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襦心
五花八門的國際學校、國際班
在官方語境中,國際學校僅為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外籍學生開辦,實施外國學制,不受中國教育主管部門的約束。而中國籍學生,則必須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這是一個涉及到“教育主權(quán)”的問題。雖然我國對教育領域的開放始終呈審慎態(tài)度,2014年,北京教委甚至明確表態(tài)暫停公立高中國際部的審批,但這些都未能抵擋住入學需求的高漲和教育機構(gòu)的辦學熱情。
五花八門的國際學校、國際班,經(jīng)常讓家長們一頭霧水。據(jù)漢通洋高考創(chuàng)始人吳越透露,連教育圈內(nèi)都有不少人,以為中加學校、君誼中學等是國際學校,而對真正的國際學校卻不甚了解,甚至聞所未聞。
那么,國際學校都有什么異同?
北京世青國際學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錳告訴記者,早在80年代,北京使館區(qū)出現(xiàn)了外交人員子女學校,如大韓國際學校、巴基斯坦使館學校、德國國際學校等,前期主要為大使館的孩子提供服務,后來擴展到在京外國人。到了90年代,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出現(xiàn)了,在北京約有20所左右,最著名的北京順義國際學校,是由大使館辦的外交人員子女學校演化而來,還有京西國際學校、哈羅國際學校、耀中國際學校等。
哈羅為中國普羅大眾熟知的過程最為有趣。哈羅的聞名不是因為它出過拜倫、張伯倫、丘吉爾、尼赫魯、侯賽因等一眾名校友,而是有報道稱“英國十大杰出華人青年”薄瓜瓜乃是哈羅公學500年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學生。
包括哈羅在內(nèi)的國際學校,都要求學生必須是外籍或持外國綠卡,有些甚至對父母的國籍都有要求。但一位匿名教育工作者告訴記者,有些學校要求也不那么嚴,學生以正在辦理移民等為由也能成功申請。
由此可見,以上兩類學校至少在明面上和中國家庭沒什么關(guān)系,老板也都是外籍。而第三類國際學校的老板則都是中國人,中外學生同堂,李錳稱是“提供國際課程的中國民辦學校”。
早在1997年,北京私立匯佳學校率先開設了IB課程(國際文憑課程)。2000年,世青國際學校成立,外籍學生占65%,中國籍學生(含港澳臺)占35%。此后“民辦洋教育”風生水起。
據(jù)悉,時下家長們談論最多的“國際學校”,卻是另外一塊“是非地”。也就是70%以上選擇“國際學?!钡募议L,其實送孩子上的都是公立中學開辦的“國際班”——基本上都提供高中課程,中考結(jié)束后孩子就進入到出國程序。
“有段時間重點中學熱衷創(chuàng)辦民辦校,初中是義務教育不能高收費,搞民辦校就可打著名牌中學招牌高收費。國際班不過是以‘輔導學生出國留學重新包裝的小金庫項目,收費更高?!币晃患议L如此告訴記者。另有熟悉情況的家長透露,名牌高中的國際部,很多是由外面的第三方機構(gòu)實際操盤,雙方分成,教職員工則由普高臨時調(diào)往國際班。
有教育界人士認為,第三方操盤也不可一概否定,有些機構(gòu)做的非常專業(yè)。但畢竟是兩個主體,一旦雙方鬧矛盾,容易對學生造成傷害。今年以來,一些國際學校在上海、濟南等地相繼開學或預備落戶,有媒體驚呼:“國際學校搶灘,撬動中國教改”。上述人士認為這是個“偽命題”,“真正的國際學校不能招收中國籍學生,怎么搶灘?至于公立學校牽手國外中學里面水很深。在這些合作辦學項目中,很多國外學校存在的價值,只是為了讓整個項目在中國得以審批通過,無所謂搶灘之說?!?/p>
家長并不是非富即貴
上國際學校的家庭,在一般人看來肯定是“非富即貴”。
而北京世青國際學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錳則認為:“早期我們300-400個學生中,絕大部分都是母語非中文,最少時只有22個中國孩子,來自全國各地。這些家庭是中國最早富起來的,企業(yè)家居多,明星也有。那時大部分中國家庭沒上國際學校的需求,2007、2008年后需求才多起來。現(xiàn)在大富大貴的要么買學區(qū)房送孩子上名校,動輒上千萬,要么直接送孩子出國了。北京國際學校的學費一年10萬-25萬人民幣,不需要大富大貴也能上得起。”
