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
作者簡介
孫 琳 國家二級作家,著作有長篇紀(jì)實文學(xué)《劉強東·我的青春不迷?!?、文集、詩歌集三部,創(chuàng)作、發(fā)表文學(xué)作品三百多萬字。
陌生人溫暖我一輩子
站在燕山山脈巍峨蜿蜒的小河口長城的石階上,我長久地把目光放置到西溝長城上那個叫“媳婦樓”的敵樓上。
面對佇立在蒼山如海、巒嶂重迭上的雄偉的長城遺跡;面對亭亭玉立在長城上那櫛次鱗比、參差錯落、高聳入云、峭然林立的敵樓和烽火臺群中的“媳婦樓”;面對鐫刻在敵樓前后門楣上的,由薊鎮(zhèn)總兵戚繼光在通令嘉獎鎮(zhèn)守此樓的女兵時,親自揮毫?xí)鴮懙摹爸伊x報國”四個大字;面對著敵樓上,具有女性特征的各式浮雕、花紋、圖案的精美曲線,高超的技法,那令人感動不已的歷史遺跡,讓世人嘆為觀止。不得不讓我去思索女人在長城的建筑和戍守中,究竟有怎樣的付出?究竟有多少悲歡離合?她們在長城文化中的地位是怎樣的呢?
此刻,我的思緒萬千。
說起萬里長城,人們立即就會想到那風(fēng)蕭蕭馬嘶嘶的古戰(zhàn)場上廝殺的場面;自然會想到男人們立馬橫刀廝殺的情景。
傳統(tǒng)的觀點認(rèn)為,那是英雄們鏖戰(zhàn)和喋血的地方,素與彪悍威猛的男人相連,素與邊塞、戰(zhàn)爭、粗獷、陽剛緊密連接。
勢若游龍、氣勢磅礴、雄偉的萬里長城,是雄性的象征。
那一面面灰色的墻,一塊塊灰色的磚,一階階灰色的石階,涂抹著長城怎樣的烽火歲月?我看到,那堅硬的歲月殘片上,銘記著蒼遠(yuǎn)的歷史和志薄云天的熱血男兒含辛茹苦、戍守邊城的英雄故事,書寫著一曲曲史書不能言及的悲壯喋血的故事。
那么,在感受雄姿凜凜的男人們廝殺喋血的長城古戰(zhàn)場的雄渾、凄婉與蒼涼的時候,在曾彌漫著極其慘烈的長城古戰(zhàn)場硝煙的歷史長河中,在千萬男人的陽剛和偉大犧牲的后面,千千萬萬的女人用她們的痛苦和淚水,為古長城的建筑和戍守,默默地做著鮮為人知的奉獻。正是從這一點著眼,在我們嘔歌民族精神的偉大的時候,決不可忘記,在長城文化中,女性的犧牲精神,同樣是偉大的!可歌可泣的!
我望著那個在血色殘陽中屹立的叫“媳婦樓”的敵樓,竟然隱隱約約地聽到了那久遠(yuǎn)的歷史中,女人在長城的建筑和戍守中,悲哀、怨恨和痛苦哭泣聲,以及她們在烽火狼煙中的堅韌和剛強的吶喊聲。
此刻,那一個個與長城、與戰(zhàn)爭相牽連的女人,竟悄然打開那段塵封的歷史,寂靜而鮮活地佇立在我的面前。
于是,我穿越了千年的煙靄,去尋覓跨越時空的那份凄美。
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女人伴隨著萬里長城,在戰(zhàn)爭、廝殺、戍邊、守城中,與她們的父兄、夫和子一起,帶著美麗和雋永的韻味,不動聲色地在中國人的心中流傳著不朽的傳說。
長城文化離不開女人。就像人類的文明進步離不開女人一樣。
我靜臥在陡峭如林的萬峰之上如游龍般的長城上,看到了她們堅韌的身影,以及她們慘烈的命運。
孟姜女的思想力量
孟姜女的傳說,在長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是歷史上戰(zhàn)爭中閨中怨婦思念修筑、戍邊長城的丈夫的典型代表。
二千多年來,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戰(zhàn)爭不止,怨婦無數(shù)。在刀光劍影中,無數(shù)將士在修筑和鎮(zhèn)守邊關(guān)中,馳騁沙場,埋戟荒漠。他們的母親、妻子、姐妹在思念遠(yuǎn)征親人的哀怨中,焦急、盼望、痛苦地存活。李白的《子夜吳歌》就把閨婦思念遠(yuǎn)征親人的哀怨,表達(dá)得淋漓盡致:“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鼻宕櫻孜涞摹度虑犯谴呷藴I下:“趙信城邊雪化塵,紇干山下雀呼春。即今三月鶯花滿,長作江南夢里人?!?/p>
詩中所描繪的妻子在暮春三月,思念遠(yuǎn)征死去的丈夫,而其丈夫的形象卻永遠(yuǎn)地只能出現(xiàn)在夢中了。這種萬千遺恨,哀婉的思緒,怎能不叫人肝腸寸斷,心傷黯然,拼得眼中無盡淚,共水長流?
