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玲,武錦彪,王文娟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檢驗科,浙江 杭州310003)
血液分析儀是檢驗科常用的分析儀器,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影響臨床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1]。為了解我科室日本Sysmex公司生產(chǎn)的XE-2100五分類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性能,我們參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的相關文件進行臨床應用評價。
1.1 材料
1.1.1 儀器 XE-2100(序列號 A4099)、XT-1800i(序列號18477)由日本Sysmex公司生產(chǎn),LH780(序列號 AK14004)由于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生產(chǎn);Olympus CX-31光學顯微鏡由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chǎn);EDTA-K2真空抗凝管(3ml)由美國BD公司生產(chǎn)。
1.1.2 試劑 所有儀器均使用配套的試劑 (稀釋液G2433、鞘液 G2018、溶血劑 A2014 等)、校準品(批號 12910525)、 質控品 (批號 QC-22800810、QC-22820811、QC-22800812)。
1.1.3 標本 所有標本采自本院體檢人群和住院病人。
1.2 方法
1.2.1 儀器校準及質量控制:校準按照《血液分析儀的校準指南》[2]進行。 XE-2100、XT-1800i血液分析儀使用配套校準品SCS-1000進行校準,LH780血液分析儀使用配套校準品S-Cal 4773進行校準。儀器每日開機后,進行本底和質控檢測,在控后方可進行標本檢測。
1.2.2 精密度 參照CLSI EP-15A[3]文件內容進行儀器精密度評價。
1.2.2.1 批內精密度 使用配套高、中、低值3份定值質控品,每份連續(xù)測定11次,棄去第1次,統(tǒng)計后10次CBC(全血細胞計數(shù))各項目的變異系數(shù)(CV)值。
1.2.2.2 批間精密度 使用配套高、中、低3份定值質控品連續(xù)測定20d,計算CBC各項目的CV值。
1.2.3 攜帶污染率 參考ICSH[4]的文件程序,取高濃度血液樣本,混勻后連續(xù)測定3次,測定值分別為 H1、H2、H3;再取低濃度的血液樣本,混勻連續(xù)測定3次,測定值分別為L1、L2、L3;通過下列公式進行計算:攜帶污染率=[|L1-L3|/(H3-L3)]×100%。
1.2.4 穩(wěn)定性 采集10份抗凝全血標本,5份為一組,分別貯存在室溫(25℃)和 4℃,并在 0、0.5、2、4、8、12、24、48h 測試。以百分率-時間作圖,觀察細胞計數(shù)和分類結果的變化。
1.2.5 線性 參照CLSI EP-6A[5]定量分析方法的線性評價指南進行線性評價。使用高濃度或濃縮樣本, 按100%、80%、60%、40%、20%、10%的比例進行稀釋,每個稀釋度的標本進行隨機兩次重復測定,并判斷測定結果的有效性,計算均值。對測定均值與理論值作回歸分析,計算回歸方程:y=bx+a,驗證線性范圍。要求相關系數(shù)r≥0.975,a值在1±0.05范圍內。
1.2.6 不同進樣模式結果可比性 使用20份正常人新鮮血標本,分別在開蓋模式與封閉模式下進行檢測,計算該20份標本在不同模式下相同檢測項目的均值,以開蓋模式的均值為靶值,封閉模式的均值為測定值,計算偏差。偏差=[(測定值-靶值)/靶值]×100%。
1.2.7 不同儀器間全血細胞計數(shù)結果可比性 參照CLSI EP9-A2[6]文件,在5個工作日內,每日選擇8份樣本,檢測參數(shù)濃度滿足文件要求,標本采集2小時內,在室溫下分別在 XE-2100、XT-1800i、LH780血液分析儀按文件要求測定順序進行測定,判斷檢測結果有效性后,進行相關分析。
1.2.8 白細胞分類相關性 參照CLSI H20-A[7]文件內容進行白細胞分類相關性評價。以人工分類為參考方法,取40份患者EDTA-K2抗凝靜脈血標本,在XE-2100進行測定,每份標本重復測定2次,計算其均值;同進將該40份患者標本每份標本制作3張血涂片,由2名經(jīng)驗豐富的主管技師職稱以上技術人員采用雙盲法各自分類計數(shù)200個白細胞,取均值,與XE-2100分析儀進行相關性分析。
1.2.9 正確度:對具有溯源性的定值校準品 (批號12910525)混勻后連續(xù)測定5次,計算其均值與該校準品定值的偏移。偏移(Bias)=(均值-定值)/定值×100%。
2.1 精密度 批內、批間精密度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精密度檢測結果(使用高、中、低值3個水平質控品)
2.2 攜帶污染率 WBC、RBC、HGB、HCT、PLT 分別為 0.58%、0.00%、0.00%、0.18%、0.09%均小于儀器要求1.00%、1.00%、1.00%、1.00%、1.00%。
2.3 穩(wěn)定性 全血細胞計數(shù) (CBC)與白細胞分類(DIFF)在室溫(25℃)與4℃下的穩(wěn)定性結果見圖1和圖2。標本貯存在4℃的條件下全血細胞計數(shù)與白細胞分類結果的較穩(wěn)定。
2.4 線性 WBC、RBC、HGB、PLT的線性結果見表2。
2.5 不同進樣模式結果可比性 結果見表3。開蓋模式與封閉模式的20份標本均值偏差均小于1%。
圖1 白細胞分類穩(wěn)定性比較
圖2 白細胞計數(shù)穩(wěn)定性比較
2.6 不同儀器間全血細胞計數(shù)結果可比性 結果見表4。XE-2100與LH780、XT-1800i全血細胞計數(shù)有較好的可比性。
