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煤礦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工藝研究所 (吉林 136201)陳寶國
我公司鍛造分廠是一個以自由鍛造為主的單件小批量生產車間,模具鍛造是我公司在鍛造生產中的一個重要手段,而模具是在鍛造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工藝裝備。其使用壽命如何,直接影響鍛件的質量和勞動生產率,據國內外有關資料介紹,日本模具費用占鍛件8%,每噸鍛件消耗模具鋼15kg左右(以上數據包括模鍛模具),美國略高于日本在10%左右,而我國的模具費用遠遠高于工業(yè)先進國家。降低模具費用的途徑之一就是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所以,提高模具的壽命是國內外鍛造生產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如我國南方某廠一年的模具費用是8.5萬元,占廠全部費用17%??磥砟>哔M用的多少直接影響車間的經費消耗,要搞好這項工作,必須從模具的使用、管理、維修等方面入手,以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
合理設計與制造的模具只有在正確的使用下才能保證較高的壽命,否則,將降低模具壽命。模具使用包括模具預熱、冷卻、潤滑、合理操作、控制終鍛溫度等。
(1)模具預熱 鍛模在使用前必須預熱,以提高模具材料的沖擊韌度。模具在低溫時比較脆,容易產生斷裂。為了防止使用時出現裂紋,預熱溫度一般為150~350℃,高合金鋼可略高些。預熱的方法通常是將燒紅的鐵塊放在模具上預熱,如圖1、圖2所示,或放爐門前烘烤,也可用其他預熱裝置,但必須注意均勻熱透,并防止模膛表面局部回火而降低硬度。預熱的溫度可采用如下方法測定:①憑經驗測定。如在模具上放一塊白紙看其是否變黃或涂LAN-68全損耗系統(tǒng)用油,油蒸發(fā)強烈并冒青煙,溫度160~200℃。②用表面溫度計測量。即用300℃水銀溫度計直接在模具上測量。③用測溫合金測量。將測溫合金(36%鉛+64%錫,熔點為180℃;或99%錫,熔點為232℃)鍛成0.5~1mm薄片,測溫時與模具接觸,如在2~3s內熔化,表明溫度比合金溫度高50~100℃,模具預熱溫度合適。④用快速測溫筆。在模具上用測溫筆劃上道,若2s內變成預定顏色,表明預熱溫度為150~400℃。
(2)模具冷卻 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必須隨時冷卻,以使模具工作溫度不超過400℃,否則產生局部回火使模膛出現塌陷、龜裂等破裂現象,常用的冷卻方法有:①水冷。對T7、T8、40Cr、45Mn2等一般碳素工具鋼和合金結構鋼模具,可用冷水或加5%食鹽水冷卻;對5CrMnMo、3Cr2W8V等合金工具鋼胎模則需用40~60℃熱水冷卻。②吹冷。用壓縮空氣吹冷,或用壓縮空氣將食鹽水噴成霧狀進行冷卻。③輪換。用多副模具輪換使用;或對易損易熱零件輪流使用。這樣可使換下的模具及零件有較長時間冷卻。
圖1 紅鐵預熱鍛模
圖2 固定在錘上的模鍛預熱方法
(3)模具潤滑 模具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進行潤滑,以減小金屬流動阻力,提高鍛件表面粗糙度及減小胎模的磨損來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見表1)。
表1 潤滑、冷卻劑的配方及優(yōu)缺點
(4)合理操作 為延長模具壽命,生產過程必須有正確且合理的操作方法:①氧化皮又硬又脆,不僅影響鍛件質量,還會加速模具磨損,因此,坯料入模前要去凈氧化皮。②操作要迅速,以免鍛件在模具內停留時間過長。③要避免用大設備干小活。在沒有其他設備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輕打。