那份凄情哀恨,那份壯懷激烈,怎能不在中國特有的長城雄風(fēng)中流動千年?怎能不帶著凄美的傷痛和絕望的期盼,伴著中華民族象征的長城的巍然屹立,在中國人的心里流動了千百年?
孟姜女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它在人們口傳心授中產(chǎn)生,并流傳了千百年,傳遞著穿透歷史的精神力量、思想力量和情感力量。
它證實了女人與長城的血肉聯(lián)系。
歷史像風(fēng)一樣從時間和空間中穿過。為什么許多在古戰(zhàn)場上撕殺鏖戰(zhàn)的將士們的英雄故事,沒有留下什么痕跡,被歷史的煙云所淹沒?而一個千里尋夫的弱女子的故事,卻以煙波浩淼的氣勢,流傳千古,撥動和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弦?為什么那帶血的文字,常常戳痛我的眼簾,周身顫抖后,心靈也常常被苦痛撕扯得支離破碎?那沉甸甸的思緒里,絲絲縷縷,剪不斷,理還亂,夢魂牽繞。
在寫作理論上,悲劇的流傳,要比喜劇更有生命力。孟姜女慘烈的命運,和她代表著無數(shù)戍邊守長城將士家屬的特殊地位,使她的故事得以流傳甚廣。
我相信,不論是誰,只要他或她站在長城腳下,或攀爬在長城的石階上,都會在心里想起孟姜女。我的每一次登臨長城,同行的伙伴,都會面對著沐浴著朝陽或晚霞失去了往日威風(fēng)的古長城,面對著那彈痕累累、滿目創(chuàng)痍的斷壁殘垣,望著叢生在殘破墻體和垛口上的荒草及飄零的落葉,談起孟姜女哭倒八百里長城的故事,這千百年來的傳說,讓我們感慨萬千。那蜿蜒在黛青色的巒嶂之上的被風(fēng)雨侵蝕的城墻、敵樓和烽火臺,猶如蛟龍騰飛,好像孟姜女就站在其上,遙望遠(yuǎn)方,她在翹盼她的夫君歸來么?
孟姜女與巍峨蜿蜒的長城同在,并且永恒!
孟姜女的傳說起源于《左傳》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遵守禮法的記載,后來加上《檀弓》的“齊莊公襲營與奪(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雛形。漢·劉向《烈女傳》(四)記:“齊杞梁殖戰(zhàn)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庇痔疲ㄘ冬h玉集》記“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姜女仲姿為妻,因良被筑長城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笨梢娺@個傳說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傳說中已改名為孟姜女和范杞良。
這就是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的出生就帶有傳奇色彩。
相傳秦時,孟老漢與姜老漢為鄰,孟老漢種了一株葫蘆,葫蘆長大后,爬過隔墻,竟在姜老漢那邊結(jié)了個碩大的葫蘆。葫蘆成熟后,孟、姜兩位老漢將其切開,里面竟然蹦出來一個白胖的女娃娃,非常的可愛,孟姜兩家決定,女孩屬于兩家,名字就叫“孟姜女”。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jǐn)_,強征大量的民夫在崇山峻嶺之間,筑成了一道綿延萬里的長城,并于公元前214年將秦、燕、趙三國北邊的城墻連通,修繕合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間十多年過去了,孟姜女長成了亭亭立的美人。孟、姜兩家老人用心為她擇選了一位夫婿叫范杞梁。新婚之夜,范杞梁被衙役抓去做了修筑長城的民夫。
丈夫被抓走后,孟姜女茶飯不思,悲痛萬分。她就像無法停止呼吸一樣無法停止思念。她無限孤獨地想念著遠(yuǎn)方的丈夫,在無限落寞中,深情地盼著丈夫的歸來。她的思念與春光流轉(zhuǎn),她的幽夢糾結(jié)著難解的幽思,絲絲縷縷地糾結(jié)成繭,駐留在她的心中,深藏著她對丈夫的無限深情。月光照著她遠(yuǎn)望的雙眸,孤獨無依的感情日夜不停地折磨著她,讓她滿懷凄慘,悲憤交加。思慮太過,她困倦睡去,寂寞而臥,卻看見丈夫范杞梁身染重病,在那里背著沉重的大石頭,監(jiān)工手持皮鞭不斷地抽打他。
夢中驚醒,孟姜女不禁失聲痛哭。幽夢催燃了她思念丈夫的火焰,她隔著迢迢的山水盼望著丈夫,這火焰越燃越旺。
她決定去找丈夫,為他送去御寒的衣裳。
忙起身,她邊擦眼淚邊把給丈夫做的棉衣打成包裹。然后,穿上青衣素裙,拿著黃布雨傘,辭別了老人,一步一回頭地含淚踏上了尋夫之路。她懷著難言的心思,忍饑受凍,不顧疲勞,一往情深地匆匆趕路。
世間何物似情濃,整一片斷魂心痛!
天色將晚,風(fēng)沙迷面。孟姜女走到了一個三岔路口,何去何從?她歧路徘徊,憂心如焚。失落就像一座山在頭頂上轟然坍塌。
忽然,一只烏鴉掠空而過,去而復(fù)返,連叫三聲,向北飛去。她心中驚訝,莫非烏鴉前來引路?
