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明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屬于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中出現(xiàn)幾率較小的一種類型, 以骨髓中各種不正常粒細胞變多、臨床用凝血異常性出血為表現(xiàn)特點, 粒細胞白血病基因以及維A酸受體α基因互相融合而形成的PML/RARα基因是APL的發(fā)病基礎, 同時也是分子靶向治療的前提和基礎。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接受治療的60例兒童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35例, 女性患者25例。60例患者中, 5歲以下患者18例, 5~10歲患者22例, 10歲以上患者20例。
1.2 方法
1.2.1 檢驗技術(shù)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最短性的形態(tài)學特點就是細胞大小差異, 同時其外形表現(xiàn)沒有規(guī)律, 胞漿形態(tài)豐富, 充滿紫紅色嗜天青顆粒, 容易看見Auer小體存在。染色質(zhì)較粗, 有2~5個核仁, 通常存在一型M3是變異型, 主要特點是外周的粒細胞核表現(xiàn)為雙葉、多葉或者是腎形。大部分沒有或者僅有少量的嗜天青顆粒。臨床表現(xiàn)的典型性免疫學特 點 是 :CD33+、CD13+、CD9+、HLA-DR-、CD34-、CD7-、CD14-, 兒童的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中的CD2+以及CD34+相比成年人會更高一些。圖1為一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象圖。
圖1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象
1.2.2 誘導治療 所有患者確診之后全部使用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以及復方黃黛片或者聯(lián)合使用, 直到病情緩解。全反式維甲酸的使用劑量為30~40 mg/(m2·d), 在治療的過程中, 無法全反式維甲酸的患者, 多加入使用復方黃黛片。三氧化二砷的用量為5 mg/(m2·d), 另外添加進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做靜脈滴注。連續(xù)使用28~50 d。每周對患者的肝功能和腎功能做一次常規(guī)檢查, 臨床表現(xiàn)有腹瀉、腹痛患者, 可以使用潑尼松5 mg/(m2·d), 3次/d, 并且可以用堿化水化、保肝以及輸注進紅細胞懸液等方式做支持性治療。
1.2.3 緩解后治療 待患者的病情有所緩解之后開始做鞏固方案的治療, 化療的方案選擇柔紅霉素加阿糖胞苷、彌陀蒽醌加阿糖胞苷、高三尖松脂堿加阿糖胞苷, 嚴格的依照藥物的具體用量和使用說明進行操作。每2個月進行1次, 每次持續(xù)半個月。最少進行3療程的強化治療。序貫化療之后使用三氧化二砷做15~20 d的連續(xù)治療, 全反式維甲酸使用20~30 mg/d, 之后對上述的治療方案做重復, 2個月1次?;颊哂兴徑庵? 對于所有髓內(nèi)復發(fā)的病例, 使用三氧化二砷進行二次的誘導緩解, 并且給予其甲氨蝶呤、地塞米松以及阿糖胞苷的治療。
2.1 臨床效果 60例患者中, 56例患者實現(xiàn)了血液學緩解,緩解率為93.3%, 完全緩解的平均時間為(30.2±4.3)d。另外4例患者出現(xiàn)凝血功能異常, 進行誘導治療后2周患者恢復正常。連續(xù)進行半個月的誘導治療后, 所有患者出現(xiàn)白細胞升高的情況, 其平均峰值在52.9×109/L。
2.2 不良反應 在本次接受誘導治療的過程中, 有28例患者出現(xiàn)肝功能損害, 20例患者出現(xiàn)輕度的轉(zhuǎn)氨酶升高, 在進行保肝治療之后, 患者的轉(zhuǎn)氨酶全部降低至正常水平, 另有1例患者出現(xiàn)腎功能損害, 對其只是用全反式維甲酸做誘導,停止使用三氧化二砷, 并且做保肝利尿?qū)ΠY治療之后, 患者的腎功能恢復正常。見表1。
表1 各種不良反應癥狀(n, %)
白血病是一種異質(zhì)性的惡性克隆性疾病,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病程經(jīng)過兇險, 患者通常會因為出現(xiàn)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和顱內(nèi)出血而導致死亡[1]。
在臨床治療中, 使用全反式維甲酸的概率較高, 臨床效果也相對突出, 可是全反式維甲酸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會造成可逆性肝損害、高甘油三酯血癥、肌痛等, 發(fā)病的幾率兒童和成人類似。而在臨床使用過程中, 減少全反式維甲酸的初始劑量會不會降低其造成的副作用還不是十分清楚。治療兒童急性粒白血病有一定的特殊性:①兒童口服藥物相對困難[2]。可以選擇試用脂質(zhì)體全反式維甲酸的復合藥劑, 但是目前還沒有對兒童治療的具體療效的臨床報道。②能夠在靜脈使用三氧化二砷, 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其對心臟造成的毒副影響。③全反式維甲酸對10歲以下的兒童有更重的神經(jīng)毒性, 有較高的頭痛以及假瘤性腦病出現(xiàn)率, 使用時能夠減少全反式維甲酸的使用量, 改用地塞米松有效減輕臨床癥狀, 如有必要, 可以選擇停用。全反式維甲酸對兒童造成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性主要原因是因為成年人和兒童對全反式維甲酸在末端的器官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別, 在維持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定期的開展眼科治療[3]。
總之, 現(xiàn)如今在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還沒有特別突破性的治療方案, 可是就目前的治療情況分析, 還是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內(nèi)容, 會讓更多的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患兒得到康復治愈的機會。
[1]向陽,王曉波, 孫淑君, 等.復方黃黛片誘導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193例療效分析.中華血液學雜志, 2009, 30(7): 440-442.
[2]陳麗韻, 李愛民.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進展.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 2011, 34(6): 494-498.
[3]向陽, 王曉波, 孫淑君, 等.復方黃黛片誘導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193例療效分析.中華血液學雜志, 2009, 30(7):44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