(5)控制終鍛溫度 終鍛溫度過低,變形抗力增大,甚至造成打冷鐵的現象,對設備及模具均不利,因此,模鍛時終鍛溫度不得低于鍛造工藝要求。
模具壽命取決于很多因素,包括模具材料、硬度、鍛造金屬組織、鍛造溫度、設備類型、鍛件設計及模具預熱、冷卻、潤滑、去除氧化皮等。正常情況下,模具損壞原因有以下幾點。
(1)裂紋 模具在反復受熱和冷卻的條件下工作,表層產生復雜的熱應力,從而產生細小的網狀裂紋(龜裂),熱應力和機械應力的作用下,在受力較大的部位,尤其在尖角、溝槽部位引起裂紋并擴展導致整個模具開裂。
(2)磨損 坯料在模膛內流動與模膛壁產生激烈摩擦,造成模膛表面磨損及尺寸變化。如模膛采用擠壓方式充滿比鐓粗方式充滿磨損要大,在飛邊槽部分磨損更快,變形困難處往往不產生磨損。
(3)變形 因外界高壓和局部高溫使模具局部壓塌或壓堆,造成模具塑性變形(見圖3)。
圖3 鍛模的局部變形
(4)焊合 鍛打過程中,模具表層出現非氧化、非潤滑表面,這種表面容易和坯料表面粘在一起,可能與坯料全部焊合在一起。這種情況與模具磨損情況相反,可導致模膛變小。模具磨損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模膛相對較快的磨損;第二階段模具相對較隱定;第三階段磨損進行的更快,如圖4所示。
圖4 模具磨損過程
模具是鍛造生產中的重要工具,在我們這樣一個產品多樣化的鍛造分廠里,模具鍛造是主要的生產途徑,因此,加強模具管理就尤為重要。
新制模具入庫前要根據圖樣及技術條件,校核模具的各部尺寸和熱處理硬度,避免因熱處理硬度不合適而造成模具斷裂,使模具達不到預期的使用壽命。發(fā)現不符合者應退回加工單位返修。模具經校核后合格者即可入庫。
模具入庫后,分類擺放。為防止銹蝕應在模腔表面涂一層黃油。為防止混淆,便于管理,應在每種模具上做標記以示區(qū)別,如模具名稱、圖號、材料等。
模具的貯備量可依據生產計劃來進行測算:最低貯備量=生產數量×模具制造周期/生產能力。只有最低貯備量是不夠的,因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其他原因(如打壞、模具制造周期過長等),所以必須有一個經濟貯備量:經濟貯備量=最低貯量×貯備系數(貯備系數一般取1.2~1.5)。經濟貯備量反映了模具貯備的合理性,低于經濟貯備量滿足不了生產,高于經濟貯備量會造成資金積壓。
模具庫要建立一套完整而詳細的賬目,模具進出量應根據入庫單、報廢單而加減,做到賬卡物相符。
要建立健全模具領用制度,領用者要填寫領用小票,作為憑證,首先領用者要根據產品圖樣、工藝對模具進行復核,認定合格后才能用于生產。當用完或更換時,要把模具送回原來位置,由管理人員寫上標記。一套模具的各部分壽命不一,為了加強管理應根據模具使用壽命確定生產者的模具消耗定額:模具消耗定額=生產數量/生產能力。
由于模具承受巨大沖擊力,模腔受到金屬流動摩擦,模具溫度冷熱的反復交變,使用一定時間后會出現機械裂紋和疲勞裂紋,以及磨損和塑性變形,凡嚴格按照工藝規(guī)程、工藝紀律進行操作而失效的均屬正常報廢。反之,是非正常報廢。對于非正常報廢要加以限制,以保證模具平均使用壽命。
計劃編制要依據經濟貯備量,當庫存低于最低貯備量時就應提出計劃,并及時組織投產,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
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局部損傷時應及時進行維修以防其擴大。如毛刺、表面裂紋、圓角處隆起、凸起塌陷、局部裂開、模膛變形及磨損等,一般均可在鍛造車間進行維修。所用工具為電動或氣動砂輪機(設有軟軸及磨頭),對細微裂紋可用扁鏟鏟掉。鍛模發(fā)生局部斷裂隙時可用補焊方法進行修復(見表2)。
表2 鍛模損壞原因及修復方法示例
鍛造模具只有正確使用、科學管理、及時維修,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提高鍛件質量,才能為企業(yè)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