抬頭望見月光如霜,杞梁啊,你在哪里?她的呼喚,隨風(fēng)飄向飛雪的北方。
她堅定地跟著烏鴉朝北走去。
她終于看見前面高低起伏的遠(yuǎn)山中,點點火把閃閃爍爍,與天上的繁星遙相輝映,刺骨的北風(fēng)吹過來的是忽高忽地的陣陣吆喝聲和打夯聲。她欣喜地說,終于到了。
天亮了,她才知道,這里,就是丈夫修筑長城的山海關(guān)。遠(yuǎn)山近嶺的長城,如一條巨蟒飛龍,蜿蜒綿長,一眼望不到頭。孟姜女見人就問,“我的丈夫范杞梁在哪里?”
二天過去了,仍尋不到丈夫的蹤影,她傷心地坐在城墻下哭泣。她經(jīng)歷了多少風(fēng)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她沒喊過苦,沒掉過眼淚??傻搅苏煞蜃龉さ牡胤?,仍然是人影不見,她怎能不傷心呢?
海天悠,問冰蟾何處涌?甚西風(fēng)吹夢無蹤,人去難逢。她的心一陣疼痛。一隊民工走過來,她急忙起身問:“你們這里有個叫范杞梁的人嗎?”
一個年老的民工說:“有這么個人,是從江南松江府來的?!?/p>
孟姜女喜出望外,連忙再問:“他人在哪里呢?”
民工黯然地說:“他已經(jīng)死了,尸首就填在那邊的城腳了!”
猛然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得有一座山,在她的頭頂轟然坍塌。她撲到那個掩埋丈夫的城墻腳下,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心痛無比,她的淚花伴著夢魂飄。天地為之動容。霧靄綿綿,沉沉欲墜。突然,風(fēng)狂雪驟,海嘯山動,只聽“嘩啦”一聲,一段城墻轟然倒塌,露出來范杞梁的尸首,孟姜女撲上去,眼淚成串地落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心愛的丈夫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她的哭聲太過凄慘,城墻一段段地崩塌,竟然倒了八百里。
這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說她哭倒了八百里長城,那時傳說里的夸張。但是,戰(zhàn)爭給閨中怨婦帶來的苦難和哀怨,又何止是坍塌八百里長城所能承擔(dān)的?這個故事中,蘊涵著勞動人民對戰(zhàn)爭的指責(zé)和反對戰(zhàn)爭的思想,曾引起無數(shù)代勞動人民的共鳴。這是它流傳千古的思想力量。孟江女已與民族抵御外辱的象征——長城融為一體,她為英雄的史詩添抹了一筆凄美的帶有波波貞潔、浩浩清氣的圖景。人們怎能不與她血脈相連的那份美麗雋永的韻味共顫?透過千古的云煙,悵望滄海桑田,那巍巍的古長城上,在某個夜晚點燃的烽火,穿越秦、漢、元、明、清,照亮了民族不屈的魂靈。
距山海關(guān)三十華里的渤海碧浪中,屹立著一塊大石,人們稱之為碣石,當(dāng)?shù)厝擞址Q“孟姜女墳”,也有人叫“望夫石”。離此不遠(yuǎn)處,矗立著一座孟姜女廟,廟中,孟姜女塑像的兩邊有一幅對聯(lián):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浩浩帝業(yè),盈盈粉淚,如今都已被潮水所淹沒。兩千多年,百代潮升潮落,萬歷雷霆電火。說盡秦時明月、漢時宮邸,高秋雁過的那一行行怨字,用血淚和烽火,揭示著中華民族古老的傳說故事。功過如何評說?
一位詞人在《滿江紅·再訪第一關(guān)》下半闕這樣寫道:“秦皇武,姜女怨,說功過,理還亂。道長城舊事,壯哉余撼。但志驅(qū)胡三萬里。一墻做史明如鑒。志何酬?仰面對關(guān)山,情無限。”
孟江女哭長城的故事,讓多少代人愴然淚下。
歷史上,對長城的建筑一直有“功”、“過”之說。有的人盡說長城如何偉大,歌頌長城在歷史上抵御外辱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張明敏在《我的中國心》這首歌里,就傾情唱到:“黃山黃河,長江長城……”據(jù)說,宇航員飛上太空后,朝地球上看,地面上的建筑只能看到長城。長城無疑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的建筑,頗俱匠心,十分罕見。是中國乃至全世界古代科學(xué)的軍事防御的奇作,舉世無雙。但,也有人認(rèn)為,修筑萬里長城,勞民傷財,它的每塊磚,都是用勞動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砌筑而成的。造成了無數(shù)個和孟江女一樣的怨婦的悲劇。甚至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有功,不惜血本修筑長城分隔民族卻罪不可赦。
這樣的爭論,不是本文敘述的主題,我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古之幽情,剪不斷理還亂,夢魂牽繞的,只是女人與長城的關(guān)系。
當(dāng)我要寫這篇散文的時候,朋友還說,你是想歌頌修筑長城的功績,還是貶其過?