孩子就讀于北京清華附中國際部的程濤告訴記者:“我感覺家長分三類,第一類是頂尖的,如姜文、倪萍、楊瀾這樣的名人。這類家長在選學校時更看重名頭,不見得多理性。第二類是特別外企范兒的,有些家長在外企大公司任高管,孩子學費可報銷。第三類高知和新富家庭居多,小升初太費勁,把他們給逼得實在受不了?!?/p>
畢業(yè)于北大的企業(yè)家海客告訴記者,送兒子上國際學校是因為崇尚素質(zhì)教育。他是位“心很寬”的非典型父親,“覺得人生很漫長,學習課本知識的重要性只占20%-30%,而智力、情商、性格、品格、健康、快樂、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這些都很重要。從上幼兒園我就帶孩子玩,學三國殺、打游戲。他喜歡看書,從上小學就自己找書看,上網(wǎng)絡公開課學心理學。小學前三年簡單,每科能考100分,四年級后天天看書,成績就落到十幾名,我們對他能不能考上好初中心里也沒底。他媽媽、外婆都急了,讓我管管,但我順其自然,不學也不逼,最后是他自己看到升學壓力了才開始重視,考上了北大附中。這說明閱讀量大的孩子學習成績就不可能差,只要他重視了成績自然會上來,家長要放開點?!?/p>
中考結(jié)束后,海客的兒子本想?yún)⒓痈呖?,他覺得上國際學校將來出國讀書花錢比較多,4年大概200萬左右的學習生活費?,F(xiàn)在國內(nèi)教育也越來越好,還不如把這200萬省下來,將來給他做創(chuàng)業(yè)基金。??驼J為把錢投資在教育上值得,說服兒子上了國際學校。
朱教授就職于北京一所名校,他將一雙兒女送到了國際學校,原因是“國內(nèi)高考太恐怖,往往有一個孩子考大學,全家兩三年內(nèi)不得安生”。
還有部分家長則是被“史上最嚴”的入學政策擋在了公立中學門外。有家長抱怨:“在城市里打工十多年,孩子就是在這里出生的,戶籍所在地沒房子也沒人,可中考和高考無戶籍的學生不準參加。被逼無奈,打工者的子女必須上國際學校出國留學,這樣的人不在少數(shù)?!?/p>
留學就能萬事大吉?
據(jù)了解,無論家長出于何種考慮選擇國際學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認為這樣的選擇符合自己的初衷。但也有人表達了對未來的擔憂。
“很多海外高中大陸孩子扎堆,脫離家長視線后,比富、逃課、談戀愛、打游戲……內(nèi)心強大,自控能力強的孩子低齡留學則更合適一點?!币晃粐H律師聲稱。
“如果回頭再來,可能不會選擇送孩子去國外留學,國外也沒想象的那么好?!币晃淮髮W教授告訴記者,哈佛性侵丑聞一直被捂著蓋著,如今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劍橋、耶魯、哥大的學生酗酒厲害,孩子還小,也不特別懂事,挺讓人擔心。再說出國留學的孩子大部分還會回國,這樣的話當初為了出國去讀國際學校就沒太大意思。
這些留學生中,最后回國的有多少? 這位教授給出的比例是在80%-90%?!澳艹鰢暮⒆蛹彝l件都不錯,奮斗精神就不如苦孩子多。出去以后舉目無親,水土不服,融入不了外國社會。我有個越南同學十幾歲到了美國,本科在哈佛念的,英文好得不得了,但心理上還是改不了,臺灣同學也是這樣,一看到亞洲人就親熱得不得了。這些孩子比較下來,就會覺得還是國內(nèi)好。父母有社會地位,對找工作也更有幫助,但回國后又會跟美國相比,這樣、那樣不如意。所以,家長和孩子擇校時一定要想好,做好吃苦準備。否則還不如在國內(nèi)上?!保?/p>
也有家長認為,初中一天8節(jié)課,不少孩子很累很壓抑,暑假參加夏令營到美國學校一看那么輕松,立刻吵著要出國。家長也就順從孩子的意思,把他們先送到國際學校過渡。這些孩子大學畢業(yè)了,自然想繼續(xù)留在美國,但殘酷的現(xiàn)實是絕大多數(shù)都得回國,只有10%-20%能在美國辦到工作簽證。即便拿到工作簽證,6年內(nèi)還要辦綠卡,不見得呆6年就能辦到。多數(shù)人回來后非常失落,價值觀不一樣,找工作除了外語好沒其他優(yōu)勢。在國外讀書,比如上哈佛一年學費5萬美元,4年100多萬人民幣,回國年薪10萬,眼看著留在硅谷的同學可能一年拿七八萬美元,巨大的心理落差需要正視。
有數(shù)據(jù)對此現(xiàn)象提供佐證,中國留澳學生12.4萬,但新任澳大利亞教育部部長佩恩說,只有2%的中國留學生最終拿到永久居留權(quán),大部分國際生會選擇回國找工作。因此,正如李錳所言:“當國際學校的大門面對國內(nèi)同學打開之際,請不要急不可待地沖進去。理解您急于掙脫應試枷鎖的心情,但國際學校不是靈丹妙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