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齊磊+徐勝君
大學生素質教育是高等學校育人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隨著第一課堂的日益完備,專業(yè)知識教育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培養(yǎng)體系,但是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體系依舊處于探索階段。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自2006年開始實施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立足于輔導員“德育教師”身份,以輔導員日常工作為主線,貫穿學生四年生活、隸屬第二課堂。與其他課程不同,該課程以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兩門必修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文化素質選修兩門選修課為牽引,采取課堂授課、小組討論、案例剖析、影音賞析、專題講座、素質拓展等形式授課,目前該課程體系已經日漸成熟,成為軟件學院學生素質提升的主渠道。
素質提升輔導員課程體系一、課程主題與思路
大學生素質提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載體,大學生第二課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及《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建設規(guī)定》中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作為素質教育和第二課堂體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組織者,輔導員在大學生素質提升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依照學生成長規(guī)律,輔導員授課為主的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體系由此發(fā)軔。
2004年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搬遷至開發(fā)區(qū)校區(qū),軟件學院開始獨立辦學,這為課程的形成與推廣提供了條件。在大連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立項中,徐勝君聯(lián)合教務處、團委等部門聯(lián)合申報的項目《強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第二課堂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成功獲批并順利結項,為課程體系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與實踐,2006年軟件學院開設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課。以輔導員日常工作為主線,貫穿學生四年學習生活、隸屬第二課堂課的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正式進入實踐探索階段。
2010年,軟件學院大學生素質教育與研究中心成立,為課程建設提供了實施載體,為輔導員走上講臺,提升職業(yè)化能力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隨后幾年,繼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之后,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文化素質選修課也成功走進大學課堂。其中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為必修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文化素質選修為選修課。四門課程的授課方式采取課堂授課、小組討論、案例剖析、影音賞析、社會實踐、專題講座、素質拓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專業(yè)的授課團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授課教師包括不同層次的一線輔導員、外聘教師以及部分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二、課程實施方法與教學過程
課程實施按照學生成長規(guī)律,將“探索與適應”“發(fā)展與實踐”“定位與提升”“應用與過渡”四個主題融入到大學四年教育中,按照“自由選課、分年級、專題式、重體驗”方式,與學生日常管理結合,通過級隊會、班會、級隊活動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載體不斷推進,具體形式包涵課堂授課、小組討論、案例剖析、影音賞析、社會實踐、專題講座等,豐富多樣,學生喜聞樂見。
1.課程設置
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從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角度出發(fā),按照職業(yè)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以及實踐素質等幾方面分別開設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文化素質選修課以及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等課程。學生需要在大學階段修讀完成4學分、64課時的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
在課程上課時間的設置上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不拘泥傳統(tǒng)的課程表,學生按照學期選課后,上課時間根據學業(yè)安排適時調整,機動靈活,最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作用。
課程考核方面,按照大連理工大學教學管理的要求,課程組對兩門必修課采取日常表現(xiàn)與課程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同時制作了專門的“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記錄卡”,學生每按照教學計劃參加課程學習和實踐,均要在記錄卡上進行登記,以此作為兩門必修課日常表現(xiàn)以及兩門選修課最終考核的主要依據。記錄卡既是課程記錄卡,也是學生成長卡。
2.課程內容
大學生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通過專題講座、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就業(yè)技能指導、就業(yè)心理調適、就業(yè)一對一咨詢服務等形式指導學生開展學習生涯、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校內輔導員老師、職業(yè)規(guī)劃師與校外知名企業(yè)人力資源總監(jiān)共同構成了授課教師力量,授課內容生動,實用性強。寒暑假開展的“橙夢企航”主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企業(yè)了解職業(yè)發(fā)展、熟悉職業(yè)成長環(huán)境。
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課程是以自然環(huán)境為依托,采取專門設計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內容,讓學生通過訓練項目,經歷鍛煉,達到自我啟迪、自我教育的目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包括“組隊”、“團隊文化展示(隊名、隊歌、口號等)”、“戶外拓展項目”、“心得分享”等。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課堂教學與日常心理咨詢結合起來。學生通過心理測評了解自身心理狀態(tài),然后與學院心理咨詢中心預約談話,進行心理疏導,也可以選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學習心理健康常識。
大學生文化素質選修通過學生社團平臺、社會實踐平臺、志愿服務平臺、學科前沿知識講座平臺等,為校園文化建設增添新的活力同時,也讓學生通過幾大平臺全方位提升綜合素質。軟件學院還將學生參加學生社團活動與第二課堂學分掛鉤。以軟件學院青春之聲合唱團為例,學生參加合唱團后堅持每周參加聲樂訓練,一年之后即可獲得第二課堂學分,在教學安排上鼓勵學生參加第二課堂。
3.師資力量
課程授課教師主體為工作在一線的輔導員老師,課程實施七年來,前后有二十余名教師參與課程體系建設。目前除課程主講教師徐勝君之外,還有授課教師17人,包括國家心理咨詢師8人,德育系列副高級職稱2人,講師4人。除日常教學教師外,還有一批特聘教師也參與到課程建設與實施中,如以東軟(大連)集團人力資源總監(jiān)袁茂林為代表的知名企業(yè)高級管理者,以我校人文學部政治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馬瑩華教授為代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等。endprint
三、課程實施的主要成效與經驗
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實施近七年來,教學團隊先后面向四個年級(2008級—2011級)的學生開設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近3200名學生通過課程提升了綜合素養(yǎng),獲得學分。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已經成為《大連理工大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軟件工程類及軟件工程日語強化類)》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課程實踐不斷推進的同時,課程理論研究也在不斷深入,課程負責人先后承擔并參與了1項國家級、1項省級、1項市級以及2項校級課題研究,為課程體系的建設和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教師團隊還獲得了相關國家級獎項3項,省部級獎項6項,市校級獎項5項。教學團隊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注重理論研究與課程實踐的結合,不斷總結凝練,共完成自印教材五本。
從輔導員隊伍建設角度,課程體系的構建為輔導員作為德育教師走上講臺提供了機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工作在一線的輔導員將日常工作內容與形式與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相結合,開拓了一條提升學生工作的精細化、專業(yè)化、科學化,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途徑。
四、課程建設方向
輔導員隊伍的流動性對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專業(yè)化形成了巨大的挑戰(zhàn)。輔導員隊伍人才流動性大,對長效機制建設產生消極影響。課程組將著力探索如何在工作隊伍流動基礎上,保證課程實施的連續(xù)性。
1.教師隊伍專業(yè)化亟待提升
輔導員課程建設需要具備專業(yè)知識的人才。目前在開展輔導員課程過程中,雖然已經有部分輔導員老師參加心理咨詢師、職業(yè)規(guī)劃師認證考試,但是還遠遠未滿足學生成長需求,所以課程組還將進一步提升教學團隊的專業(yè)化,加大培訓力度。
2.課程教材亟待完備
輔導員課程建設中教材編寫依舊停留在探索階段。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在建設中也遇到了缺乏科學、權威教材的困難。出版并制定指導書目對輔導員課程長遠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意義。課程組將系統(tǒng)整理、總結近年來的教育實踐成果,編制出版《大學生素質提升課程理論與實踐》一書,為課程發(fā)展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曉波,于陽.試論大學文化素質教育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6(1):63-67.
[2]肖瀟,張光旭.拓展訓練在大學生素質提升中的作用[J].青年探索,2008,(02):72-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