對于長城這樣的軍事防御的古建筑,應(yīng)該辨證的看待。秦始皇強征硬掠農(nóng)民工,用他們的血汗和生命來修筑長城,造成了無數(shù)家庭的破碎和無數(shù)怨婦的哀痛,從而產(chǎn)生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這是階級壓迫和階級反抗的結(jié)果,正是這樣古老文明,推動了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從抵御外辱維護民族的利益的角度,卻是應(yīng)該大歌特歌。修筑長城也是為了孟姜女等勞動人民安樂于自己的家園的整體利益,犧牲小家為大家,難道不是各朝各代人民保衛(wèi)家園的共同愿望嗎?
長城,是中華民族反對戰(zhàn)爭,保衛(wèi)家園的杰作。孟姜女們的利益與長城的偉大意義,應(yīng)該是一致的,相融相通的。
長城的磚石上無不鐫刻上了孟姜女的名字。
巍巍長城,雄關(guān)虎踞。鏖戰(zhàn)的硝煙,泣鬼神,驚天地。引無數(shù)英雄喋血河山,浩氣凌軒;無數(shù)孟姜女,遺恨綿綿,悵怨潸潸。
孟姜女與長城一起永恒。
陳圓圓與山海關(guān)
在長城的古歷史文化中,還有一位女人與其緊密相連。
說起長城,人們除了想起孟姜女外,還會想起一個非同小可的女人,這個人讓吳三桂“沖冠一怒”,結(jié)束了大明王朝的統(tǒng)治,導(dǎo)致李自成兵敗一片石,滿人輕而易舉地入主中原,建立了清王朝。
她就是陳圓圓。
美麗、柔弱的女子陳圓圓,做夢也不會想到,她的存在會影響歷史的進程;會加速一個王朝的滅亡,促進另一個王朝的建立;會讓大明王朝的徐達(dá)大將建立的山海關(guān)城池,和后來的洪武、成化、嘉靖、萬歷、天啟、崇禎六個朝代,歷時二百多年的光陰,建筑得固若金湯如虎踞龍盤般的海陸咽喉山海關(guān),竟成了清王朝入主中原的凱旋門。
就是她的存在,她的不經(jīng)意之間,她在亂世中的卓而不群,把自己無辜的生命推向了歷史的潮頭,美麗、凄然地走出了憂樂兩忘、隨遇而安的生活境遇,以另一種姿態(tài)被歷史記住。
陳圓圓原名邢畹芬,家住常州奔牛鎮(zhèn)。父母早亡,她從小與祖母相依為命。祖母疼愛她,送她去鎮(zhèn)上的私塾讀書,私塾先生為她改名為沅。邢沅十四歲那年,祖母臥病不起,她左貸右借,負(fù)債累累,被一小販買到蘇州教坊做了歌妓,取藝名為陳圓圓。她天生麗質(zhì),殊色秀容,花明艷雪,能歌善舞,色藝冠群,不知迷倒了多少公子王孫。
美人薄命。她所處的時代正是明朝末年,農(nóng)民起義大軍風(fēng)起云涌,滿人也對中原虎視眈眈,大明朝廷搖搖欲墜。崇禎皇帝心神俱疲,后宮的明爭暗斗使周皇后失寵,田貴妃得勢。周皇后的父親嘉定伯周奎到蘇州訪艷,欲尋得迷人的美女,作為周皇后的心腹,安插在皇帝的身邊,與田貴妃一爭高低。巧的是他恰恰選中了正值二八佳齡,歌舞出色,詩畫俱佳的絕代佳人陳圓圓。周奎將其認(rèn)為義女,帶回京城,送到周皇后的宮中。周皇后精心調(diào)教,設(shè)宴請皇帝來飲酒做樂。席間,陳圓圓奉命盛裝為皇帝表演歌舞。她動人的美貌和舞姿,卻沒有打動被軍國大事攪得頭昏腦漲的皇帝崇禎。她在宮中盤桓了幾個月后,返回周府,大失所望的周奎,把她貶到歌舞班中充當(dāng)了歌舞姬。
絕代佳人陳圓圓的命運,始終被時代的風(fēng)云所左右。當(dāng)時,李自成的起義大軍越過寧武關(guān)、居庸關(guān),直逼京城;滿清軍隊也從東北發(fā)起進攻,大明王朝在內(nèi)憂外患中風(fēng)雨飄搖。崇禎急忙下昭命吳三桂以總兵身份統(tǒng)領(lǐng)大軍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為京營提督。一時間,吳家父子兵權(quán)在握,成了京城的熱門人物。嘉定伯周奎為在亂世中得到軍隊的保護,在吳三桂離京赴任前,設(shè)宴為他餞行。席間,少不了絕色歌姬陳圓圓的歌舞表演。當(dāng)陳圓圓身披白紗舞衣,從簾幕中緩緩飄出,吳三桂被她的美貌驚呆,他癡癡地看著她,而她明眸含笑,美目傳情地在他眼前輕舒長袖,款擺纖腰,旋轉(zhuǎn)如風(fēng)地舞著,接著,陳圓圓一展歌喉,如夜鶯啁啾,嬌柔婉轉(zhuǎn)。吳三桂欲醉欲仙,宛如清泉澆身般的清爽。他悄悄地對周奎說:“倘以圓圓送我,戰(zhàn)亂時,我會先保貴府,再保大明江山?!敝芸鼤牡攸c頭。第二天,吳三桂派人送千兩黃金做聘禮到周府求婚,周奎早已準(zhǔn)備了豐盛的嫁妝,當(dāng)天,就把陳圓圓送到了吳家。吳三桂在邊關(guān)戰(zhàn)事緊急的情況下,舉行了隆重的納妾儀式。
終于,命運把絕代佳人陳圓圓與重要關(guān)口山海關(guān)長城,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伤齾s并不知道她的美貌竟會使山海關(guān)門戶大開,竟會成為朝代更替的鑰匙。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夢不醒。駐守山海關(guān)的吳三桂,日夜不停地想念著她,這個令他消魂的美麗無雙的愛妾。每一個溫存的動作細(xì)節(jié),都被他的思念無限地放大;每一絲的甜蜜,都滲入生命中,化作他堅守邊關(guān)的力量。想春夢誰邊?恰與春光暗流轉(zhuǎn)。吳三桂時時刻刻地思念著陳圓圓,孤獨不斷地折磨著他的心,身邊沒有陳圓圓,應(yīng)該是人生最大的缺憾??!
