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星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闭n堂,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學生犯錯的過程往往是他們大膽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如果過分追求所謂“精致化”的教學,會讓學生失去不少出錯的權(quán)利和機會,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只要我們懷著容“錯”之心去找“錯”、品“錯”,那么錯誤必定會成為寶貴的教育資源,成為引領學生智慧成長,走向成功的階梯。
一、容“錯”,點燃學生數(shù)學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種
課堂是煥發(fā)師生生命活力的開放場,它不應受教師事先的主觀設計的限制。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體驗,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是批評“錯誤”還是善待“錯誤”,往往只在教師的一念之間,但會出現(xiàn)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學“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一課,筆者出示例題“62-17”后,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并進行匯報。這時,平時不太愛說話且成績一般的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和其他同學做法都不一樣,不知道對不對,7-2=5……”此言一出,全班嘩然,加上他有些緊張,一時說不下去了。這時,其他學生議論紛紛。“7-2?”筆者也一下子愣住了,“‘倒差減可以嗎?過去的教學中還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的錯例。”面對著同學議論紛紛和生欲言又止的狀況,筆者的抉擇是兩難的,拉回到自己的預設中“省時高效”,縱容“犯錯”怕吃力不討好。出于保護生的自尊,筆者無可奈何地示意全班同學安靜下來,并且說:“他還沒有說完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慢慢來,請接著說。”生接著說:“7-2=5,60-5=55,55-10=45?!毙乱徊ǖ淖h論又起:“答案是正確的!”“老師和爸爸媽媽可從沒有這么教!”“是不是碰巧的?”……這時,筆者引導全班同學討論,并請生仔細再說一遍他是怎么算的。生說:“個位2減7不夠減,用7減2等于5,就是說2減7不夠,還差5,再從60里減去5得55,最后再減10?!痹捯粢宦?,在筆者的帶領下,全班報以熱烈持久的掌聲。
多么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算法?。∪绻蚪處煹囊荒钪?,不僅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寶貴的學習資源也將付之東流。因此,可怕的不是學生犯錯誤,而是教師錯誤地對待學生的錯誤。課堂上,教師要有容“錯”的胸襟與納“錯”的智慧, 保護和張揚學生的探究精神,學生的獨創(chuàng)思維火種才能得以呵護。
二、找“錯”,盡顯學生數(shù)學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苗
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個體經(jīng)驗也有所差異,因此思維方式、思維習慣,思維的廣度與深度也有所不同,出現(xiàn)的錯誤也千奇百怪。面對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錯誤,學生之間容易引發(fā)爭論,此時,應引導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思考,在為自己的想法尋找依據(jù)與支撐的過程中自主找錯、糾錯。
例如,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zhì)”單元后,在練習課上,筆者讓學生練習這樣一道題目:“兩位同學進行口算比賽,東東4分鐘做38道題,小亮5分鐘做46道題。誰的口算速度快?”巡視時,筆者看到其中有一位學生的做法比較另類(如右圖所示)。
與這位學生做簡單的交流后,筆者展示了他的做法,并要求大家評一評——這道題做得對不對?就此學生間展開了一場爭論。生:“對,因為它的答案是對的?!鄙骸安粚?,東東4分鐘做38道題,只能用除法求每分鐘做幾道或一道題用幾分鐘寫完,所以用乘法計算一定是錯誤的?!鄙瘩g:“我不同意,4分鐘做38道題,乘上5求的是20分鐘做多少道題?!蓖蝗挥幸晃粚W生驚呼:“哦,我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東東4分鐘做38道題,他乘上5就求出東東20分鐘做了多少道題。小亮5分鐘做46道題,他乘上4就求出小亮20分鐘做了多少道題。把兩個結(jié)果進行對比就可以得出誰的口算速度快了?!彪S著這位學生的解釋,其他學生的臉上顯出不得不佩服這“獨特思路”的表情。就在此時,又有人提出異議:“不對,不對!東東4分鐘做38道題只要用38乘5。如果再乘4變成了80分鐘做的題數(shù)。5×4×46求的是小亮100分鐘做的題數(shù)。這樣時間不同不能比較?!碧岢鲈撟龇ǖ膶W生:“老師,我做錯了,應該改一改。5×38=190(道),4×46=184(道),190>184 ,答:東東的口算速度快。”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筆者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掌聲不僅要送給這位有著創(chuàng)新思維的學生,還要送給參與探究的其他學生們。
我們的課堂常常出現(xiàn)這樣另類的思考,正如布魯納所說:“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這些有著小錯誤的思考大多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雛形,是“探究精神”的展現(xiàn)。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學會變換角度對數(shù)學問題加以深入思考,在探究中盡顯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苗,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品“錯”,綻放學生數(shù)學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焰
哲學家波普爾曾經(jīng)說過:“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因素,發(fā)現(xiàn)的方法就是試錯方法?!睂τ趯W生出現(xiàn)的錯誤,我們要站在教學價值的角度上重新審視,敏銳地捕捉錯誤中的思維價值,并予以放大,讓學生的學習因差錯而精彩。
在教學“連續(xù)退位減法”練習課時,筆者讓學生獨立完成“2000-375”,發(fā)現(xiàn)生如此計算(如右圖所示)。
評價時,全部學生一致說,生的計算是錯誤的。這時,筆者不急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議一議、說一說……過了幾分鐘,有個別學生小聲地嘀咕著:“好像可以,被減數(shù)與差都小了1,把差加上1應該是對的?!边@時,筆者提議讓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生站到講臺前,告訴同學們自己的想法:“如果把各位上的0全部變成9,這樣既好算又不容易錯,但是,被減數(shù)少了1,差應加上1,但我不知如何表示。”介紹結(jié)束,多么獨特的想法!筆者鼓勵全班同學向生學習,做個敢問、敢想、勇于創(chuàng)新的好學生。
機智和智慧就是在“出錯”與“品錯”的探究過程中形成與積累的,“出錯”使課堂彰顯活力,“出錯”讓學生的探索更加積極,在“品錯”中開啟智慧,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焰綻放出別樣的精彩。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觸及生命的靈性,我們的教育才能充滿智慧的靈光。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元洪師范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