2.7 白細胞分類相關性 結果見表5。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的相關系數(shù)較高,單核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的相關系數(shù)較低。
2.8 正確度 WBC、RBC、HGB、HCT、PLT 的偏倚為0.1%、-0.5%、0.2%、-0.2%、-0.3%均小于 1/4CLIA’88TEa。
表2 XE-2100線性測定結果
表3 XE-2100不同進樣模式結果可比性
表4 XE-2100與LH780、XT-1800i血液分析儀CBC測定結果可比性(n=80)
表5 XE-2100與人工白細胞分類結果相關性(n=40)
實驗室在開展某一檢測項目前,需提供并保留相關的方法學驗證數(shù)據(jù),即某一檢測項目在正式用來檢測患者標本、發(fā)出檢驗報告前,實驗室需對其相關方法學性能予以驗證,對廠商提供的評價資料中的主要性能予以確認;新儀器在安裝后,或每次維修后,必須對儀器的性能進行測試、評價,這對保證檢驗質量起著重要作用[8,9]。XE-2100是由日本Sysmex公司生產(chǎn)的五分類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該儀器使用流式細胞術、熒光技術對細胞進行計數(shù)和分類,可為臨床提供32個檢測參數(shù),每小時可檢測150份標本,是一臺具有檢測精度高、速度快、功能強等優(yōu)點的全自動五分類血液分析儀。臨床性能評價:WBC、RBC、HGB、HCT、PLT 的高、中、低三個濃度水平的批內、批間精密度的CV值均達到了儀器技術指標,儀器的精密度高;各指標的攜帶污染率均低于1%,均達到了儀器技術指標要求;標本貯存在4℃時全血細胞計數(shù)與分類的穩(wěn)定性要好于室溫貯存[10];WBC、RBC、HGB、PLT四個參數(shù)的線性范圍較寬,基本覆蓋了臨床樣本的濃度范圍;全血細胞計數(shù)與LH780、XT-1800i血液分析儀分析結果具有較好的可比性,各參數(shù)相關系數(shù)r=0.9800~0.9995;儀器對白細胞分類與人工鏡檢相比,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細胞相關性較好,單核、嗜堿細胞相關性較差[11],原因可能是全血中該類細胞數(shù)量少,人工計數(shù)細胞較少,血片中細胞分布不均有關;通過測定具有溯源性的定值校準品計算偏移進行正確度評價,WBC、RBC、HGB、HCT、PLT 的偏移結果均小于 1/4CLIA”88允許總誤差,正確度可接受。綜上所述,XE-2100五分類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各方面的性能較好,是適合醫(yī)院檢驗科使用的理想儀器。
[1]彭黎明,叢玉隆.我國血細胞自動分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9):885-887.
[2]WS/T347-2011.血液分析儀的校準指南[S].2011.
[3]CLSI EP15-A.Clinical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User Demonstration of Performance for Precision and Accuracy;Approved Guideline[S].CLSI,2001.
[4]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ICSH).Protocol for evaluation of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S].ICSH,Clin Lab Heamotal,1984;6:69.
[5]CLSI EP6-A.Clinical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A Statistical Approach;Approved Guideline[S].CLSI,2003.
[6]CLSI EP9-A2.Clinical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S].CLSI,2002.
[7]CLSI H20-A.Clinical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Reference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Proportional)and Evaluation of Instrumental Methods;Approved Standard[S].CLSI,1992.
[8]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58-73.
[9]熊立凡,劉成玉.臨床檢驗基礎[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15-123.
[10]Tsuda I,Hino M,Takubo T,et al.First bas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XE-2100 haematology analyzer[J].J Autom Methods Manag Chem,1999,21(4):127-133.
[11]Nakul-Aquaronne D,Sudaka-Sammarcelli I,F(xiàn)errero-Vacher C,et al.Evaluation of the Sysmex XE-2100 hematology analyzer in hospital use[J].JClin Lab Anal,2003,17(4):1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