他怎么也想不到,就在他離京不久,闖王李自成就率起義大軍攻入了北京,建立了大順王朝,并派人給吳三桂送信,勸他歸順大順王朝,不然就殺了他全家。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長城關(guān)口的吳三桂深知大明王朝氣數(shù)已盡,不如歸順了大順王朝,已保全家人的性命。陳圓圓嬌媚的面容和溫順的柔情,又一次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他問來使:“陳夫人現(xiàn)在何處?”來使覺得陳圓圓不過妾身,就如實相告:“陳夫人已被劉宗敏將軍收入府中。”吳三桂聞言大怒:“大丈夫不能保家眷,何臉活于世?”拔出佩劍,殺死來使,歸順大順王朝的念頭隨即打消了。為了心愛的陳圓圓,他要與李自成決一死戰(zhàn)。他暗自思忖,光憑自己的兵力與闖王交戰(zhàn),難操勝券。于是,他派副將揚坤持書到滿清大營,請求睿親王多爾袞出師相援,他要好好地懲罰一下李自成的大順王朝,以泄痛失圓圓之恨。
歷史的悲劇就這樣發(fā)生了,就這樣不以陳圓圓的個人意志為轉(zhuǎn)移地發(fā)生了。
犧牲了無數(shù)民工和英雄將士生命修筑和戍守的山海關(guān)長城關(guān)口,竟敗于一個風(fēng)塵女子的魅力和嫵媚。
歷史是多么的會開玩笑啊。
頭枕千峰、腳登大海的山海關(guān)長城,地勢險要,氣勢恢弘,瘦松凌云,澗水清冽,堅不可摧。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難攀。卻毀在陳圓圓嬌媚的容顏之中,讓世人“獨愴然淚下”。
多爾袞的軍隊在降將吳三桂的引領(lǐng)下,不費一箭一卒,就從山海關(guān)這個牢不可破的防御重關(guān)殺了進來。李自成偵知清兵逼近的消息,帶上吳襄為人質(zhì),親自率領(lǐng)二十萬大軍向東迎去,兩軍交戰(zhàn)于一片石,但他已無力抵御清軍與吳三桂的兵馬,大敗于九門口。一怒之下,馬前殺死了吳襄,并將他的首級懸掛在高桿上示眾,回師京城后,又殺死了吳家老小共三十八口。而滿清軍隊卻浩浩蕩蕩地開進了京城,輕而易舉地入主了中原。
吳三桂失而重得陳圓圓。重逢那天,他命手下人在絳洲大營前,搭起五彩樓牌,旌旗蕭鼓整整排列了三十多里。吳三桂穿著整齊的戎裝,親自騎馬出迎,其儀式的隆重不亞于迎接圣駕的降臨。
歷史就是這樣的滑稽。
此刻,吳三桂忘記了背叛民族的恥辱,忘記了他大明王朝將軍的使命,忘記了死去的三十多口家人。
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曰:“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p>
面對歷經(jīng)滄桑的雄偉的山海關(guān)長城,你會想到嗎,一個柔弱的女人竟憑她的美貌和魅力,讓事關(guān)“國體”的重要軍事關(guān)口門戶大開,引狼入室;一個柔弱的女子竟如此輕而易舉地毀掉了二個王朝:大明王朝和大順王朝;竟然對王朝的更替產(chǎn)生了這樣的作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大清王朝的建立,竟然是一個弱女人的魅力所致。
這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固若金湯的山海關(guān)長城關(guān)口,因為一個女人而不如一堆爛泥。
有人說:紅顏禍水。女人是禍之根源,這種說法公平嗎?換句話說,陳圓圓有罪嗎?
