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學勤
我上高一那年,一位升學輔導老師例行公事般為我們講解了申請大學的流程。最后,她順便提了一下,在加拿大的大學之外,還有美國的“常春藤”大學,諸如哈佛和耶魯。不過,她并不認為在場的會有任何人需要去申請常春藤大學,因為那是為美國的“社會精英”所準備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時我?guī)缀趿⒖叹鸵庾R到,這正是我想要的。我要申請常春藤學校,并不是因為我對那些學校有充足的了解,事實上我一無所知,我只是想要逃離固定的生活軌道,逃離我在加拿大的生活。
6歲時,我隨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卻始終沒有過上開心的生活。父親做著底層的工作,家庭生活不如意,我在學校更是被排斥。我的發(fā)型和衣服土得掉渣,被同學們疏遠、嘲笑。
在學校的一切不如意,都讓我長期處于抑郁和憤怒中。我始終不曾真正融入加拿大的社會,現在我只想要逃離。聽說了美國的常春藤名校,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一個逃離現有生活的好機會。
于是,我自己去圖書館找資料,研究如何申請哈佛、耶魯這樣的常春藤名校。我發(fā)現這些學校要求申請者具備如下條件:擁有非常強的學習能力及成績;具備領袖氣質,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在體育或其他方面有突出特長,表現出社會責任感,諸如做義工等;個性鮮明,具備創(chuàng)造力及遠大理想。
我對照這些要求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立刻就發(fā)現自己不符合任何一條。我是一個自卑自閉的人,在學校沒什么朋友,不敢在課堂上發(fā)言,課余活動就是躲在家里看電視或是看科幻小說,成績也十分平庸。
即便希望看起來如此渺茫,但我仍然決定盡力一搏,因為我實在無法再忍受現在的生活了。
首先我要換一個環(huán)境。于是,我轉學到多倫多最優(yōu)秀的公立高中。我用最難的課程排滿了自己的課表。上下學的途中,我會站在擁擠的地鐵車廂里,讀《紐約客》或是《大西洋月刊》,以提升英文閱讀能力。在新學校里,我加入了足球隊,因為這是唯一來者不拒的運動隊,另外我還組織了一個“智力競答”的社團。我還當上了校報總編輯,因為沒有其他人想要那個職位。
為了進入常春藤,我可以說是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
結束了一天的繁重課程之后,我會組織“智力競答”社團或是參加足球隊訓練,晚上7點到家后會因為疲憊立刻昏睡過去兩小時,然后晚9點時爬起來,讀書、完成作業(yè)、復習,一直到凌晨4點,實在無法抵御疲憊時再次睡去。第二天8點起床去上學,就這樣周而復始。那兩年,對我而言是壓力非常大的兩年,但為了心中的目標,我堅持了下來。
即便如此努力,我仍然感覺希望渺茫。
記得有一天,耶魯大學的招生官來到我們學校,和十幾個希望申請耶魯的學生進行座談。他們都非常優(yōu)秀,其中有學生會主席、科學天才、運動健將,他們講了自己的經歷,我聽后佩服得不得了,但招生官始終是很平靜的表情。
輪到我了,我就實事求是地說了自己的經歷,講我如何從一個不好的學校轉學過來,極力想改變自己糟糕的狀況,其中遭遇了怎樣的困難與挑戰(zhàn)等,直到現在也沒有達到其他在座同學的高度。這時,耶魯大學的那位招生官第一次真正地微笑了,認可地沖我點了點頭。
后來,我十分幸運地獲得了耶魯大學的錄取。我承認,這里面有運氣的成分,但或許有一點是我真正打動招生官的地方,它不是優(yōu)秀成績與領導才能,而是我身上那種近乎于“白手起家”的努力,那種改變自己命運的強大渴望。
編輯手記
未來就像一張白紙,每個年輕人都是未來的創(chuàng)造者。如何在這張白紙上大展宏圖,描繪出屬于自己的“錦繡山河”?這就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大志,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斗志,和“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惜時追求——強者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鞍资制鸺摇辈恢皇且环N對人生的挑戰(zhàn),更是給未來創(chuàng)造了無限可能。(趙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