足之處。這種檢測效果遠比讓學生回家做作業(yè),教師第二天批改效果好。所以使用互動反饋技術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值得在各學科教學中積極推廣。
將課堂互動反饋系統(tǒng)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在一起,猶如讓學生自主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教師在旁邊觀察航程?;臃答伣虒W系統(tǒng)不僅可以在課堂檢測中發(fā)揮作用,還可在各學科教學的大部分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不同作用,對師生互動、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起到了積極推進的作用,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打造出鮮活的高效課堂。
[1]鄒小健.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3(5):152-153.
[2]王娣.運用信息技術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J].課程教育研究,2013(1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