面對巨蟒飛龍般雄踞在崇山峻嶺上的萬里長城,面對這令人驕傲的中華民族文明結(jié)晶和象征的長城遺跡,怎么能與女人相聯(lián)?又如何擺脫與女人的關(guān)系?
看似滑稽,實則都有源頭。
無論是修筑長城的民工,還是戍守長城的將士,哪一個不是女人的兒子、父親、兄弟或丈夫?哪一個不與女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聯(lián)?他們在修筑和戍守長城中的悲壯和豪情,無不與女人的悲哀與凄美相關(guān)聯(lián)?
寫到這里,我想起兩句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軍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p>
這樣看來,大順王朝皇帝李自成因吳三桂的“沖冠一怒為紅顏”,而痛失山海關(guān)長城關(guān)口,從而失去了江山,應(yīng)該是順理成章的了,而陳圓圓也是禍起蕭墻的罪魁了。
實則不然。陳圓圓是無辜的,她沒有罪!對此,她完全不知情。她完全可以坦然的面對巍巍的萬里長城,面對雄關(guān)——山海關(guān)關(guān)口。
寫到這里,我想起五代十國后蜀王孟昶的貴妃花蕊夫人徐氏。她才貌雙全,深得孟昶的寵愛。她曾寫《宮詞》百首,流傳于世。宋滅蜀后,宋太祖召她賦詩,她就吟了一首《述國亡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這首詩表現(xiàn)了一個弱女子對不戰(zhàn)而降終致亡國的悲憤。
歷史的發(fā)展,是不會以一個弱女子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況且,男人做事不辯真?zhèn)魏褪欠?,如何能把難料的結(jié)局,強加到女人的頭上呢?
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農(nóng)民起義軍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走不出農(nóng)民意識的局限性。
一位詞人曾在《沁園春·九門口懷古》一詞中,這樣寫道:
皇城珠海金山,引草莽英雄醉眼眩。縱官兵享樂,疏防反患,驍龍戲鳳,激怒降番。辨尾入關(guān),清蠻坐殿,虎嘯哀哉九宮山,登臨罷,望雄關(guān)虎踞,悵恨潸潸。
導(dǎo)致李自成山海關(guān)失守的是他的農(nóng)民意識的局限性!這是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
公元1864年,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城,崇禎帝煤山自縊,明朝滅亡。如果李自成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嚴(yán)明軍隊紀(jì)律,對京城百姓秋毫不犯,對前朝老臣的處置有恰當(dāng)?shù)恼?,就不會?dǎo)致失去江山的后果。由于他的軍隊享樂主義占了上風(fēng),進京就放假十天,盡情享樂,致使大將劉宗敏霸占了陳圓圓,導(dǎo)致了吳三桂降清倒戈;接著,他用人不當(dāng),派立場不堅定的降將唐通率兵出擊一片石,擔(dān)任合圍山海關(guān)的重任,致其失敗。唐通反過來幫多爾袞和吳三桂合圍李自成,致使李自成大敗而歸,棄北京,赴安徽,就義于通縣九宮山。如果吳三桂不因陳圓圓的美貌而放棄民族的利益,也不會導(dǎo)致山海關(guān)的失守,留下千古罵名,落得個無處收留的下場。
陳圓圓是個很有個性的女人。清王朝建都后,她看到吳三桂鞍前馬后地為滿清王朝賣命,曾多次勸他棄清復(fù)明,以盡忠義之道。無奈,吳三桂并不聽她的勸導(dǎo)。陳圓圓心灰意冷,在他成為西南王后,拒絕了他冊封她為平西王妃的美意,令吳三桂大惑不解。為遣落寞消沉之懷,陳圓圓寫下一闋《丑奴兒令》:
滿溪綠漲春將去,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風(fēng)透碧紗。聲聲羌笛吹楊柳,月映官街,懶賦梅花,簾里人兒學(xué)喚茶。
陳圓圓在落寞孤獨中滿懷凄慘,看慣了人世間的沉浮起落。何況,吳三桂為了自己不惜引外族入關(guān),毀滅了大明王朝,背棄了民族和家人,落下了無處收留的漢奸這樣重的罪名。這雖然不是她的過錯,可畢竟與她有關(guān)。她自感罪孽深重。當(dāng)吳三桂從緬甸抓回并殺了永歷皇帝后,陳圓圓更是心灰意冷,萬劫難復(fù)。她毅然脫下華服霞帔,隱入凈修庵中,日夜與清燈古經(jīng)為伴。
