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梅
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內心深處還愿意追求和品味某種感覺,說不清、道不白,恍惚那種感覺像微風一樣,在悶熱煩躁的酷暑中,輕輕地拂過面龐,不經(jīng)意地在心里最柔軟的地方慢慢地撥動一下。這種感覺,喧囂鬧騰的都市里我找了很久。終于,在一個晴陽的上午,在一條擁擠狹窄、車來人往的胡同里,居然給找著了。
這條胡同,叫正覺胡同;這個地方,叫覺品酒店。
喧囂鬧市聽清靜
正覺胡同在北京市西城區(qū)新街口南大街。這里,商鋪、飯店、小吃店一家挨一家,南來北往的人流不息,耳旁不時飄進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就這鬧哄哄的,何處尋清靜,哪兒找感覺?
別急,尋著正覺胡同,沿著人車不分、有些混亂的胡同小道,一路躲著汽車、三輪、自行車和走來過去的人,總算看到寫著9號的大紅燈籠,但仔細一瞧,這不是北京市電訊工具廠正覺胡同9號院嗎?在斑駁的紅墻上還掛著毛筆書寫的“管理規(guī)定”,雨水已經(jīng)浸花了字體,白底上還有黑黃的泥點和油污,落款的日期是:1999年11月29日。難怪,已是上個世紀的物件了。
原來,這曾經(jīng)是一個大雜院。在院里,曾經(jīng)還有一個工廠。而覺品酒店,以前竟然是這家工廠的廠房和倉庫。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只剩下空殼,因是電訊工具廠的廠房、辦公室,才得以保留下來?,F(xiàn)在,這兒是西城區(qū)掛牌的一級文物保護單位。而覺品酒店,也因此以“文物中的酒店”而小有名氣。何以有此名號?先留個懸念。
穿過一條以不同寫法寫的十三個“壽”字的方磚通道,在一片綠蔭和大紅燈籠的映襯下,黑底金字的“覺品酒店”跳進視線,這便是“覺品”所在了。而酒店外,壽道兩側,依然還住著幾戶人家,小門小院,每家都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京腔京味。
推開朱紅色的窗格子大門(也叫蓮花門),便是酒店的大堂。
一進大堂,身后的喧囂便被隔絕在外,似乎來到一片清涼之地。青紅的紗燈、淡雅的青瓷、古樸的字畫、泛黃的線裝書……無不提示著進來的客人放慢腳步、降低聲音、舒緩心跳。
在松軟的沙發(fā)上坐一會兒,靠著墊子,什么都想聽,什么也聽不見,市井街道的紛擾、吵鬧和喧囂,像退潮的洪水,慢慢地遠去了……
這兒,讓心慢慢靜一靜。
淡遠歷史品禪意
曾經(jīng),這里是正覺寺。該寺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為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韓諒所捐的宅子,一名叫鄭道明的人創(chuàng)建,敕賜“正覺禪寺”之名。清朝嘉慶年間重修。建筑坐北朝南,依次為山門、大雄寶殿、后殿。寺內原有明成化四年(1468年)的《敕賜正覺禪寺碑記》,嘉靖九年(1530年)的《敕賜正覺寺每歲啟建華嚴勝會碑》。1989年8月被西城區(qū)政府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聽說,這兒還是老舍先生小時候的私塾所在,踱步在四合院,空寂的天井里,仿佛聽見先生兒時的書聲瑯瑯……
酒店的大堂原來是寺廟的藏經(jīng)閣,許多經(jīng)文經(jīng)書現(xiàn)在還埋藏在地底下。墻上的壁畫都是原來留下的,后人再根據(jù)淡淡的痕跡,一筆一劃臨摹下來。房梁是舊時的原梁,從未曾換過,屋頂?shù)纳瘾F都是原石原瓦,這一切的照舊竟造就了覺品獨樹一幟的歷史韻味和非同尋常的藝術品味。
正覺寺取佛經(jīng)中“登上正覺彼岸”之意,覺品酒店循古寺之名而建,自然少不了佛性禪意。酒店老板的確也想打造“以禪宗文化為主題的精品四合院酒店”,裝飾、設計、擺設有意無意地浸透著禪意,比如,佛手臺燈,墻上的佛像,屏風、吊燈、柜子的蓮花造型,屋里擺放著散發(fā)檀香的熏香燈和香爐,庭院里的荷花,映襯出濃郁禪味的覺品。
服務員介紹說,天氣好的時候,他們會在天井里擺上茶水,供客人享用。我想,于喧囂處聽清靜,于歷史遺跡品禪意,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豈不快哉?
四合老宅觀服務
覺品享有“寺廟里的四合院”,“房間最高的四合院”(房高7.8米)等美譽,也獲得了北京市旅游委頒發(fā)的“北京人家”榮譽稱號。
其實,覺品只有八間房,但單間、標準間、套房、LOFT,樣樣都有,不同的房型,可供不同的需求。特別是LOFT,原來是藏經(jīng)閣所在,挑高7.8米,設計者別出心裁地將其隔成兩層,一層客廳,二層臥室,躺在床上可欣賞房頂?shù)谋诋?,這種感受恐獨此一家。
覺品采取的是管家式服務,所有的服務員都住在四合院里,24小時隨叫隨到。酒店離著名的積水潭醫(yī)院很近,經(jīng)常有客人就是來看骨科的,腿腳不方便,服務員便像親人一樣照顧他們。去年,一個姓宋的東北老爺子來做膝蓋手術,胃口不好,服務員便讓他的女兒在員工廚房里熬粥、煮雞蛋,老爺子感激不盡,今年來復查時指名要到覺品住。
作為“北京人家”的酒店還和門外真正的北京人家相處得非常好。門外“壽”道兩側都住著老北京,這些大伯大媽們和服務員往來甚多,做了好吃的也要與他們分享。最近,西邊一位鄰居大叔突然腦中風,家里又沒人,多虧了服務員的相助才將大叔及時救了過來。說“街坊鄰居是一家”最合適不過了。
一位住店的陜西客人告訴我,他經(jīng)常到北京出差,原來一般都住星級酒店,后來朋友介紹,他住到覺品,既古典又有家的味道。他說,一出門就可以和街坊聊天,一下就融入了老北京的生活。
酒店還自制了地圖,免費供游客出行使用。
由于酒店充滿了歷史積淀和北京味道,不少電影、雜志都慕名而來取景。坐在酒店里,我靜靜發(fā)了會兒呆,想著電影里的虛幻世界,看著現(xiàn)實里的人來人往……
幾步之遙的漢唐春秋飯店是酒店的配套餐飲,提供陜西風味的菜肴,外觀甚是高大上。
走出酒店大門,一下又回到熱鬧的街市中。生活就是這樣,其實寧靜和喧囂相安無事。
生活需要品味感覺。