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阿雷
他一生鐵骨錚錚,不計名利,只為民族大義奔走呼號??箲?zhàn)期間,受中國共產黨影響,他積極致力于推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在西安事變前后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周恩來稱贊他是“東北人民的楷模”。
此人,乃高崇民,遼寧開源人,1891年11月生。9歲開始,他就讀于其父開辦的私塾,歷時10年。后到奉天林業(yè)學校學習,期間于1911年加入“同盟會”。1914年畢業(yè)后,高崇民考取公費留學日本,在東京明治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專業(yè)。畢業(yè)歸國后,高崇民秉承三民主義思想成立民治促進會,后幫友人成立《民報社》,大聲疾呼“一切政治應以民為主”。
1930年,日本擅自在臨江縣設領事館,時任奉天總商會副總務長的高崇民,率全市10萬余商民上街游行抗議。此事傳到少帥張學良耳中,他馬上招見高崇民,對其敬佩有加,遂委以帥府機要秘書之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高崇民從奉天趕到北平,在張學良的鼎力支持下,創(chuàng)辦“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1933年,該會被國民黨查封,遂又組建“復東會”,宗旨不改,斗爭依舊。高崇民分派人馬潛回東北,把黑土地上各路警察、保安隊、地方民眾武裝、紅纓團和大刀隊等組織起來,成立抗日義勇軍,多達50余路,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其中,抗日義勇軍在遼寧錦西擊斃古賀聯隊長的遼西大捷,尤為轟動。
1935年春,張學良奉蔣介石命令要率東北軍去陜北“剿共”。行前,他專門召集中堅征求意見。高崇民直言:“東北軍是東北的子弟兵,他們要以收復東北為己任,不應隨人擺布,消耗在內戰(zhàn)中。擁護領袖是為了抗日,不是無條件的?!毖酝庵猓哼€是不去“剿共”為好。但張學良心存幻想,寄希望于‘剿共勝利后,“蔣公”能夠抗日。不料,東北軍一與紅軍交手,便損失了109師,師長牛元峰陣亡,傷、俘、亡官兵共計6000余人。在接下來的3個多月時間里,又損失了1個半師。這給張學良以巨大打擊。哀痛中,他不免想起高崇民的力勸,越想越覺得蔣介石聲稱的“三個月即可消滅紅軍”的話是癡心妄想。這時,張學良通過手下王以哲軍長收到中共延安的電報,了解了對方要求與東北軍和西北軍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主張。由此,他開始有了新的醞釀。
不久,高崇民帶著與中共不謀而和的明確主張抵達西安。恰巧,這時張學良去南京開會沒在家,于是高崇民先會見了西北軍楊虎城將軍,明確表示當前主要敵人是日本帝國主義,打內戰(zhàn)自相殘殺,禍國殃民。楊將軍贊同他對時局的看法。隨后,高崇民在東北軍中廣泛接觸各類人員,對有些人只談抗日,打回老家去;對思想進步的人,則談聯共聯蘇,共同抗日;對知心人,公開提出反蔣抗日,主張東北軍、西北軍與紅軍聯合抗日。張學良回來后,高崇民先是將自己與杜重遠、閻寶航聯名寫的“建議書”呈上,接著,直言不諱地舊話重提:“蔣介石派東北軍‘剿共是一大陰謀,意在兩敗俱傷,傷到哪一邊都是他‘蔣公的勝利。共產黨有老百姓擁護,是不該‘剿的,事實上也‘剿不了。東北軍目前已丟了家鄉(xiāng),卻不想方設法打回老家去,竟連年跟隨蔣介石打內戰(zhàn),真乃罵名在身又加惡名呀!”一席話,直擊少帥痛處。張學良問:“如不剿共,東北軍該如何抗日?”高崇民答:“聯共、聯楊,一致對外!”