1681年冬,康熙帝出兵云南,昆明城破,吳三桂亡。陳圓圓也自沉于寺外蓮花池。死后葬于池側(cè)。
一代絕色佳人陳圓圓,就是這樣,以與孟江女不同的方式,永遠(yuǎn)地與長城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了。
替夫從軍
綿亙天外的萬里長城,巍峨聳立,勢若游龍,順絕壁攀山脊,蜿蜒綿長,刻寫著中華鐵血男兒金戈鐵馬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那么,在烽火連天的長城戍守的的歲月里,女人們呢?她們只有像孟姜女那樣在盼夫望夫的絕望中哀痛、哭泣、悲傷?最后,跳?;鐾蚴澘讨莻€流傳百世的凄美的故事?還是像陳圓圓那樣任憑男人擺布、決定自己的命運,無辜地被長城的失守所牽連?不!還有另外一種女人,她們用柔弱之軀,與男人們一起,為戍守長城保衛(wèi)家園灑熱血、獻生命,留下巾幗不讓須眉的悲壯的故事。
透過歷史的煙云,我在長城那青磚綠瓦的縫隙間,尋著她們留下的足跡,聽到了她們與男人并肩在長城戍守的戰(zhàn)場上的吶喊和廝殺聲,看到了她們用青春和熱血、乃至生命譜寫的一曲曲與穆桂英、花木蘭一樣流傳千古的忠烈悲歌。
在綏中縣永安保鄉(xiāng)小河口長城上,我發(fā)現(xiàn)女人與長城文化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這段長城的眾多的敵樓中,有一座“媳婦樓”,以她嬌媚、壯麗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在冬日的燦陽下,悄然矗立,那青磚包砌的墻體,在萋萋荒草和灌木叢的簇?fù)硌谟诚?,亮麗透明,絢麗多姿,就像當(dāng)年颯爽英姿的女兵,威風(fēng)凜凜雕塑般地站立在哨位上,警惕的雙眼望著如黛如煙的青山和連綿不絕的長城外敵人的陣地,那是多么令人崇敬的美好英雄形象。
睹物思人,我的心,如渤海涌動的潮水,翻滾著無限的遐思。
我流連在那個叫“媳婦樓”的敵樓里,伸出顫抖的雙手,撫摸那門楣、立柱上雕刻的帶有女性風(fēng)韻的鳥獸、各種花紋、雙獅繡球、朵朵蓮花和如意等精美的圖案,仰起頭,看見了樓梁瓦當(dāng)上秀美的紋飾,城墻垛口的射箭口,屋脊等地方,也都鐫刻有漂亮的妝飾線條,流暢細(xì)密,栩栩如生。那一定是駐守在這里的心靈手巧的南國女兒的作品。最讓我感動的是,那雕刻在立柱上兩枝蓮花,蔓纏莖繞,雕工考究。陪我前來的一位村民告訴我,他們稱之為“纏枝蓮”。那一定是當(dāng)年的女兵們孤獨地戍守在這荒山野嶺中,咽下寂寞中的每一份凄涼,期盼著夫妻恩愛,永結(jié)同心。她們在日夜不停的懷想中,回憶著往事中的絲絲甜蜜,點點溫存,然后,將之浸入生命中,化為等待和堅持的力量。
從遺留的青磚灰壁的殘垣中,我看到了女性遺留在古長城上的娟秀、嫵媚和陰柔之美,那是戍守長城的女兵和將士們的眷屬,留下的由鮮血和眼淚書寫的凄美悲涼的故事。
當(dāng)我撥開歷史氤氳的煙云,一個個勇敢、潑辣、堅韌的江南女子,迎面向我走。她們就是這樣,鮮活地站在戍邊長城的背后和前線,用她們的青春、熱血和生命,交織著一幅支持戍邊的父兄、丈夫和兒子歷史悲壯的畫卷;以她們纖弱嬌柔的身軀,和男人一起奮力拼殺,與長城共存亡。
那個“媳婦樓”的女主角演義的凄美悲壯的故事,是怎樣的感動著我的心?她的英雄壯舉為女人與長城的關(guān)系,添寫了怎樣的一部輝煌的篇章?
明朝萬歷年間,在江南水鄉(xiāng),一位新婚的女子擁著即將開赴北方小河口長城戍邊的夫君,訴說著離別苦語,她千般不舍,萬般不愿,眼含熱淚,情難自抑。她剛剛沉浸于愛情的美好,夫君就要離她而去,這殘酷的現(xiàn)實,撕扯得她失魂落魄。她的心,生出無盡的哀愁悲緒來,錐心之痛一陣陣地襲擊著她。
生生死死的戀人啊,何時才能再見你?你這一走,只能出現(xiàn)在夢中,叫我如何承受這離別之恨?
她曾聽爹娘說,同鄉(xiāng)的數(shù)千男兒,為保衛(wèi)家園和國家的疆土,訣別了生他養(yǎng)他的父母和腳下的如畫般的南國熱土,赴千萬里之外的塞上的北方長城戍守,在戰(zhàn)爭和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永遠(yuǎn)地和高聳的燕山山脈融合在一起了。
她的心,一陣刺痛。
離別就在今夜!她的淚水簌簌而流。今夜分別,何時再相聚?她的一腔悲怨,在清冷的月光下,開放成堅韌的花朵。她擦去眼淚,在感傷中為丈夫打點好行裝,送他出門,看著他坐上了烏蓬船,漸漸地遠(yuǎn)去。那脈脈的深情的期待,漫潤在無限的思念之中。
多少個夜晚,她倚湖山夢曉,對垂柳風(fēng)裊。當(dāng)她深情地推窗遠(yuǎn)眺,烏云厚重地堆積在天幕上,今宵不會有月,她的夫君也不在她的身邊,他在那邊的月下做什么?在與來犯的敵人戰(zhàn)斗嗎?
