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靜 閔璇
摘 要:為滿足提高類大學英語課程的彈性教學要求,多元化的大學英語高級階段的教學呼應加入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或研究)方法的更加適合高級語言課程的教學圖式體系的建構。以西方彈性認知圖式理論為指導建構的英語修辭圖式突破了文體學修辭格的狹義概念范疇,貫穿作用于語用類提高課程如詞匯學、高級口語與寫作等教學過程,以語言交際輸出的有效性與恰當性為教學宗旨,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并在賞析類提高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如西方經典戲劇文學賞析,從沖突美學角度引導學生深入鑒賞西方文學,提升學生文學研究與探索的能力。
關鍵詞:圖式;交際修辭圖式;美學修辭圖式
1 圖式發(fā)展綜述
圖式認知理論追溯其哲學淵源,最早可見于柏拉圖的“理念論”又稱“早期圖式說”,該理論從客觀唯心主義立場出發(fā),屬于初級萌芽狀態(tài)的圖式理論,認為客觀事物來源于“理念”,而“理念”是指導人類認知世界的有效途徑;后由德國康德正式提出的近代形態(tài)“圖式說”(schema)認為圖式是先驗認識論的重要組成成分,是聯(lián)系其感性直觀(對象)和知性(純粹化概念或范疇) 的中介和橋梁;20世紀西方認知心理學領域研究者皮亞杰、帕斯庫爾·李歐利等人拓展了“圖式”概念,建立了發(fā)達形態(tài)的圖式認知結構理論和信息加工理論。該類認知圖式理論(cognition schema theory)認為圖式是知識的框架和結構,是記憶中的知識和經驗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心理結構的網絡,而這種具有較強操作性、執(zhí)行性及調整性的圖式體系一旦被激活,就標志著認知學習活動的開始,同時圖式體系通過對舊圖式的改造或重新組合,或對不同舊圖式的協(xié)調不斷獲得新圖式,適應新的學習需求。
2 英語修辭圖式應運而生
近年來基于上述認知圖式理論所建構的先驗教學圖式被廣泛運用于大學英語閱讀及聽力等基礎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如廣泛應用于大學英語精讀課程的語篇教學圖式,多是采取由經先理解字母、單詞、短句、復雜句再到段落、整體語篇的“自下而上”( bottom-up processing) 過程,通過依靠、激活大腦中的語言圖式( Linguistic schema) 及內容圖式( Content schema) 通過推理及聯(lián)想理解語篇的各個部分和整體的解碼過程。在大學英語精讀及報刊選讀等基礎類閱讀課程教學過程中,文體教學圖式也被廣泛實踐,如記敘文(narrative)六要素圖式5W+6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被用于新聞媒體聽力及泛讀教學中;又如在說明文(expositive)的講解中,例證(exemplification),分類(classification),及比較對比(compare and contrast)等圖式被用于梳理教學;再如針對議論文(argumentative)的分析時,論點(thesis statement)---論據(proof of statement)---結論(conclusion)圖式被應用于文章結構框架及因果關聯(lián)分析。
目前,根據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力求充分體現(xiàn)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為基礎較好的學生提供發(fā)展空間;既能使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又能培養(yǎng)他們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既要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wěn)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以滿足他們各自專業(yè)的發(fā)展需要。介于新的課程教學要求,在國內高校,有利于優(yōu)化課程結構體系及拓展學生多元化英語知識能力的大學英語高級階段提高類課程應運而生。西方建構主義代表斯皮羅在皮亞杰等人的認知圖式理論上,曾提出彈性認知結構理論,認為傳統(tǒng)教學圖式容易混淆和模糊高級學習和初級學習之間的界限,把初級學習階段的教學策略不合理地、想當然地推及高級學習階段的教學中,使教學過于簡單化,不利于高級階段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與規(guī)劃。因此,針對此類高級階段的課程學習,為滿足提高類大學英語課程的彈性教學要求,多元化的大學英語高級階段的教學呼應加入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或研究)方法的更加適合高級語言課程的教學圖式體系的建構。英語修辭圖式突破了文體學修辭格如明喻、擬人、排比等狹義概念范疇,是指貫穿作用于語用類提高課程如詞匯學、高級口語與寫作等教學過程的以語言交際輸出的有效性與恰當性為教學宗旨的交際修辭圖式以及在賞析類提高課程如西方電影欣賞、西方經典戲劇文學賞析等從沖突美學角度引導學生深入鑒賞西方文化的美學修辭圖式。
3 以“細”為譜的交際修辭圖式
交際修辭圖式是指基于交際修辭對于語言輸出的交流效果為出發(fā)點,與英語語言的具體運用語境學習相關語用類提高課程緊密聯(lián)系的以“細”為宗旨與準繩的圖式體系。這里的“細”譜被應用于不同的語用類提高課程,擁有多層次的靈活性較強的應用內涵。以詞匯學課程為例,我們除了傳統(tǒng)地運用詞根詞綴探源等傳統(tǒng)教學圖式幫助學生記憶背誦單詞以外,還可以運用“一般詞匯與具體詞匯的分類”、“平行詞的情感差異”、“詞匯的層次劃分”等修辭圖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英語詞匯的語境會話含義,達到更加靈活使用的目的。
就具體詞匯的細分來說,建構與其相關的“細”致的語境圖式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具體詞匯的語境內涵及相互之間的細微差別,并有助于學生在英語寫作實踐中建立“具體”意識,避免以“一般”概括“具體”的寫作弊病。如“笑”這一詞匯在學生的口語及寫作表達中,往往被“smile”及“l(fā)augh”兩個一般詞匯籠統(tǒng)含糊地一帶而過,在幫助學生拓展相關“笑”的具體詞匯時,可以通過建構具體詞匯的使用句群圖式(sentence chunks)來進行有效引導。
如:He chuckled to himself when he remembered the trick hed played on them.