聯共,張學良不敢對高崇民輕易吐口;但聯楊,卻未嘗不可。不過,張學良知道楊虎城對自己素有芥蒂,于是便把這個“說和”任務托付給了高崇民。事實上,早在高崇民來西安前,中共軍委駐天津特科的南漢宸即通過第三者,將“張楊關系”告訴了高崇民:東北軍移防西北之初,曾與西北軍為爭房子、采購物資、看戲和占地等發(fā)生過摩擦,產生諸多誤會。后來,蔣介石怕兩支部隊走得近不好控制,也極盡挑撥。他一方面對張學良說:“只要東北軍‘剿共能立功,可以考慮把楊虎城調出陜西?!鞭D身,他又派戴笠跟楊虎城講:“少帥有大西北主義,你要注意!”這無疑火上澆油,加深了雙方矛盾。為了解開這個“扣”,高崇民數次會見楊虎城,力陳張學良對西北軍絕無取代之意,并說張將軍曾對自己講:“我們東北人流亡在外,要有骨氣,不能搶人家地盤,就是日后開拔,走時也要拍拍屁股,不能帶走人家一點土?!蓖瑫r高崇民還指出,大敵當前,蔣介石卻讓東北軍和西北軍同時出去“剿共”,其實只是為自己,而絕不是為民族;并揭露了蔣介石制造謠言,挑撥兄弟部隊之間關系的險惡用心。當然,他說得最多的還是兩支部隊應立即停止“剿共”,把西北各地方實力派聯合起來,一致抗日,這才是國家之福,人民之愿。楊將軍每聽一次,心靈都受到一次震撼。幾次下來,他終于表示:“唯學良領導,我則不從,愿為抗日,肝腦塗紅!”
張學良聞言,甚為高興,責成高崇民率東北軍幾位要人與楊虎城指派的幾位知己定期聯系,以“聯席會”形式,共同商議聯合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之大計。期間,潛伏在西北軍的中共王炳南等人同樣做了大量工作。當雙方主張共同聯共抗日的目的日趨明確后,1936年4月的一天,張學良終于提出要直接面見楊虎城。高崇民喜出望外,立即陪楊將軍趕到少帥駐地,三人秘密商談,確定了不打內戰(zhàn),與紅軍合作,聯合抗日的政治方略。自此以后,兩位風云人物不計前嫌,單獨會晤,相互砥礪,共表決心。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飛抵西安布置“剿共”。12月7日這天,張學良哭諫蔣介石停止內戰(zhàn),蔣勃然大怒。事后,張學良向楊虎城通報了情況。如何扭轉蔣介石的頑固做法?兩位將軍議而不決。深夜,兩人一同趕到西倉門高崇民住處,經過一番商議,決定采取非常措施,逼蔣改變“剿共”計劃,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共同抗日。
12月11日夜,當捉蔣行動布置妥當后,張學良笑著對高崇民說:“秀才呀,該給我們的舉動取個名了吧?!”高崇民略加思索,當即講了一個典故,然后隨口嘣出“兵諫”二字。少帥知其兵諫“不帶政治色彩”的深意,遂點頭贊同。行動開始后,一切進展順利。消息傳來,張學良與楊虎城立即口授八項主張,讓高崇民馬上帶人起草,通電全國,申明東北軍和西北軍為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對蔣發(fā)動兵諫,“保其安全,促其反省”。隨后,張學良吩咐高崇民擬個名單,組成“行動設計委員會”,并讓高崇民出任主任。蔣介石被移押西安市區(qū)新城后,高崇民也跟到那里辦公,每天吃住辦公室,日以繼夜地處理電報、信函,接待各方來人,搜集各方反映,并及時向張楊匯報。當時,對如何處理蔣介石,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主張“殺”,有人主張“放”,更有人主張“不殺不放”。12月13日,高崇民建議張學良用自己座機將中共代表團周恩來一行接抵西安,以傾聽中共意見,共同商議解決西安事變的辦法。周恩來等到西安后,與張楊進行了交談,并代表中共中央表示:西安事變是義舉,是二位將軍愛國的表現,符合中共和全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張。中共已決定對張、楊給予政治上、軍事上的支援,同舟共濟,共渡安危。后有關各方幾經努力,最終達成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共識。