你可一定要平安?。∷男睦?,別是一種疼啊。
三年后,她與同鄉(xiāng)的女子們?yōu)榘椋ど狭藢し蛑?。她們手拉著手,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終于在一個有月亮的夜晚,來到了丈夫戍守的塞外邊關(guān),燕山山脈上的小河口長城。夫妻相見,分外恩愛。她深情迎上去,眼含熱淚,憐愛地伸出手去,撫摸著丈夫消瘦黝黑的臉龐,握住丈夫那雙粗大的手,訴說離愁別緒。突然,橫飛過來一枝冷箭,射中丈夫的胸膛,他倒在了她的面前。一股偷襲的敵人,在城腳下蠢蠢而行。她抱住壯志未酬的丈夫的遺體,悲痛地擦掉了不斷噴涌的淚水,毅然點燃了衣服和被褥。幾里外的敵樓里守夜的將士,發(fā)現(xiàn)了這不同尋常的狼煙烽火,喚醒了正在沉睡的士兵,迅速集結(jié),殺退了來犯的敵人。守城的將官準(zhǔn)備送她回鄉(xiāng)去,這個嬌小柔弱的美麗的江南女子,堅決要求代夫從軍,鎮(zhèn)守此樓。她改名為“學(xué)蘭”,意為學(xué)巾幗英雄花木蘭,代夫殺敵。她作戰(zhàn)勇敢,多次擊退來襲的敵人,多次受到嘉獎。薊鎮(zhèn)總兵戚繼光在通令嘉獎后,親筆為她書寫了“忠義報國”四個大字。如今,這四個大字依然完好地鐫刻在“媳婦樓”的前、后門楣上,那清晰遒勁有力的大字,在熾熱的陽光下,閃著金色的光芒,雕刻下了女人在戍守長城的戰(zhàn)爭中,所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記錄下了她們與男人一樣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澳琅畠簨桑瑹o暇有奇巧……腰身壯膽氣豪常練武勤操勞,耕田放牧打豺狼,風(fēng)雨一肩挑。”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長城的戍守中,像媳婦樓里“學(xué)蘭”這樣的女兵,究竟有多少?已經(jīng)無從考證,這個流傳在燕山山脈長城腳下的凄美的故事,足以證明女人在長城的駐守中,曾起到了與男人一樣的作用?!跋眿D樓”的女兵們,在失去心愛的丈夫后,擦掉眼淚,毅然繼承丈夫們的遺志,脫去紅裝,身著鎧甲,威風(fēng)凜凜地站在獵獵的戰(zhàn)旗下,日夜戍守著矗立在荒山野嶺的長城。
時至今日,我穿越時光的隧道,依然看到了她們颯爽的英姿。
在小河口長城的腳下,煙村如畫。那靜靜的小山村里,居住著百年前戍守長城的將士們的子孫。據(jù)史料記載,當(dāng)年,薊鎮(zhèn)總兵戚繼光大修屯政,致兵于農(nóng)。并從江南調(diào)來大批女眷,在渤海之濱、燕山山脈這塊肥沃的土地上,造田務(wù)農(nóng),代代不息地養(yǎng)育著他們的后代。那些眉目艷嬌月、身如楊柳風(fēng)的嬌小的江南女子,把她們的智慧、機巧和江南文化,筑進了長城文化,筑進了長城的永恒。清兵入主中原后,長城失去了軍事防御的功能,戍守長城邊關(guān)的將士們也就解甲歸田,在勢若游龍的長城腳下,勤耕苦耘。至今,在小河口長城的墻根下,還能看到一叢叢鮮綠的韭菜苗,一個個古井遺跡和水缸殘片、舂米的石臼、石杵。這些古老的遺跡,好像在訴說著當(dāng)年,那些纖弱嬌柔的南國女兒,在這里伴著她心愛父兄、夫君、兒女,在這遼遠(yuǎn)的塞上邊關(guān)的沃土上,食人間煙火,見世代變遷,繁衍生息。
女人與長城,這個命題是沉重還是昂奮?
兩千多年來,多少女人在烽起的戰(zhàn)火中,伴著癡情和執(zhí)著,與巍峨屹立在黛青色的山巒上的長城一起,楚楚而立,用她們的青春、熱血和生命,把長城編織成為抵御外族侵?jǐn)_的屏障和繁衍戍守將士后裔的搖籃。
她們與長城永恒。
中華女兒們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用她們嬌弱的身軀,用她們的心和魂,繪就了長城文化的詩情畫意。那巨大的畫軸,正鋪展成民族未來的輝煌。
巍巍的古長城,孕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那是讓我們熱血沸騰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中華兒女用血肉筑成的不屈不撓的精神。顯然不是秦、明代帝王所能代表的。所以他們的功過絲毫無損于長城精神。這種精神之中,既有男兒的崢崢白骨,也有女性的血淚和吶喊。中華的女兒和男兒一起,為長城付出,偉大而可歌可泣的!
女人與長城同樣偉大,一起永恒!
(責(zé)任編輯/劉泉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