他想起捉弄他們的事就忍俊不禁。
They giggled/tittered nervously as they waited for their turn.
他們排隊等候時,緊張地傻笑著。
When I began to speak, someone among the audience cackled.
當我開始講話時,聽眾中有人嘎嘎地笑了起來。
All the boys burst out into a guffaw/roar at the joke.
聽到這個笑話,男孩子們哄笑起來。
He looks so funny. We all roared/chortled.
他看上去那么滑稽,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Those girls often got together and sniggered/snickered at his strong accent.
那些女生常聚在一起竊笑他濃重的口音。
從上述相關“笑”的具體詞匯,我們可以看出具體詞匯的優(yōu)勢在于更加生動、準確、清楚地表達語義,具有較強的信息性及表達性,是學生詞匯學方面要掌握的重點方向,也是學生在口語及寫作語言表達中所缺乏的。學生在掌握一般詞匯后,在高級口語與寫作輸出階段時,仍習慣于針對某一話題進行初級階段的簡單概括性評述,如在描述某種食物好吃與否時,總會自然聯(lián)想到“good”、“bad”等一般詞匯,忽略了如 “appetizing”、 “tasty”、“flavorsome”、 “flavorless”、 “nourishing” 、“wholesome”、 “fresh” 、 “decaying”等信息含量更豐富的具體詞匯。
此外,即使是詞義相近的平行詞,詞義本身所附有的態(tài)度和情感也是不同的,如同樣是描述一個人很瘦,skinny(皮包骨頭)和slender(苗條的)便給人迥然不同的印象。有時這類詞匯的使用直接構成高級聽力課程中推測說話者意圖的線索,因此,平行詞的情感態(tài)度差異也是語用類提高課程應加以推廣的修辭圖式之一。(如下圖所示)
另外,不同的語體(正式或非正式)也對詞匯的語境使用有著相對應的要求。在學術論文、法律英語文件等正式語體中如果運用了較為隨意的口語詞匯就會使整體語篇的水準下降。因此,詞匯的層次圖式也是交際修辭詞匯圖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下圖所示)
4 以“沖突”為美的鑒賞修辭圖式
戲劇沖突是戲劇美學不可或缺的構成元素。正如譚霈生先生在《戲劇本體論》一書中所提,“戲劇的關鍵是人的靈魂的最深沉的多樣化運動,并賦予這一對象以完美的形式?!焙诟駹栆舱J為人物性格必須在沖突中展現(xiàn),心靈本身的分裂與矛盾是最為理想的戲劇沖突,彰顯戲劇美學張力。在大學英語高級階段提高課程如美國戲劇賞析、西方電影欣賞等經典戲劇文本及影視作品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探索戲劇人物內心世界,對各類戲劇人物本身的性格沖突及人物之間的性格沖突進行分析及梳理,自己構筑沖突美學修辭圖式,從而提升學生對于經典文學作品及西方影視作品的文學藝術分析鑒賞能力,為培養(yǎng)英語文學類研究型高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譬如美國近代戲劇之父尤金·奧尼爾在《長日入夜行》、《上帝的女兒都有翅膀》、《詩人的氣質》等經典戲劇作品中塑造的各類戲劇人物內心都表現(xiàn)出種種相互摩擦、相互沖突的子人格,奧尼爾利用戲劇人物在張張面具似的面孔間的游離與彷徨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病態(tài)的心理結構,更有深度地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沖突與矛盾,成功地展現(xiàn)了人類心靈的矛盾與痛苦。在講解和分析這一類型奧尼爾式的悲劇人物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建構人物子人格圖式(如下圖所示),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戲劇人物的內心沖突及人物之間的性格沖突,從而對此類表現(xiàn)主義戲劇的沖突表現(xiàn)手法有著更為深入的領會。
5 結語
英語交際修辭與美學修辭的圖式建構是一個不斷更新與完善的過程。隨著更多類型的大學英語提高課程的設置,如口譯、跨文化交際、情景喜劇與美國文化等新興課程,大學英語教師應根據課程的具體教學要求與能力培養(yǎng)目標去構筑靈活性強、應用簡單、操作性強的圖式體系,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英語語言聽說讀寫能力之后,可以進行有效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語言學習和文化文學研究探索,努力培養(yǎng)出高級的復合型英語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美)Robert J.Sternberg,等,著.張厚粲,譯.《教育心理學》.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
[2](美)John B.Best,著.黃希庭,主譯.《認知心理學》.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
[3](美)林格倫,著.章志光,等,譯.《課堂教育心理學》.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4]伍謙光.語義學導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6]王初明.應用心理語言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7]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黑格爾.美學:第1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61.
[9]奧尼爾,著.郭繼德,編.奧尼爾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譚霈生.《戲劇本體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