12月23日,張學良讓高崇民召集“設計委員會”開會,研究如何放蔣。會上,分歧又現,焦點在“需不需要有條件地釋放”。第二天,張學良親自召集會議,表示不一定非讓蔣介石作出什么承諾,并簽了字再放他。因為即使蔣介石作出許諾,他也可以撕毀。張學良還說,為了擁蔣抗日,他準備親自送蔣回南京。聞聽此言,高崇民深感意外。當夜,他給少帥寫了一封長信,力陳還是“有條件放蔣”較為穩(wěn)妥,并堅決反對張學良親自送蔣。12月25日早8點,張學良召見高崇民,說:“崇民,你的信昨夜我看了。我告訴你,咱自己請神自己送,不要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只要于國家有利,死了我自己,沒了咱這些東北人,也該在所不計。”高崇民則說:“那也是三位一體的事,不能由咱東北軍一家定呀!”張學良拍了拍高崇民的肩膀,調侃道:“周先生比我還和平哪!虎城猶豫不決,我就去說服他,你放心吧!”
當日下午3時許,高崇民正在組織“設計委員會”開會,繼續(xù)討論應該如何處置蔣介石時,忽聽有飛機發(fā)動聲。這時,張學良的秘書處長洪鈁破門而入,伏身悄聲告訴高崇民:“張已送蔣走了!”高崇民大驚!隨后將這一消息報告了在場的人。眾XN-然大嘩,繼而垂頭喪氣。有人憤怒道:“豎子不足與謀!”但高崇民了解張學良,心里清楚:他急于送蔣,是有他的想法。一則他還是擁蔣的;二則他為頂住親日派何應欽等對西安的討伐;三則他必須以示磊落,用親身歸罪之態(tài)度,感化蔣盡早同意抗日,別無他腸。這樣,也能讓中央親日派無話可說。于是,高崇民擲地有聲地說:“張只身送蔣回南京,一個人可頂住50萬中央軍,確保西安方面平安無事。”
1937年2月下旬,高崇民告別了東北軍一部駐防的高陵。行前,他接到周恩來信,邀他回西安商議西安事變善后之事,但因種種原因,他沒能回去,而是返回北平。兩個月后,高崇民應周恩來之邀,趕赴上海參加了“東北救亡總會”籌備會議。周恩來指出:“總會的任務一要擁護國共合作,共同抗戰(zhàn),共同建國;二要營救張學良將軍;三要聲援東北抗日聯軍?!备鶕@個指示,1937年6月20日東北救亡總會成立大會在北平舉行,高崇民致開幕詞,并當選為5名執(zhí)委之一。七七事變后,周恩來又指示高崇民親赴南京,通融戴笠為“東總”在國民政府中注冊立案,使“東總”有了合法的政治地位。此后,高崇民根據中共意見,率“東總”骨干在全國各地東北人集中的地方成立了分會,積極推動聯合抗日。
1938年8月,高崇民隨“東總”參觀團到達延安。在那里,他鄭重地向周恩來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周恩來經與中央組織部長陳云商議,決定讓高崇民暫留黨外,以便于統(tǒng)戰(zhàn)工作。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周恩來指示高崇民立即率“東總”全體人員返回東北,開展“反內戰(zhàn),爭取和平統(tǒng)一”的民主運動。隨后,高崇民被中共任命為安東省主席,并在1946年10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一直沒有公開黨籍),后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
1954年高崇民上調北京,先后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人大常委、全國政協(xié)常務副主席等職?!拔母铩逼陂g,高崇民遭迫害,1971年以81歲高齡冤死獄中。
1979年中共中央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為高崇民召開隆重的平反昭雪大會,評價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杰出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政治活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